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传输骨干网正式开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通仪式并指出,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他表示,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业务应用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结合今年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领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以合成应用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时期。 统一网络建设加快 基础平台趋于合成 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介绍,刚刚开通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传输骨干网,将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资源,促进国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这一网络统一为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提供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易于扩展的传输网络服务,建成后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珠海、汕头、庐山、北戴河等指定城市,将承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六大系统政务活动的业务。据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介绍,国家政务外网正在加快建设,纵向已连通32个省级政务外网,横向已连接监察部、国务院扶贫办、审计署等8个部门。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应急平台、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的项目建设单位,已经确定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到今年年底,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中央部门将达到30多个。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具备了提供统一的网络承载、信息交换、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等能力。这充分说明,国家建设统一的政务外网平台,整合资源,节约建设和运维经费,促进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此次将政务网“外包”给电信运营企业,其具体内容不仅包括网络建设,还包括网络运营维护在内的一整套综合网络服务。这一变化透露出一个重要趋势,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正在从前几年简单的局域、内外网应用整合,向包括建设、应用、运营各方面整个网络系统的汇合发展。 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将有力推动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平台趋于合成。专家指出,政务网络的统一,对于实现地区和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防止重复建设、节约资金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通过整合各部门已有纵向网,建设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一方面可以集中使用资源,铲除“网络烟囱”,减少电子政务的“部门孤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各级党政部门的联网,加快市直和区县部门的横向和纵向网络的整合进程,这样将有助于推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成之后,可以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统一网络平台,可以承载政务门户网站群、公文流转和网上办公系统、“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系统、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库、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共性、重点和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较快改善和加强党政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比如社保和政府救济,以往是通过自己的系统进行采集,现在信息共享以后,民政局、社会救助的一些部门以及地税等部门可以共享信息,避免了多口径的重复采集。 信息公开力度加大 资源共享条件具备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到2010年网站要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特别提出要求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办理。而早在2004年,由中办、国办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应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这一文件已经于2007年5月解密,这也为政务信息资源借助社会公共网络统一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随着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具备了关键的条件,这是促使电子政务走向合成应用新时期的重要前提。 国信办电子政务组陈小筑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政府信息资源公开的法律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信息共享将以应用为引导。她指出,目前重要的、关键的,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中的绝大部分仍掌握在政府手中,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体制、政策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的有利环境,是政务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化开发利用程度的最大障碍。可喜的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桎梏将被打破。她认为,《条例》通过立法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解决部门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瓶颈问题。今后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以应用为引导,逐步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为公众服务能力。 据有关专家介绍,原先的政务公开大多是办事制度公开,有些地方形象地称之为办事过程与结果的“两公开”。《条例》的制定,将大大地扩大公开的范围,政府机关不但要公开办事程序与结果,还要公开手中掌握的大量信息。在国际社会,政府信息资源已经被界定为一项战略性资源。相反,在我们国家,对于政府信息资源的重要性长期认识不足,采用的也是粗放的管理方式,以至于我们在政府信息的采集、管理、使用、共享、保护、公开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条例》的实施,实际上是打开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末端环节,必然会产生倒逼效应,促使政府机关完善整个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实际上,就政府信息资源利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共享、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有关部门正在制订相关规定,而《条例》的实施必然会加速这一进程。 整合应用成效显著 合成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框架的形成,政务信息公开从法律上得到确认,政务信息化应用正体现出从局部、内外整合到全局、系统汇合的发展趋势,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各方面成效显著,合成应用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时期已经到来。 被誉为“国网”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在2006年元旦开通,各个地方统一门户网站建设,使分散的、孤立的信息“孤岛”开始朝统一门户网站的方向发展。在金融监管领域,统一的联网核查系统正初步显示社会效果。2007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成联网核查系统,目前全国约有15.53万个银行机构网点接入了联网核查系统。在民政管理领域,全国范围的婚姻登记联网工作正在进行中。民政部正与有关部门着手推动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工作,旨在通过这一措施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化,避免一些人钻政策空子,填报虚假信息、重婚等现象发生。有关官员介绍,一旦婚姻登记实现全国联网后,所有登记者的信息都将输入信息库,民政部门可以通过联网,查询出虚假或重复的婚姻登记信息。在社保管理领域,系统化、综合化建设“五险合一”系统已经从共识走向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表示,目前金保工程在数据中心建设、联网工程建设、统一软件应用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和较好的发展态势,系统建设的应用效果已开始显现。专家普遍认为,百姓不仅需要“五险合一”,而且需要全国联网共享,因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有异地就业、异地就医等需求。这一系列事件都是电子政务应用走向局部、内外整合的体现,从信息门户、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为实现网络对整个政务信息资源和应用的汇合夯实了基础。 由此看出,合成应用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化推进的主流趋势,体现在信息的整合、互通、共享、联动、联网上,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