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一进口国。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德国机床生产均大幅下滑,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生产国。如何解决大而不强、加快产品“走出去”步伐,成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今后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外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在2008年四季度出现明显下滑,由于当年前期增速较快,全年出口同比增长仍达到37.1%,进口同比增长为4.4%。进入2009年,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额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骤然下降,出现10年来最大降幅。据海关统计,2009年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其中,出口总额47.4亿美元,同比下降33.5%;进口总额97.0亿美元,同比下降21.1%;进出口逆差49.6亿美元。不容忽视的是,在出口持续严重下滑、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的2009年,低值机床出口份额较上年有所回升。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一轮产业升级做准备。我国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意味着国家将把有限的财力用于鼓励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创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科技、惠及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而不会为保增长而牺牲环境,对“两高一资”产品限制更严。哥本哈根会议对各国减少碳排放都产生更大的压力。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构筑的绿色壁垒,无疑增加了国际市场的准入难度。污染环境和高耗能的产品或被拒之门外,或被课以重税制裁。因此,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应引起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早日采取相应的措施。

2010-2015年中国机床行业研究与市场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首先,关注国家投资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近期对若干用户行业进行调研的情况显示,国家对航空、汽车、铁路、绿色能源、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巨大投资拉动了市场需求结构向高端发展。国家对上述重点领域的投资不仅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更是着眼于结构调整这一长远发展目标。这预示着结构调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是这些行业的工作重点。特别是我国在很多关键领域还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因此结构调整必将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这将给机床工具行业带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机遇。

    机床工具行业应关注重点投资领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加大研发适用产品的力度。尽快淘汰落后产品和产能,避免恶性竞争。应大胆尝试向“专、精、特”产品转移。一些企业开发出高速铁路轨道板磨床就是向“专机”发展的成功例子。这种需要我们填补空白的领域还有很多,如:飞机用铺带机、飞机用自动钻铆机、纺机针专用机床、人体关节和假肢等医疗保健领域所需零件的加工设备等。目前这些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有的甚至对我国禁售。我们只有立足自主创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进口替代产品,才能打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2009年机床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这显示国产机床零部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主机行业的要求。零部件企业应抓住市场增长的契机,开发新产品,加快进行结构调整。

    其次,通过加强管理的有效性,保证企业效益。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2009年10月对8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新增订单不足的情况极为普遍,基本比2008年同期减少1/4。此外,有一半企业都遭遇了用户暂缓提货或退货。近几个月市场向好趋势较为明显,但大部分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要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效益。

2009-2012年中国机床行业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

    第三,寻求突破口,扩大行业出口。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机床工具行业要保持传统机床、工具、重型机床和成形机床等优势产品的出口。针对当前增长较快的亚洲市场,通过扩大宣传、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实现批量出口中高档机床的目标。特别是我国与东盟自贸区协议于2010年1月1日生效,绝大部分商品贸易将享受零关税,我国企业应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关注东盟市场需求,加强中高档机床的出口。有海外并购的企业应通过海外渠道突破高档机床的出口。此外,还可以利用政府的援外项目以及政府贷款扩大我行业产品及技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