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新技术和产品。在IT公司的宣传下,每一种新技术仿佛都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科幻小说家Theodore Sturgeon就曾经指出:90%的新技术都是失败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05年有哪些失败的技术趋势。
1. BTX架构
为了解决计算机日益严峻的散热问题,英特尔推出了BTX架构。该架构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散热性能并降低噪声,但是它却是以体积庞大的散热槽和风扇为代价的。
当然,BTX也是有优点的,华硕和Zalman在BTX的启发下推出了新型CPU散热器。不过它要想成为英特尔期望的主流产品显然还有待时日。
2.高清晰电视PC
高清晰电视(HDTV)和PC的结合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完美无缺的,PC可以满足HDTV解码所需要的运算能力,而且WMV-HD等软件的画质也达到了HDTV的要求。
然而,内容供应商和电影公司对于这一技术却兴致缺缺,他们担心HDTV与PC的结合会使得盗版更加泛滥。虽然微软的WMV-HD可以提供灵活而安全的版权保护机制,却仍无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3.高保真数字音频
目前数字音乐播放器中存储的音乐都是经过压缩的,它们在压缩过程中难免会损失一些细节,这对于普通的听众来说无关紧要,然而对一些音乐爱好者来说则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以FLAC为代表的无损压缩格式诞生了。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格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并不高。人们并不愿意牺牲大量的存储空间来换取音质上微不足道的改善。
4.x64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
64位Windows XP在众多用户的期盼中终于推出了,然而用户在惊喜过后才发现这一系统离自己的想象差距太远。虽然微软已经提醒用户该系统主要针对开发者和某些特殊应用,然而用户还是对64位驱动和应用软件的缺乏而抱怨不已。
根据以往的经验,64位系统成为市场主流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5.高清晰DVD光驱
HD-DVD和蓝光DVD阵营为了竞争下一代DVD标准在2005年不停地互相攻击,然而一年过后,下一代DVD标准仍然遥遥无期。
过多的标准只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DVD刻录机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标准体系过于复杂,然而遗憾的是DVD厂商并未从中吸取教训。
最近围绕音乐CD的版权保护问题又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其中的罪魁祸首则是索尼DRM rootkit软件,它为了保护版权而采用了错误的手段。
由于DVD标准在设计时没有考虑版权保护,面对严峻的盗版形式,一些厂家开始研制自己的防盗版技术。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只不过要避免伤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7.iPod竞争者计划
苹果在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的地位就像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的地位一样重要,任何与该市场相关的产品都不得不考虑苹果的态度。
为了建立数字音乐网站与播放器连接的标准,微软推出了PlaysForSure计划。虽然WMA格式在音质和版权保护方面都有优势,但是由于该计划涉及太多厂商,其中的协调工作错综复杂,而苹果iPod/iTunes的组合简直是天衣无缝,因此iPod的垄断地位依然无人撼动。
8.数字家庭
数字家庭概念在2005年被炒得火热,厂商宣称通过一种统一的标准可将家庭中的各种数字设备连接在一起。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数字家庭真的有意义吗?另外,现在的数字设备的接口互不兼容,建立一种统一的标准谈何容易?从目前推出的一些产品来看,实现数字家庭的理想还为时尚早。
9.Google的Gmail服务
Gmail刚刚推出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Email行业将发生巨变。然而一年过去了,Gmail仍然是Beta版,邮箱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待改进,而不允许发送可执行文件的附件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Gmail的最大贡献是首家提供了上G的邮箱,而且它的介入让雅虎和微软重新思考了如何去经营免费邮箱。不过时至今日,竞争对手们已经改进了服务,相反是Gmail落在了后面。
10.双显卡技术
Nvidia和ATI在2005年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分别名为SLI和CrossFire的双显卡技术。从技术角度讲,SLI经过多次改进已相当成熟,而CrossFire还存在一些瑕疵,不过相信以ATI的技术实力,克服这些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然而,除了极少数对硬件要求很高的游戏之外,我想不出双显卡技术究竟有何用处。厂商的技术创新无可厚非,但却不能无视用户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