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普利适优迪车桥(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重型车桥终于完成最后的组装。由此,这家由日本普利适工业株式会社和日产柴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式在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扎根,未来将生产、销售各类车用驱动桥及相关零部件。
此前数日,美国车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AAM)位于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的常熟美桥汽车传动系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投产运行,并称已和国内一家整车企业签订配套合约。
就在各类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军中国的同时,车桥行业内,外资公司由合资到独资的逐渐渗入也在加快进程。这是否将改变国内车桥行业的现有格局?
曾经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汽车底盘平台中,依靠国内现有技术,车桥总成最有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如今国内上百家车桥企业中,具有一定实力、水平及规模的只有十多家:如在中重型车桥领域,引进日产柴技术的中国商用车桥“老大哥”一汽解放车桥、以合资方式成立的东风德纳车桥、后起之秀陕西汉德车桥、发展迅猛的青特车桥等等,以及在轻型车桥领域的丹东曙光车桥、四川建安车桥,工程车辆车桥中较为领先的中美合资徐州美驰车桥等。
“车桥厂多,但集中度不够。虽然领先企业发展势头不错,其中还有不少是民营企业,但大多数车桥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比较低。”对于国内车桥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会长王声堂这样总结。齿轮是车桥总成中重要零部件之一,齿轮生产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桥的总体水平,因此齿轮专业协会向来与车桥行业往来甚密。
与王声堂会面的前一天,他刚从杭州出差回来。当记者询问关于普利适优迪车桥公司相关情况时,王声堂略感诧异,称不了解此事。但迟疑片刻,他肯定地说:“没有‘对象’它就不会来投资,想必这家企业一定找到了配套买家,甚至有可能在我国生产,出口国外。”
这个看法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事业部主任陈炳炎不谋而合:“由技术转让到合资再到独资,外资企业来势汹汹,中国车桥企业面临的威胁也将增大。更严峻的是,它们的到来试图堵住中国企业的配套之路。”
中国车桥能否与国外相抗衡?丹东曙光车桥项目管理部一位负责人的话很实在:在满足客户基本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低,价格低。但是在噪声、加工精度、寿命及承载能力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产品出来后,不出大毛病就行。但在国外,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螺钉问题都会认真调查、分析。”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车桥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春伟说。他认为,在硬件设备方面,我们并不比国外差。现在很多车桥企业都采用高档进口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有的甚至比国外企业还要先进。制造水平不低,但细节重视不够。最重要的是,即使在目前不少企业采用引进技术路线或合资路线的情况下,产品研发和设计仍是相当薄弱。比如开发一款新车桥,多数企业是依赖于传统计算方式或别人的经验而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试验手段和试验数据积累方面国内企业均处劣势。“现在外资不断进入,更要求我们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增强竞争力。”他说。
危机来了,行动要快。王声堂指出,不管是目前引进的德纳、美驰、斯太尔、曼或是日本技术,都要通过消化与自主创新形成新的中国专利技术,才能带动中国车桥行业的整体提升。在整合行业技术资源的同时,规范配套采购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配套产业链,才是应对危机的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