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优越渔业资源丰富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北部与中国相邻,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   缅甸多山多河,境内河流密布,地势北高南低,江河水由北向南流入海中,在沿岸海域形成了广阔的渔场。境内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河以及锡唐河分别流入莫塔马湾和安达曼海,从内陆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有机物质,使得河口地区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海洋渔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缅甸的海洋渔场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北部孟加拉湾的若开邦,海底坡度较大,地势陡峭,水深流急,加上来自河流的养份,是进行围网、流刺网、钓等作业的良好渔场;伊洛瓦底江入海处的三角洲一带渔业也较发达,尤其是流网和围网渔业,近些年单拖作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南部海岸,特别是丹老群岛和土瓦湾近海水域,水深不超过90米,有风浪时海水的上层和底层迅速交汇,底层的养份能很快补充到海面上来,再加上陆地上大量的营养物质顺流而下,成就了缅甸产量最高的渔场,这里大多是小灯围、流刺网和潜水捕捞作业。   由于缅甸沿海地区属于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冰冻期,除每年5月~9月是雨季,多西南风,当地渔船(竹排)因抗风浪能力低无法出海作业外,一般生产时间从9月底开始出海至翌年4月底,11月~12月为生产旺季。   除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外,在缅甸的内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从沿岸地区的5000毫米至中部干燥带的770毫米,充沛的降雨量为缅甸发展淡水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排名年年推进产量节节攀升
  作为发展中国家,缅甸2000年的GDP估计为58亿美元。2002年缅甸的人口估计为4890万,约有200万人从事捕捞作业,人均水产品消费量21.04公斤,占蛋白质总吸取量的60%~70%。在为国家创汇收入方面,缅甸水产业所做的贡献仅次于农业和林业,排在第三位。   近年来,缅甸的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总产量双双呈上升趋势:1980年58万吨;2000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超过了119万吨,2005年突破200万吨大关,总产量接近222万吨。从2001年到2005年的五年时间,缅甸渔业的产量就翻了一番。(见表1)   就捕捞渔业而言,缅甸的产量在世界排名上更是呈逐步上升趋势。本世纪以来,缅甸的捕捞量在世界的排名每年推进一位,2001年时缅甸全年的渔获量排名为世界第17位,到了2005年便升至第13位。其淡水捕捞产量从1996年的接近14.7万吨增至2000年的19.6万吨,2005年达到53.867万吨。缅甸的海洋捕捞量1996年还不到45.6万吨,2002年就超过了102.9万吨,2005年突破120万吨(见表2)。   和捕捞渔业一样,缅甸的养殖渔业也是一直呈攀升态势,从1980年的仅2790吨增至2001年的12万吨,2003年在2001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25万吨,2005年又增加了几乎近一倍达到47.5万吨。   海洋资源富饶增值潜力巨大
  海洋渔业资源
  缅甸沿海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洋渔业资源富饶,海域鱼类品种繁多,主要有羽鳃鲐、沙丁鱼、鲳鱼、鲥鱼、石首鱼、黄姑鱼、白姑鱼、鳓鱼、马鲛鱼、笛鲷、石斑鱼、墨鱼、带鱼、海鳗、鲶鱼、蛇鲻、金线鱼、对虾、蟹类、海参等。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缅甸海域资源量估计为154万吨,其中近岸和孟加拉湾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22吨,资源量为78万吨,可捕量为31万吨,实际捕捞18万吨;底层资源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7吨,资源量为70多万吨。20世纪90年代的海洋渔业资源评估表明,中上层鱼类资源为97.5万吨,主要由沙丁鱼、羽鳃鲐、竹荚鱼等所组成;底层资源评估调查得出平均潜在量为550万吨,主要有日本金线鱼、印度马鲅等;估计年对虾资源量为1.3万吨;年深海资源估计约6700吨,主要品种为鲨鱼、虾和龙虾。   海洋捕捞渔业类型
  海洋捕捞渔业在缅甸的渔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为沿近海渔业和外海渔业两种。   沿近海渔业指主要在辽阔的潮间带海区至离岸5海里(北部海区)或离岸10海里(南部海区)的浅海区作业,通常使用近海围网、流网、刺网以及诸如钓具、袋网、敷网、电网、陷阱网、墙张网和捞网等渔具。   外海渔业是指在沿近海渔业作业向外延伸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内的作业,主要使用围网和拖网。
  目前,缅甸的近海渔业,特别是在沿岸的作业所占份额正在缩小,而外海作业的比重则在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缅甸沿近海渔业约占海洋渔业总产量的90%,外海渔业仅占10%左右,而2000年~2001年沿近海渔业占海洋渔业总渔获量的37%(表3),而外海渔业却上升至63%(表4)。
  主要作业渔场
  缅甸海域从北面的孟加拉湾至南面的泰国出海口分为三个渔场:
  (1)实兑以南的南部渔场:大多是沙质地,由于该渔场于5月~9月处于雨季,季风较强,附近岛屿又少,不便就地避风,只能在10月至翌年3月间作业,以虾类和石斑鱼为主。拖网渔船主要在近海捕捞短角新对虾和独角新对虾,沿岸个体渔民则以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为主要捕捞对象。   (2)勃固以南的中部渔场:属于仰光河口渔场,底部稍倾,泥沙底,是理想的生产渔场,以捕捞鲳鱼、舌鳎科为主,也捕捞墨鱼、带鱼等。大部分渔船作业水深为30米~50米,而单拖渔船因国家有规定必须在传统作业海区以外(50米以外)作业。   (3)土瓦以南的南部渔场:岛屿礁石众多,有较多避风港,可全年生产。以岩龙虾、蟹类资源为主,还捕捞石首鱼、黄姑鱼等。   渔船与作业方式
  2003年缅甸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缅甸全国拥有海洋渔业生产船30239艘,其中外海拖网渔船和围网渔船1999艘,船长一般在30米以上;沿近海动力和无动力渔船28240艘。船长一般在30米以下。渔船多为木质,也有一些是竹排渔船。近十年来,缅甸外海的渔船有所增加,而近海渔船则在减少。   缅甸海洋渔业的作业方式主要是拖网、围网、流刺网、定置张网、鱿钓、笼壶等。定置张网的渔场主要集中在中部水深50米左右的海区,捕捞对象以近底层鱼类为主。这种定置张网渔船是一种竹排渔船,由木质机动运鱼渔船拖至作业海区进行定置张网作业,竹排与竹排成一字型,两竹排之间留一个空间放网。机动运鱼渔船长约20米,宽5米,主机动率约为88.2千瓦,每次约拖15只竹排。   缅甸的拖网船大多数集中在两个基地并分别在不同的海域作业:以仰光为基地的拖网船主要在缅甸西南部伊洛瓦底省外海的安达曼海作业;以缅甸东南部的土瓦岛和墨吉岛为基地的拖网渔船,主要在德林达伊省外的安达曼海作业。在以上两个渔场作业的拖网渔船数占拖网总船数的80%以上,其他拖网渔船则大多在有待开发的孟加拉湾西部水域作业。缅甸的拖网船为木质机动单拖渔船,船长大多在25米~30米,主机动力约为294千瓦~367.5千瓦,设备十分简陋。单拖渔船一网次拖曳3小时,一昼夜投网7次,拖速3节~4节。拖网船的渔期从9月至翌年5月,6月~8月是雨季为休渔期。   围网渔船以缅甸中部的仰光河口附近一带水深在30米~50米左右的海域为主要作业区,以鲥鱼、黑鲳鱼等集群性鱼类为捕捞对象,作业只能在12月至翌年4月的旱季进行。这类木质渔船一般长约25米~30米,宽5.6米~6.0米,吃水为3.0米~3.6米,总吨位100吨左右,围网渔具长500米、高度90米左右,网衣全部是锦纶网片,以手工拉网为主。   流刺网是缅甸主要的传统渔法,由于渔具和渔法简单而世代相传。流刺网作业成本低,加上所捕鱼类个体大,规格一致,质量和鲜度又好,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危害不大。流刺网渔船主要在伊洛瓦底江口外海和莫塔马湾一带水域作业。(原载《水产市场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