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退地、土地流拍主导2008年的土地市场。

进入年底,土地市场极度低迷,“底价”成交频繁出现。然而,前段时间多次出现的流标现象,最近似乎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在今年地产熊市大潮中握有资金的开发商,开始低调抄底,以比去年同期低得多的价格获得地块。同时,也有业内人士站出来自曝地产“圈地”内幕,讲述以50万元撬动1亿元地块的“神话”故事。

【底价时代·成交状况】

上海6成地块低价成交 非上市房企唱主角

相对于2007年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上的势在必得,2008年,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冷静”了许多。土地市场已由去年的“地王”频出,演变成为今年的“流标”或“底价”成交。

上海仅17.91%溢价成交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发现,2008年初至今,上海共推出47批次土地公告,经营性地块共70宗,工业性地块307宗。在70宗经营性用地中,有16宗地流标,在这16宗流标地块中,有2宗地块因为无人申请竞买而流标。11月19日,万达集团通过招拍挂获得嘉定江桥的一块综合性用地,当日,金山的两宗住宅用地流标。

上海的土地市场,今年流标的经营性用地的比例约为22.39%;将近60%的地块以低价成交;溢价成交的地块数量仅约为17.91%。

上海北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少秋曾表示,在房地产行情相对较好的时候,房源的成交量会相应增长,开发商的超额利润会相对较高,这一阶段,开发商对土地的热情也会相应增加。而在目前的楼市冷淡期,开发商对楼市的再投资则会比较谨慎。

非上市房企低价拿地

“从今年拿地的开发商来看,大多是非上市公司。”易居中国分析师付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拿地的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去年获得理想地块的相对较少,而在今年反而获得了更多低价拿地的机会。

日前,绿地集团斥资近7亿元,获得上海3宗地块的开发权,总面积约28.42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8.4万平方米。19日,万达集团也以24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竞得嘉定江桥的地块。

付琦表示,对上市房企而言,一年前,土地还是属于融资性资产,如今土地已经成为投资性资产。一业内人士也表示,部分上市房企显然也看到了危险的存在,在今年房产市场持续走低的行情下,很多公司都减缓了拿地速度。

一知名房地产上市公司高层曾表示,今年其所在公司不会将投资重点放在土地市场,稳步发展、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将成为公司今年的主要目标。

五合国际总经理邹毅曾表示,从部分上市房企的公告来看,开发商的战略计划正在趋于保守,这是市场资金预判的问题,部分上市房企今年不拿地,或许是要把现金都揽在身边。

上市房企“瘦身”补充流动资金

付琦表示,“圈地—圈钱—再圈地”的模式已经终结,部分大型开发商当前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手中的土地转换为现金。

万科管理层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需要坚持“现金为王”的策略,在确保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为随时把握可能萌发的市场机会蓄积力量。

13日,华侨城A(000069,SZ)发布公告称,拟将不超过5亿元的上海华侨城项目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栖霞建设(600533,SH)日前也发布公告称,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形势变化及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影响,拟取消无锡瑜憬湾三期的投资,该项目募集资金3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拟将南京B5地块投资项目、南京上城风景二期投资项目的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华侨城A证券事务部人士表示,华侨城A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9亿元,同比上升111.22%,实现净利润5.2亿元,在整个地产行业都算是一个较高水平,目前公司整体现金流没有问题。

付琦表示,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肯定跟资金有关,但并不一定是说公司的资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开发商收支比约75%

“资金紧张是肯定的”,一业内人士透露,在过去的8年里,开发商更多的是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沪上知名房地产专家蔡为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大开发商还是小开发商,都很缺钱,大开发商要继续做大,缺钱;小开发商要继续发展或者存活,也缺钱。

秦少秋表示,尽管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已经比几年前有很大的提升,但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项目的发展阶段,肯定需要开发企业大规模的投入。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2000年到2008年8月这8年多的时间里,除2005年楼市高峰回落期、2006~2007年楼市的爆发上涨期外,在另外5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房地产的投资额,都高于当年的销售额,收支比约75%。

而作为开发商资金回笼重要要素的销售额,今年呈现大幅滑落的态势。易居中国·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显示,今年以来,上海以及全国楼市下滑态势明显。今年1~9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688万平方米,仅为去年同期的41%。一知名房地产上市公司高层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楼市成交量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目前不少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都比较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