被誉为国内制冷空调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国制冷展,于本月5日在广州琶洲展馆拉开大幕。下周,在同一地点还将举行第10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记者在现场看到,同样的场馆,不同的企业,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在一轮又一轮的展览贸易会中耕耘与收获。

在琶洲馆的1至5号场馆内,分布着与制冷空调相关的上游产品配套商、整机制造商以及部分工程商和采购商。不过,一位现场的参展商却告诉记者,与往年热闹的场面相比,今年参展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下滑。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兆奎透露,今年规模大概缩水了10%。不过他认为,这算好的,很多展会缩水幅度达到30%以上,国外有些专业制冷展甚至停办。

展会规模缩水的背后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制冷展今年移师广州,让许多广东的中央空调企业获得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格力、美的、志高、格兰仕等企业均占据着场馆中最醒目的位置,还装修了专门的特形展台。首次参展的格兰仕中央空调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现场美女演奏团,活跃现场气氛。而来自山东的顿汉布什则请了俄罗斯女孩现场发放资料。

老牌制冷企业冰山集团、扬子中央空调的展位面积都很大。冰山集团旗下的大连压缩机、空调、冷机、冷链、电子、化学等10多家子公司也全面参展。而来自安徽惟一一家本土中央空调企业——扬子,在当地政府积极打造家电产业集群建设的背景下,参展规模和层次都大幅提升,带来了拳头产品模块机组和工业用热泵机组。

与这些企业的高调相比,国内制冷空调的六大巨头则纷纷缺席展会。记者看到,麦克维尔、约克、大金、特灵、开利、海尔等企业均未参展,但记者却在现场遇到了几家企业的营销技术人员,他们是以观众身份来观展。此外,以前参展的企业,像盾安、奥克斯、TCL、同方人工环境等企业也不见踪影。

对此,一位观展的企业人士透露,金融危机之下,中央空调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许多外资企业的业务和业绩都大幅下滑。参加这一展会,从展位费、装修费、相关差旅费,动辄几十万元,多的近百万元,是笔不小的开支。乐星空调系统(山东)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马骊透露,与广东的企业相比,我们展示的这些大型中央空调机组仅运费就增加好几万元。

与整机企业减少相比,上游产品配套商参展数量却占到了整体的七成多,像西门子、恩布拉科、施耐德等企业均是为整机制造商提供压缩机、控制部件或系统解决方案。盾安环境一位华南区经理在现场向记者表示,这种展会主要是同行间技术成果的交流,偏重于技术与产品,而非贸易性。上游配套商参展可以获得整机商订单,而整机商却无法获得订单。

记者则了解,早在展会举办前,主办单位就已经预料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因此在今年的展会期间,不仅下调了参展商的展费,还将展会从定位寻求规模到“求精求新”转变,更多地放到新技术和产品的展示。

中央空调市场前景难测

一位中央空调杂志总编向记者透露,今年TCL中央空调就未参展,甚至连人员都没有过来观展,估计是自身的发展遇到问题了。而发展一直稳健的大金中央空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其主推的变频VRV产品主要面向家装市场,但这一市场下滑已成定局。同时还要面临美的、东芝、海信、日立等对手的抢夺。

记者在现场巧遇观展的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新教授,范新告诉记者,危机对中央空调的企业冲击很大,并不比其它行业弱,许多企业的业绩都受到了冲击,几大外资品牌没参展便是很好的证明。不过,今年下半年行业应该会出现回暖迹象。

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敬玉则很有信心。他在展会现场告诉记者,去年底至今,顿汉布什的销售额增长了50%,后期增长也很稳定。顿汉布什的逆市增长,得益于企业核心产品全封闭式螺杆机组占据着全国所有地铁工程项目市场,而这一项目正是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直接受益者。

对于金融危机对中央空调造成的影响,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企划王健琬告诉记者,堃霖的销售很稳定,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堃霖是一家产品高端、价格中端的企业,性价比优势是堃霖抵抗寒流的主要手段。王健琬还透露,堃霖过去一直是台湾东元的中央空调代工商。

扬子空调商用事业本部销售公司副总邓凡和向记者透露,经济危机以来,国内一些单位对中央空调的需求出现了变化,从外资品牌转到国内品牌。特别是像扬子这样的品牌,价位很适中,在模块机组产品上具有明显优势。

去年才进入中国的法国欧威尔空调,今年也参加了制冷展。欧威尔空调(中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何务华透露,欧威尔会坚持本土化市场操作策略,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发力变频多联机、水源地热等中央空调市场。

不过,制冷空调近年来的产品竞争,还集中于变频多联机、模块机组、螺杆机离心机组等产品上,产品自身的技术升级并不明显,在节能、绿色、环保等功能的开发上仍需提升。霍尼韦尔特殊材料集团亚太区市场经理胡焱钧告诉记者,现阶段中国的中央空调产品制冷剂仍以R22为主导,R410A等新冷媒主要用于出口产品。

记者注意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中央空调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截然两种不同的发展状况,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差距。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找到合适的竞争手段和产品的主力市场,已成为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