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有媒体称,华北制药集团将引入中海油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生物丁醇项目,并称“中海油将注资30亿元”,二者“可能以成立新公司的方式进行合作”。当记者就此消息进一步向中海油方面求证时,却得到了中海油的否认。
尽管如此,华药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拓展仍令业内普遍关注。
中海油澄清合作事宜
“是中海油看中了我们的生物丁醇项目,主动找我们来谈合作。当然双方的谈判在进行当中,目前达成的只是一些意向,还没有最终结果。”华药集团董事长常幸日前对媒体表示,“我们有可能以成立新公司的方式与中海油进行合作,但对于股权比例,现在还没有完全定,都处在谈判阶段。”
尽管常幸表示该项合作是集团层面的,但消息一出,华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北制药立刻得到投资人的追捧。短短两三个交易日,华药股票就从9元左右蹿到10元左右。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当大盘上涨仅为0.55%时,华北制药的股价却飙升了5.35%。
然而当记者就此事向中海油方面求证时,中海油内部人士却表示,双方仅仅是有过接触,只是有一些比较表层的意向。关于进一步合作的事宜,中海油方面并没有往下推。
“新能源、可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确实是中海油下一步关注的重点,这里面包括海上风能、太阳能、生物制能等。但就目前而言,中海油重点发展的还是海上风能。我们海上风能的示范项目是位于离岸70公里的渤海绥中36-1油田的海上风能发电厂,为附近的采油平台供电,目前这个项目也还是个试点项目,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的阶段。所以对于生物制能来说,总公司未来可能会有所考虑,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理论上的探索阶段。”该人士表示。
他表示,如果中海油要在生物制能方面有所发展的话,投入必然是个大数字。“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还要考虑其技术是否在安全环保方面实现可控。如果没有想明白就贸然进入,风险会很大。”
“退一步说,即使中海油对生物制能感兴趣,那么合作方也不仅限于华药一家。”该人士强调说。
此前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表示,海上的风电厂将成为新的能源供应亮点,未来30年海上风电厂是中海油的投入重点。
发力新能源仍需探索
尽管中海油否认了与华药集团的进一步合作,但是华药集团探路新能源领域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资料显示,生物丁醇是一种新生代生物能源,与汽油替代品生物乙醇相比,丁醇与汽油的配伍性更好,能够与汽油达到更高的混合比;另外,丁醇还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单位体积贮存能量更多等优点。
华药集团作为全球抗生素的重要生产企业,其核心技术一直是发酵。在2006年前,华药就结合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始研制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来开发生物丁醇项目,后尝试利用非粮食原料开发生物丁醇。
“我们现在利用木薯作为原料来开发生物丁醇,这项技术很成熟,是一项国际领先的创新。”华药集团技术中心的一位开发人员说。而华药集团生物丁醇项目的负责人则表示,从2007年7月份后,华药集团就开始规模生产生物丁醇,目前年产量已达到1万吨。
今年4月23日,《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非粮发酵制造生物丁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相关部门报备。资料显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生物丁醇的规模,总投资7.5亿元,建设期限为今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承担该生物丁醇项目的是华北制药集团旗下的华北制药华盈有限公司。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生物丁醇的规模化对于华药集团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将直接为华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可能使华药以此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集团股权多元化,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尤其是在华药集团与DSM合作的审批事宜仍在途中的时候,战略投资对历史负担过重、经营效益不佳的华药集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华药集团要想实现生物丁醇规模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有专家指出,目前木薯大多来自海南,华药一旦实现大规模生产,木薯原料来源和供应问题需要解决,否则不仅供应量小,而且运输成本过高。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8日,华药集团与美国杜邦在上海签定了生物丁醇供应协议。华药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华药与杜邦合作开发生物丁醇,优势互补,将会对全球尤其中国范围内可持续的再生生物燃料的开发、生产和消费进程产生积极影响。”但这位人士没有透露生物丁醇供应的具体数量。
针对坊间传言,有证券分析师表示,不排除中海油和华药集团之间可能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所谓战略合作,着眼的是长远打算,而不是马上谈妥具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