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铁矿石肆意涨价、煤炭价格大幅上扬、海外钢铁巨头虎视眈眈的生存环境下,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到了需要大规模重组的十字路口,重组势在必行。
2008年3月1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表示:“中国钢铁行业走到了不得不重组的时候。未来3年,中国钢铁行业重组力度将会是历史上最大的。”
包括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波、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臣在内的5位钢铁业全国人大代表对此说法也表示支持。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原材料特别是对钢材的需求量比较大,投资钢铁的冲动超过任何一个年代。现在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在生产钢铁,相当一部分是管理和装备比较落后的小企业。因此,随着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小型钢铁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困境:要么消失,要么被大企业吞并。
重组困境仍在
这些年来,钢铁业的联合与重组进展十分迅速,这两年甚至达到了一个高潮。在世界各国,一批大集团相继产生,如由齐诺尔、柯科利尔、阿尔贝德等组成的安赛乐集团,由川崎制铁和日本钢管合并的JFE股份公司等。国际钢铁业正在以跳跃式的联合和收购向发展,据专家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钢铁业将参照国际汽车工业采用的模式,由10大集团统治全球的生产和市场。然而,就在中国钢铁业急需大规模重组来抵抗外资竞争的时候,我国的钢铁业产业集中度却在逐年下降。
张晓刚称,我国一直大力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但是集中度却一直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前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由2004年的34.7%一路下滑至2006年的29.4%。固然,我国钢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只是表象。“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背后,真正是地方割据和财税利益。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所有、分级管理”,虽然在名义上绝大部分钢铁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但实际上却分割为中央国有、省属国有、市属国有等。毫无疑问,钢铁企业的整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有关政府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利益协调、讨价还价的过程。如果利益关系处理不好,不但不能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反而会后患无穷。
在世纪末,辽宁省钢铁企业重组的搁浅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训。对于这次重组的失败,有关人士就曾指出,最大的障碍是复杂的利益冲突。辽宁素有“钢铁大省”之称,有鞍钢(鞍山)、本钢(本溪)、抚钢(抚顺)、大钢(大连)、沈钢(沈阳)等国内知名钢铁大厂,中小钢厂更是遍地开花。这里面,不但有中央直属企业,也有省直和地方企业。在财税分配上面,就有很大区别,鞍钢是中央直属企业,所得税交给财政部,其它市辖企业,所得税交各自所在市。可想而知,一旦鞍钢将其他辽宁钢铁企业揽入怀抱,许多地市就会失去一大笔财政收入。财税的问题不解决,地方政府又怎么会轻易地将所属企业拱手相让。
谈判助推重组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持续高涨、铁矿石生产商及国际钢铁业巨头之间的并购整合,在给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它们之间的并购整合步伐。
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高达65%,远远高出我国许多钢铁企业的预计。此外,虽然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未能成功并购力拓,但据了解,其2009年将会再度举起并购力拓的大旗,这无疑将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日前,许多民营钢铁企业由于成本上升,不堪重负,已经停产。如此下去,将可能发生大批倒闭的现象。
2008年以来,海外钢铁业巨头显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日前,稳坐全球钢铁业第一把交椅的安塞乐米塔尔公司收购了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中国东方集团,其欲抢占中国钢铁市场的意图已彻底显露。对此,我国钢铁工业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加快升级和重组,从而把生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否则难以抗衡。
重组经验教训
现在,钢铁产业重启新一轮的并购和重组,就应该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地方政府在研究有关重组问题时,最担心的,莫过于本地区的收入,因此,地方性钢铁企业更倾向于松散型的企业集团,而不愿搞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重组,这也是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的最大障碍。其实说到底,这都是体制的原因。尽管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很大的威胁,但是,在国内,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目光短浅,没有用全球的眼光看待问题,以致重组动力不足。
在国外,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重组和联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可是,在我国,国有钢铁企业有着非常复杂的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政府在钢铁企业的重组和联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此,在中国现行经济模式中,中国钢铁业要实现整合重组,就必须走“市场+政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