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凯资讯】
2009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达到134亿美元,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16.7%。血液制品巨头澳大利亚跨国公司CSL Behring、美国生物制药业者Talecris生物治疗公司、西班牙医疗保健公司GrifoLS SA、美国百特国际有限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和瑞士生物制药公司Octapharma AG分享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与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一样,近年来中国血液制品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达到70亿元(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的领头羊。但是,我国血液制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发展受到资金、技术和原料等因素的限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血液制品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从投浆量来看,处于第一梯队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投浆量通常在300~500吨,远远低于国外血液制品巨头1200吨的门槛。而投浆量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对血浆资源的掌控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间具有很大的并购整合空间。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根据规模和产品种类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处于第一级的是以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处于第二级的是具有4~10个单采血浆站,产品线相对单一,在地区内具有血浆资源独占性优势的企业;处于第三级的是在产品线和血浆站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小企业。
由于卫生部规定“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注册的血液制品少于6个品种的,不得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因此,第一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将会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实力不断得到加强。但是由于在某些地区采血站是垄断的(如不允许建立2个以上的采血站或者跨地区采血),中西部地区开发度较低,新的采血站将会越来越少,具有单一产品结构的第二、三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将会面临被收购的可能,而另外一些处于第三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由于实力得不到加强,最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2010-2015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
事实上,目前我国生产的血液制品并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据估计,我国血友病患者已经达到8万~10万人,其中4/5的患者是由于血液中缺乏某些因子。但是长期以来,仅有不足10%的患者能够接受正规的治疗。
而国外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已经嗅到了我国血液制品市场的巨大商机。一方面,他们通过向中国出口血液制品获得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他们正在寻找机会对中国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并购或者直接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像CSL Behring和百特国际这样的跨国血液制品巨头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整体布局,希望将来能够在这一领域占得先机。
伴随着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发展,市场集中度的逐渐增加,以及外资企业的布局,血液制品市场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企业的并购时代也将随之到来。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李勇)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