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刚过下午4点,孙望就叫了几个朋友凑成一桌麻将。
这是一套位于上海宝山区的普通三居室,也是孙望的钢材销售公司办公室。来的几人和孙望一样,都是钢材经销商。以前的下午4点,常常是孙望最忙的时候,“因为要么到仓库发货,要么和客户谈谈生意准备吃饭了”。

孙望说:“最近行情不好,没有生意,所以不如打打麻将。”
从3月底开始,钢材的价格就开始持续下跌。动静已经传导到上游厂家,4月19日,沙钢、马钢、上钢一厂、三厂、南京钢厂、杭钢等20多家钢铁厂商在南京召开钢价座谈会。

紧接着的第二天(20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唐钢、韶钢、杭钢负责市场和营销工作的领导在北京召开了形势分析会,分析近期钢材价格波动的原因。

这两次由钢铁生产厂家主导的会议,几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当前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是理解、认识不到位,形成的心理恐慌,“钢铁市场有关各方对此要有正确认识,不要惊慌失措”。

几乎与此同时,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酝酿已久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据悉,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可能会严格限制初级钢材品种的出口,不仅将逐步取消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必要时国家此类产品或其原材料“开征资源税。”

但在另外一方面,针对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国家将鼓励钢铁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由此看来,钢铁产业政策思路明晰:低端压缩出口,高端鼓励出口。而对于钢价的影响,也势必逐步显现。

针对此次钢价下跌,业内争议的焦点在于:到底是短期盘整,还是持续一年多的上涨趋势的结束?

今年3月30日宛如一个分水岭。
之前的第一季度,钢价一直在持续上涨,特别是在2月24日宣布进口矿石上涨71.5%后,钢铁厂家纷纷提高钢铁产品出厂价格,短短几天,公布涨价的有100多个品种。流通领域的中间商更是只补仓不出货,囤货待涨,仅北京的建筑钢材的社会库存量,在一周上升了近20万吨。

3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搞好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钢铁产品出口,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

3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宣布,从2005年4月1日起对钢坯等初级产品停止执行出口退税政策。在此之前,钢坯和长材的出口退税均为13%。

市场应声而动。当日,一向对价格信息敏感的华东地区的线螺价格下跌了70元/吨。随后一周内,国内钢材市场线螺价格相继下跌了80元/吨~130元/吨。

按照钢价涨跌的一般规律:涨是先从低端的产品开始涨起,跌也是从最低端的产品开始跌起。所以每次钢材涨跌的顺序依次为:建筑用钢(螺纹钢、线材)——热轧产品——冷轧钢板——镀锌钢板——彩涂钢板。螺纹钢常常成为每次钢材涨跌的“急先锋”。

4月8日,20MM的二级螺纹钢全国23个城市平均价格从3月31日的3783元/吨,连续下降到3642元/吨,下降141元/吨;3.0MM的普通热轧薄板从5441元/吨下降到5353元/吨,下降88元/吨;1.0MM普通冷轧薄板从7435元/吨下降到7282元/吨,下降153元/吨。

特别是在作为中国钢材市场晴雨表的上海市场,螺纹跌幅高达230元/吨、3.0MM热轧薄板跌幅230元/吨、1.0MM冷轧薄板跌幅达到300元/吨。薄规格冷轧薄板跌幅最高达到500元/吨左右。

一个直接的分析是,取消钢坯、钢锭的出口退税,将直接导致国内货源的增多,价格自然下跌。
但这种分析也许仅仅是浮于表面。因为要考虑的是,铁矿石涨价71.5%,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对钢价的作用无疑是硬性的。

钢价回头?
近一年多来的钢价走势,堪称“诡异”。2004年1-2月,原本的消费淡季,价格却创了新高,3-5月份正值春季开工季节,原本市场预期会有消费旺季,但在中央宏观调控的影响下,钢价大跌,并创下了年内的最低。

但随后,钢价开始一路飙升,其态势可用“疯狂”来形容。从7月中旬开始,螺纹钢价格开始从3300元/吨猛涨,几乎是以一天100元/吨的幅度上涨,到当月底时,甚至有的地区上涨到4000元/吨,迅速回复到宏观调控前的水平。

而钢价并未就此止步。此后的半年多时间,一直持续上涨,价格最高时的今年二月份,螺纹钢的价格已经接近4300元/吨。

随着钢价的暴涨,部分经销商已经感到了其中存在的危机。孙望说:“我们几个同行有时吃饭也闲聊,觉得现在价格似乎高的有点离谱,自己也有点怕。”

持续上涨的钢价,对钢铁企业和经销商而言,意味着丰厚的利润,但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钢价的上涨必然增加了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的压力。

业内人士说,国内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大大增加,并有可能逐步传导到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来。

钢价的一路猛涨显然加剧了宏观调控的压力。在铁矿石“天价涨幅”的导火索之下,国家对钢铁行业终于放出了明确的调控信号。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钢厂认为,目前的价格下跌,来自于市场的人为恐慌,是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误读。

一位4月20日参加北京钢价形势分析会的人士透露,当天会议形成的初步结论是,目前钢价的下跌,一是受政策消息面的影响,市场心态发生了扭曲;二是终端用户观望气氛浓重,造成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三是目前社会资金紧张,企业普遍受到资金压力,但资金状况也没有去年同期那样紧张。

也有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钢铁市场将会与国际钢价产生更多地联动,此次下跌是与国际钢价近期走势一致的。

4月9日,出席“2004上海首届钢材贸易50强排行榜”颁奖典礼的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表示,“国内钢铁价格的变化,除了自身因素的影响之外,将会与国际钢价产生更多地联动。”不过,贾局长演讲前已事先说明,此次演讲的有关观点并不代表发改委。

钢价的非理性因素
目前我国钢材的产量已经到了2.6亿吨的规模,如果以钢协的综合钢材价格4500元/吨计算的话,就是11700亿元的市场,即使去除直供的以及上下游产业达成战略联盟的外,还有7000亿元的市场,当流通行业形成一定规模之后,特别是市场上钢材库存量较大的大户多了之后,就可能会出现操纵市场的情况。

据业内人士介绍,经销商通常有数种炒作市场的手段。
一种是“封盘”。就是几个有一定规模的经销商,根据当地市场上的不同型号供应状况,达成一致,故意限制对一些品种的销售,造成无货可售的假相。因为厂家生产一般都有至少15天的周期,从外地调货,又有运输的限制,短时间内,可以造成部分品种的暴涨,进而带动其他钢材价格的上涨。

一种是“托盘”。就是资金实力不是很强的经销商可以“以货抵款”的方式,获得大型经销商的资金支持,进而购进大量资源囤积,如果后市上涨,大经销商每吨抽取10元-50元,作为利息回报,如果跌了,大经销商手中毕竟还有货作为抵押,风险也可以控制。这样的话,一个资金实力只有100万元的经销商可以操纵十倍乃至数十倍于自身的钢材资源,当然“如果小经销商判断失误的话,风险也会放大数十倍”。这无疑加剧了钢材市场的炒作气氛。

另外一种方式是大的经销商之间相互“对倒”,造成市场交易旺盛的假相。
不过,即使如此,经销商们对操纵市场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在目前,全国的钢材经销商有20万之众,相对于集中的钢材生产厂家,“经销商根本不可能坐庄,我们只是钢材市场的配角,跟风是有的,操纵却是不可能的”。

在采访中,更多的经销商认为大型钢铁厂家的联盟对于钢价的影响力远比经销商要大。
在去年年中的那次钢价的由跌入涨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04年5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40多个主要钢铁企业主管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和销售部门经理共80余人。

会上提出了钢铁厂家要坚持“合理价位”的原则。对于“合理价位”的解释,座谈会的决议中认为,就是钢铁生产企业制定钢材销售价格一定要依据成本水平,保持合理的利润率。

此后,价格开始不断上涨。对此,上海最大的钢铁销售企业华冶钢铁集团有关人士认为,从当时的各地市场库存看,库存下降得不多,这说明那时的市场是“虚火”,市场资源多表现在中间需求,最终用户需求增加十分有限。

他说,每次钢价面临颓势时,由国营钢企组织的“钢价协调会”总会适时登场,虽然这些会议的名称不同,参加的厂家不同,但无一例外,有着两个共同点:一是会议的主题都是为了“达成钢价的共识”;二是参加会议的基本都是国营大型钢铁企业。

挑战经济承受力
随着钢价上涨,一方面必然导致最下游的终端用户承受钢价上涨的压力,而终端用户,要么将压力转移至消费者,这必然就会助推CPI指数的高企,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要么就是无法将压力转移,造成全行业的亏损,比如家电、造船等行业。

实际上,钢厂最终也会成为钢价上涨恶果的承受者,铁矿石这次的价格上涨便是明证。由于钢价的上涨,造成了钢铁行业利润丰厚,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钢铁行业,或者现有钢厂扩大生产规模,最终造成上游原材料的紧张,助推成本攀升。

据业内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4月15日,北京建筑钢材社会库存总量为44.07万吨。比上月的51.87万吨减少7.8万吨。减幅为15.04%。这是北京市场社会库存连续两个月出现大幅增加后的首次库存下降。与去年同期北京建筑钢材社会库存总量70.97万吨相比,减少库存26.9万吨。下降幅度37.918%。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的价格下跌和库存减少,正是在这种市场经济背景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人们感觉到钢材市场的走势更加充满风险和错综复杂。许多经销商,特别是中小经销商宁肯采取“短平快”的经销策略,减少库存风险和资金压力。这使北京地区建筑钢材市场库存出现了比上月减少20.75%的下降幅度。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外铁矿石涨价引发各行业价格上涨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和导火索。根源是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高位攀升,已经严重脱离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价格结构体系。这表明,一个时期以来钢材价格的不断高位攀升,正在挑战我国经济运行的承受能力,是部分钢铁厂商的利益重要还是整个经济的稳定运行更为重要?是短期的行业利润重要还是行业长期稳定发展重要?业内人士说:“无论怎样,这必须要衡量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