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与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共同发布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8年对四大主要空气污染物(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结果报告。该报告汇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香港特区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去年全年的区域空气污染状况。报告首次认为区域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据悉,该体系监控的4项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总年均值比2007年分别下降19%及11%;而二氧化氮及臭氧的浓度则大致保持平稳。

粤港联合监控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是综合计算4种主要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而得出的污染综合指标,4种主要区域空气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

据介绍,总体上,全年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与往年大致相若,一般在夏季期间(比如六至八月份)较低,而在冬季期间(比如一至三月,及十至十二月期间)则较高,大致因为夏季一般雨水较多及混合层较高,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上偏南的季候风亦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洁净的海洋性气流。从地域分布来看,总体上珠三角沿海一带地区的空气质量一般较区域的中部及北部为佳,相信与沿海一带的污染物扩散条件整体较佳有关。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去年仍然录得生产总值增长的情况下,区内的二氧化硫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9%和11%,这与去年珠三角经济区加强减排力度(如完成电厂脱硫)及加强机动车管理(如开始逐步供应国III车用成品油)等措施有关。

从全年平均水平来看,珠三角的空气污染面积已经大幅缩小,尤其以佛山缩小最多,肇庆已经全部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去年污染的中心点位于广州南部、东莞西部、中山北部和佛山东南部地区。

粤港两地环境监测部门将持续监测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空气质量,向公众发布最新的监测结果,预期10月会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