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及广东湛江两大“悬搁”多年的大型钢铁基地项目近期正式经国家发改委同意,获批启动前期工作。虽然沿海这两个钢铁项目在完成前期工作、按相关手续正式报批到启动建设、最后投入生产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但就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多少已折射出中国钢铁业在未来布局、产业结构和竞争路径上三大战略转型的一些趋向。

沿海战略:关系到产业布局调整

宝钢集团一位战略研究专家曾对着一张中国地图对记者说,在中国的版图中,湛江港、防城港、日照港等“宝地”都是钢铁产业的“战略要地”,是“上好的料子”,绝不能糟蹋了。

中国目前正在实行的钢铁产业政策中,“沿海战略”是主导战略之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任负责人吴溪淳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中钢协理事扩大会议上说,产业政策实施两年多来,沿海战略落实得不够。除了首钢曹妃甸、鞍钢营口两大沿海基地项目已开工之外,其他沿海项目迟迟得不到批准。而内陆中小钢厂失控,仍在大规模地新建和扩建。这在客观上是限制沿海发展,默认内陆地区不顾条件继续扩大钢铁规模,使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为艰巨。

就在业内人士不断表达“忧虑之情”时,国家发改委近日终于在其官方网站上传出了两广两大沿海钢铁项目获准启动前期工作的消息。此外,最新整合济钢与莱钢而挂牌成立的山东钢铁集团,其产业布局目标也是逐渐向沿海的日照港调整。

集中战略:真正为钢铁业建立几个核心

此次两广钢铁基地项目的启动,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与国内钢铁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紧密结合。“我的钢铁”资讯机构研究人员说,这是钢铁业以提高集中度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战略”的一大进展。

据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宝钢将根据国家要求,在对广东省现有钢铁企业韶钢和广钢进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在湛江建设1000万吨级钢铁基地。原则上不新增钢铁产能,主要方案为由宝钢兼并重组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宝钢以现金注资,控股成立一家新公司,总部设在广州,韶钢、广钢以净资产参股。

广钢股份将全部淘汰炼铁、炼钢和轧钢生产能力,迁出广州市;韶钢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炉和小转炉,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而在广西防城港项目中,广西和武钢将淘汰541万吨炼铁、910万吨炼钢能力,实现武钢与柳钢的实质性重组。

产业分散是中国钢铁业长期的“痼疾”,提高集中度的呼声近年来不断“加强音量”,各种措施也在推进之中。但业内人士的总体感觉是,“虽有一定进展,但进展不快”。2006年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去年前十大钢厂粗钢产量占比虽有近2个百分点的升幅,但依然是“微步而行”。

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前十大钢厂粗钢产量占比要达到50%以上,而目前不足37%,差距较大。此次两广项目涉及南方地区超过6000万吨钢产量的企业整合,可说是2008年中国钢铁业整合的“第一大步”。鞍本、武钢、宝钢、首钢等几个中国钢铁核心级企业已基本成型。宝钢集团已明确提出到2012年年产钢规模达到8000万吨,进入世界钢铁前三强。


竞争战略:确立“以优挤劣”原则

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曾对记者说,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一轮钢铁业低潮中,当时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是,控制了国家控制得住的大型优势企业的发展,“留出了空间”使得中小钢厂在市场回暖时一哄而上,产业离散度由此大增,产业结构矛盾突现。宝钢作为国内第一大钢厂,粗钢产量占比从10%以上下降到7%以下。

“我的钢铁”资讯机构研究人员汪建华也一直关注宏观调控下优势企业的发展问题。他说,必须创造条件让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才能建立“以优挤劣”的市场竞争环境。否则优势企业受限,落后企业生存空间不绝,产业结构的实质性调整就会“遥遥无期”。

此次两广项目的获批启动,大大扩展了宝钢与武钢这两大优势企业的发展空间。据记者从宝钢集团获悉,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初步规划为年产钢1000万吨,钢材940万吨。主要设备包括两座5700立方米高炉、4座300吨转炉、两套热连轧机组和3套冷连轧机组,产品以满足广东和国内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广西防城港项目一期建设年产钢材1000万吨,预留发展到3000万吨。

此间资深钢铁专家贾良群说,核心优势企业的优势地位确立,产业的集中度、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会随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钢铁业成本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型,“以优挤劣”的竞争战略就会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手推动下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