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化工网讯:曾经风光无限的草甘膦如今到了需要依靠出口关税的提高来维持行业利益的地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日前宣布,从今年12月1日起草甘膦的出口退税比例由之前的5%提高至9%。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下游需求增长大幅落后于供应增长,此举或很难凑效,影响有限。
  
  安信证券化肥与农用化工行业分析师刘军认为,提高出口退税比例旨在增强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成本竞争能力,但此举并非挽回行业颓势的根本性措施,其原因在于该项措施功效与草甘膦的全球产能相比十分有限。
  
  据了解,目前草甘膦的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孟山都和中国。“目前孟山都的年产能维持在20万吨水平。”东北证券化工行业研究员邵振华表示,由于草甘膦再次回到低价时代,孟山都可能会缩减产能,但草甘膦在孟山都产品线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盈利能力不佳也不会完全放弃这块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生产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将在草甘膦供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草甘膦年产能在30万吨-40万吨左右,大型厂商占据了一半产能,1万吨以下的小厂商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之前草甘膦价格疯狂上涨,加之国内相关产业配套比较齐备,很多生产企业都在进行扩产。”刘军进一步指出,根据现有信息,若扩产计划达产,未来三年全球草甘膦将会有80万吨产能释放出来。
  
  在供应大幅增长背景下,下游需求在草甘膦议价方面的优势将大大提高。“非常不幸的是,在未来产能大幅扩展同时,下游需求却在萎缩。”刘军指出,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滑,草甘膦的主要需求领域生物燃料乙醇不再具有油价高企时的吸引力,生物燃料乙醇相对石油的成本优势已经发生逆转,其生产成本已高于石油价格。

  “油价下跌使得生物燃料乙醇的吸引力锐减,受此影响,草甘膦的需求也大幅下滑,其价格也就失去支撑。”刘军指出,由于我国生产的草甘膦主要用于出口,下游需求走弱使得出口退税很难凑效。
  
  除了供求失衡外,以原药形式出口草甘膦本身也会给提高出口退税比例政策的功效打折扣。据邵振华介绍,出口的草甘膦做到成品并到达最终用户需要三个环节,即将原药形式的草甘膦销售给客户后,做成制剂,最后再分销到农户。“制剂和分销两个环节均在国外,因此草甘膦出口要以获得原药出口订单为前提,只有那些与国外大型农药渠道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生产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订单。"”邵振华指出,在产能过剩的买方市场下,国内部分企业在获得订单方面存在难度,也就无从谈出口并享受比例提高的收益。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恶劣环境下,相关部门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出口退税比例往行业输送利益的做法只能延缓行业劣势,但不能改变该行业景气继续下滑的趋势。以草甘膦目前的价格,国内草甘膦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尤其是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弱、冲着行业暴利投资草甘膦的企业或将迅速从市场中退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或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