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以来的物价变化特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

1.今年1-8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总体回落:

2.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影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两部分,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并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回落;但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上涨,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提高。

两者相抵,总体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是回落的。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提高: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提高,主要受食品价格涨幅提高推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包括工业消费品、服务的价格指数,也包括食品价格指数。今年以来,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涨幅很低,不到1%;而食品价格指数则涨幅很高,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

以上情况表明,今年以来非食品价格涨幅回落,食品价格涨幅提高,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也影响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化。

二、非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反映经济总供求关系比较协调

物价水平涨落,短期内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供给增长潜力巨大和需求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是非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基本原因。

新一轮经济增长是在短缺现象普遍消失的基础上开始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特别是支持生产能力扩大的诸项要素条件较好。当前我国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都比较充裕;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全面加入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应用型技术的供给条件也在改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只要国内外市场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增长。2003年以来,随着国内消费、投资需求趋旺和外贸出口加快增长,我国重化工原材料、能源、运输等基础产业的增长都在加快,2003-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由3.914亿千瓦增加到6.22亿千瓦,增长了59%,年均增长16.7%;煤炭产量由16.67亿吨增加到23.8亿吨,增长了43%,年均增长12.6%;货运量由156亿吨增加到199亿吨,增长了27.6%,年均增长8.4%;粗钢产量由2.2亿吨增加到4.2亿吨,增长了91%,年均增长2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228万吨增加到1917万吨,增长了56%,年均增长16%。在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供求紧张状况基本改变。这一情况表明,生产能力扩大、供给增长的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需求增长受到的控制越来越多。2003年以来,通过严把土地和资金两道闸门,提高市场准入标准等多项措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2006年以来,通过降低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加工型)产品出口增长,控制贸易摩擦严重的产品出口增长,稳定出口,稳定外部需求。总体看,内需和外需增长受到的控制增加,增长的稳定性提高。

综合供给潜力与总需求增长状态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我国经济总供求关系总体趋于协调,供不应求和通货膨胀的可能不仅没有增加,而且未来可能出现局部的供大于求和产能过剩问题。

三、食品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

食品涨价,不是我国农业生产出了问题,不是人民吃饭的基础出了问题。2004-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加,今年夏粮产量又同比增长1.3%,粮食供给的基础是好的。食品价格上涨,短期原因:一是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加上美国等产粮大国将玉米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二是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粮食库存投放不够及时;三是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较快增长;四是疫情疫病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长期看,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态势。这是市场对工农、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必然调整,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反映。在收入较快增长背景下,这一变化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经过采取措施,粮食价格已经大体稳定,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肉禽制品、鸡蛋等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是短期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从5月份开始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生物质能源加工能力的发展,稳定饲料粮价格;加大疫情疫病防控力度,帮助农民建立养猪、养鸡等方面的保险,对养猪、养鸡户给以一定的补贴等等。在政府的帮助和市场价格上涨的刺激下,肉禽产品、鸡蛋等生产规模明显扩大。当然,由于这些产品的生产有一个自然周期,供给增长要滞后一段时间。但预计9月份,至迟到10月份,相关供给会明显增加。因此,食品价格较快上涨的态势至迟保持到10月份,之后其涨幅将开始回落,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幅等随着也都会开始回落。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今年下半年物价将出现由高到低的变化,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将低于上年;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在4%左右。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