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国,关注着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不仅仅是一次世界顶级运动员们的激烈对决,更是一场展现新一代创新型建筑的视觉盛宴。其中一座高逾百米的钢结构建筑——中央电视台办公楼,以其精湛的工程技术、个性的外观设计成为京城一个辉煌的建筑记忆。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还不具备自主设计和生产钢结构的能力,所以钢结构对于当时的中国建筑行业而言属于绝对的奢侈品。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生产规模的调整,钢铁工业也逐渐发挥出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1998年钢结构技术作为我国建筑业的重点推广项目,更是引发了业界人士对钢结构的普遍关注。

新时期的建筑传奇

据业内人士介绍,钢结构建筑就是以钢材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通常是由型钢和钢板等钢材制成的各种建筑构件,如钢梁、钢柱、钢桁架等,并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的连接方式,将各部件拼装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再配以轻质墙板或节能砖等新型材料作为外围墙体建造而成的。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我国的钢结构生产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正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着建筑传奇。

日趋完善的科学技术成为促使钢结构发挥其最大优势的有力保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由于本身的自重较轻,强度较高,在经历震动时不仅不会发生太大的位移变形,反而还可以削弱地震波,从根本上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而且可以依据前期的计算机设计程序将其各部分构件按生产标准进行后期制作拼装,将设计与生产完美结合,在丰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为了解决寸土寸金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空间等提出的高要求,钢结构建的推广应用将能够更快地实现城市化建设。这不仅体现在钢结构承载力高、密闭性好等优势上,更是由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国家政策所决定的。钢结构比传统结构更易拆除且用料省、回收利用率高,外围墙体也多用环保材料如防火涂料、节能砖等,因此降低了钢铁污染所带来的高风险。另外,由于钢结构的自身优势,其多用于超高层、超大跨度的建筑中,不但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钢结构的应用标志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在这个彰显个性的年代里,人们在追求舒适性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及布局的独特性,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利用钢结构的特有优势来实现异形建筑是最好的选择。抛弃“秦砖汉瓦”的传统结构,对一些百米以上的高层钢结构建筑来说,可通过灵活的设计和拼装来提升建筑的综合效益,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企业的新名牌。

突破发展绿色建筑的桎梏

目前,钢结构备受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青睐,并成为发展高档住宅的主要技术。而作为产钢大国的中国,尽管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安徽等地建成了一批钢结构的住宅示范试点工程,但较之外国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普遍推广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受到我国原料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制约。

根据我国现有的钢结构发展水平,钢结构的建筑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在2000元以上,其建筑原料造价要比钢筋混凝土建筑高10%~20%左右。所以对于低层住宅而言,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就足以实现标准住宅的要求,良好的性价比也更适宜居民的消费观念和市场的运营模式。但对一些大跨度的高层建筑,如美国的世贸中心、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的地王大厦以及北京的京广中心等,就应该借助钢结构的优越性来摆脱成本造价的桎梏。

钢结构建筑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约30%,房屋面积利用率较混凝土高7%~10%,而且施工工期也可缩短约30%,真正实现了在“金土地”上的价值再创造,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整个建筑产业由劳动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因此钢结构逐渐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新宠儿。

同时,专家还强调应该注意到钢结构建筑的一个致命弱点——耐高温性差。在常温或250度以下,钢结构的性能变化很小,但当温度上升到300度时,钢材的强度开始下降,如果继续升温,钢材就像面条一样不堪一击,而且由于钢良好的导热性能,极易给整个建筑结构带来毁灭性的危害。所以钢结构的建筑必须要考虑防火性能,包括采用防火涂料、防火围护、修建紧急避难所等完善的配套设施。

绿色建筑的新时尚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体育精神的弘扬,更是世界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欢腾之后的中国随之而来的是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发展,建筑行业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预测,钢结构的应用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专家介绍,目前很多钢材生产商和房产开发商已经利用钢结构的巨大市场潜力来优化产业结构,树立企业品牌。而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更成为了钢结构建筑发展的强心剂。京、浙、沪、鲁等城市对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的大力推广,标志着我国创新型的绿色建筑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对我们的钢结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打破传统建筑观念,解决钢结构现存的各种问题,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使更多钢结的绿色建筑在中国土地上傲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