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凯资讯】
时近年底,各地廉租房建设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大体令人喜忧参半,在全国不少地方,这项关涉低收入群众安身立命的政策,仍然难以真正落实下去,面临着众多待解的课题。
廉租房建设,并不是新鲜话题,但奇怪的是,最近来自不少地方的消息中,多包含这样的内容——— 某地“首批廉租房开工建设”、“首批申请者开始选房”,抑或是“首个项目开始入住”……这些报道几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廉租房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低收入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指日可待。而实事求是地说,这正是不少地方廉租房建设进展缓慢、刚刚起步的证明,甚至在一些地方,廉租房建设可谓“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调研报告称,按照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今年全国需投入资金1676亿元,但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作为保障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廉租房的建设情况更加严峻———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报告称,廉租房建设缓慢,保障范围小,资金缺口大,远远没有满足“十一五”期间每年近500亿元的廉租房资金需求。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项惠民工程身处窘境?一个是资金,一个是理念。
由于建设廉租房一次性投入大,通过租金回收成本慢,这对于低收入居民多、财政紧张的地区,难免会产生较大资金压力。
2011-2015年中国廉租房建设战略投资热点与市场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无力匹配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尚且可以理解,而那些财力相对充足、却不肯投入廉租房建设的地方,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尤其是不少地区形成商品房市场开发与保障房建设“冰火两重天”局面,土地出让市场一片红火,“地王”频现,却不肯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作为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来源。还有的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中央财政,只想着伸手要钱,而不愿将其花在“没有利益、费心费力”的廉租房建设上。
因此,廉租房建设若要顺利推进,必须双管齐下,解决资金与理念问题,并作为制度固化下来。
对于资金问题,不少地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用公积金建设保障房、尝试“租售并举”回笼资金等,建立长效的支持机制。除此,还可考虑建立保障性住房基金,广泛接纳社会捐助等。
而对于理念问题,仅仅是中央三令五申、调研批评、鞭打催促,并非长久之计,有关部门应加大跟踪督察力度,实行行政问责制度,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列入地方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凡是落实不力的要予以问责等。
如此,既让地方政府“有米下锅”,又肯广施百姓,才有望切实加快廉租房建设进程。
(来源:济南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