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是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蔬菜。野菜生长在自然无公害环境中,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森林十品”。同时,野菜具有无污染、鲜嫩、清醇、芳香等独特滋味,营养价值高于种植蔬菜,大部分野菜还具有极高创药用价值和相应的保健作用。因而,野菜作为现代人渴求“回归自然”的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睬。
野菜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才意识到吃得好的含义是吃得科学,吃得合理。故而,食野新潮日趋流行,山野菜的药用、食用价值也显得有待开发。
“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发展蔬菜生产主要是靠扩大面积来增加总产量,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要。但是由于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城市向超大规模发展,继续扩大菜园子将受到限制,同时菜园子产出率较低。“九五”期间“南菜北”、“西莱东调”的数量由“八五”期间的400万吨至500万吨增加到900万吨至1000万吨,除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做到稳产高产外,还必须向森林资源开发蔬菜。所以山野菜的开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蔬菜的生产和供应是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明确指出,要根据城镇发展和消费要求变化,抓紧实施新一轮“莱蓝子工程”。所以,我国在“九五”乃至本世纪末蔬菜市场对蔬菜的要求,都给蔬菜的多品种及深层次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许多省属多山地区,野生资源十分丰野菜在我国就有6000余种,常被零星采食的多达100余种。然而,我国目前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量只有其蕴藏量的5%左右,大量的山野菜资源仍处于待开发利用状态,不能变为社会财富。以辽宁省为例,丹东、本溪、抚顺、鞍山、州、葫芦岛等地有浦公英、苑菜、刺嫩菜、山芹、霍香、苦菜、马齿苋、荠菜等一百多个常见野菜品种,但由于人们对山野菜的开发末引起重视,基本上是自采自食或零星销售,很难形成产业规模。
野菜产业可持续开发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野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之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能进行野菜综合研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兴产业,即组织生态学家、栽培专家和育种专家进行野菜人工L栽培及品种选育研究,野菜工厂化育苗、野菜药用价值研究及食疗配方开发研究。
目前已人工栽培的野菜有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鱼腥草;湖北的荆芥;江苏的菊花脑和马兰头;黑龙江、吉林等地的蒲公英、景天三七、牛蒡;辽宁台安等地的苣荬菜以及广为人工栽培的荠菜等。目前虽有一些野菜品种已进行人工栽培,但种类还不多,尤其是一些珍稀品种极少有人工栽培。
食用野菜,除了供给人体营养素外,其所含特殊的营养成分还具有保健和医疗价值。如马齿苋有治疗肠、痢疾和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功效,色腥草有治疗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等作用。除对一些常见野菜作营养及保疗效研究外,更应扩大视野,对一些罕见珍稀的野菜作有关的深入研究。这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入,野菜的特殊作用将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野菜除了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外,有的也会人体造成损害。据资料记载:小蓟(青青菜)常食可致人脾胃虚寒、血淤气滞;灰菜、苋莱、苜蓿、洋槐花等还合一种对日光过敏性物质,有的人吃后经日光照射而发病。因此,在注意研究野生营养价值及食疗作用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其安全性的研究。在强调野菜开发的同时,也要做好市场潜力调研,野菜毕竟是一种野生植物,口感风味及食用品质有时也不尽人意,有人喜欢,有人还不习惯。因此,在进行野菜开发利用时一定要注意种类选择和规模的大,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重视野菜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地域广阔,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常见野菜就有近150种。近年来,野菜的开发利用已成蔬菜生产中的热点。但在开发利用中还应注意野菜资源与环境保护。野菜多生于荒坡野岭,深山密林,长期于自然野生状态。在过去小规模采集情况下,尚维持一种生态平衡状态。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处于荒野环境未追到破坏和污染的地域越来越少,便野菜的正常生长受到了威胁,在污染环境下生长的野菜,不符合健康的食用标准。过度的采摘,也是造成资源破坏的重要因素。珍稀的野菜种类或品种,常由于过度采摘而使种沉处边缘,即便是数量特别多的种类,不合理的采集也会造成再生产的困难。我国东北地区的猴腿、刺傲芽、西北的发菜等传统的山野菜,由于过度采摘,资源已明显地减少。
野菜是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为了促使野菜的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人们必须加强环保意识,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以便在未来的野菜开发中,将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野菜生长的了解,使人们强化环保意识,保持和人工栽培有机地结合,便野菜更多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饮食结构增添更多的绿色产品。
导读: 野菜是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蔬菜。野菜生长在自然无公害环境中,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森林十品”。同时,野菜具有无污染、鲜嫩、清醇、芳香等独特滋味,营养价值高于种植蔬菜,大部分野菜还具有极高创药用价值和相应的保健作用。因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