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将拥有的中联煤50%股权悉数转让给中煤集团,结束12年的煤层气“婚姻”,并将带走50%的煤层气区块
中石油(601857)将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撤出所有50%的股权,角色由中联煤的股东正式变身为竞争对手,这场难言别扭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也使双方都松了一口气。对于规模尚小前景广阔的中国煤层气产业来说,这场整合大幕的拉开,是否会成为产业突破发展的契机?而对中石油而言,“单飞”成果是否更理想?
作别中联煤
据悉,除了中石油拥有的中联煤50%股权将悉数转让给中煤集团外,中石油还将带走50%的煤层气区块,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而这些区块的探明储量为50亿立方米,其中绝大多数在山西境内。
中联煤将把位于山西沁水盆地的450口生产井中的190口转给中石油。中联煤从去年开始对这些井进行试验性开采,产能约4亿立方米。
同时,中石油在中联煤的管理人员也将回到中石油,中联煤领导层面临“大换血”。中联煤董事长孙茂远对本报记者说:“面临这么大的变化肯定会经历阵痛。股权结构调整后,公司各项业务肯定要有适应和磨合的时间。”股权转让完成后,中煤集团将持有中联煤100%的股权。
而政府主导这次股权转移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引进新的力量,引入竞争,以刺激产业的发展。
“中联煤将不改名,现有政策不变,只是股权发生调整,目前正在做相关的工作。”孙茂远说。
姻缘并不美满
中信建投研究员赵献兵认为,目前国家煤层气专营权将局部放开,同时中联煤拟谋划上市,这是双方取消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1996年5月,当时的煤炭部、地质矿产部和中石油共同出资成立中联煤,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输送、销售和利用,并享有对外合作专营权。后管理层变更为两家股东,中石油股份公司和中煤集团各持50%股份。
如此安排股权比例的初衷,自然是希望双方能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中石油拥有国内领先的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中煤集团则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开采经验,伴生于煤炭的煤层气,在勘探开采方面无法与煤炭生产脱钩。再赋予其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由此看来中联煤先天就有着良好“基因”。
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这50%的股份使管理双方处境尴尬,谁也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中联煤,为达致“均衡”而“均衡”,“1 1”的效果并没有大于2。
“中石油的退出对中联煤是件好事。以前双方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中石油公司太大,业务以油气为主,在煤层气方面的精力毕竟有限。”中联煤董事长孙茂远说。
中联煤面临的问题还不止双方的合作问题。
煤层气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伴生与煤矿中,但矿权和气权的审批却在不同的部门。为避免瓦斯爆炸,原则上国家规定先采气再采煤,但实际上难以执行。从中国对能源的迫切需求来说,停止煤矿生产,让煤层气先开采也并不可行。
开采煤矿如何能不动煤层气?于是“气”和“煤”的矛盾日益加深,纠纷越来越多。中联煤与当地大小煤炭开采企业之间纠纷不断。有些煤炭企业不惜违反“先抽后采”的规定,直接将瓦斯排入大气,严重危害矿井安全,并造成污染。也有一些民营企业打着开发煤层气的幌子,圈占资源,开采煤炭。
这是中联煤和中石油共同面临的问题,并且至今尚无更好的办法解决。
由于基础建设不够,沁水盆地的开发受到限制。只有1300万立方米销售到市场上,大部分是作为压缩天然气(CNG)成为运输业的燃料。事实上,沁水盆地的潜力有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
中联煤有着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专营权,但国内煤层气构造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十多年来不少海外知名能源公司满怀热情而来,空手而归,借力外资之路障碍重重。
政策方面,去年国务院修改了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除了中联煤外,还将指定其他公司拥有煤层气的对外合作专营权。中联煤在这方面的垄断优势被打破。
同时,比起天然气,煤层气产业投入相当低,借力资本市场已经是央企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如果要上市,那中石油也必须交出中联煤的股份,以避免同业竞争。
10多年过去了,当初许多宏大的设想都没有实现,煤层气在中国仍然没有成为一个规模产业,商业化迟迟不能展开。
中联煤将另寻“财”路
对于中联煤来说,无论是现有的项目还是未来的规划,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仍然强烈。
煤层气有管道输送和液态罐送两种形式,西气东输管线已经为中联煤预留了出输气接口,煤层气可以在物理升压后直接注入西气东输管道。但是输送每升煤层气需要花费0.3-0.5元的成本,在没有达到规模效应之前,利润空间还很有限。
到2010年,中联煤将建立4条煤层气输送管道,全长675千米,设计总年输气能力22亿立方米。
中联煤计划逐渐加大对煤层气的资金投入,今年将投入10亿元,并推动煤层气液化项目的进展。公司计划到2010年地面开发煤层气产能达到29亿立方米,产量达到19亿立方米,新增地面煤层气探明储量1600亿立方米。
去年8月,中联煤的沁水盆地煤层气液化项目启动,这是国内日产规模最大的煤层气液化项目,中联煤与中国联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购销合同,中联煤的煤层气商业化利用正式步入大规模发展阶段。该项目今年已投入生产运营。
据悉,除了该项目,十一五期间中联煤还将在鄂尔多斯(爱股,行情,资讯)盆地再建一个煤层气液化项目,这两个项目供气规模都是50万立方米/日,1.8亿立方米/年,年供应液化煤层气13.6万吨/年。
在对外合作方面,孙茂远表示“现有的政策不会改变”,中联煤还将拥有对外合作专营权。今年1月,中联煤表示希望与外资就煤层气开发协议进行重新谈判,以加快煤层气开发进程。谈判重点将放在确保中联煤与海外合作伙伴联合运营一些最有前景煤层气开采区块的权利上。
中煤能源(爱股,行情,资讯)兼首席财务官彭毅去年曾表示,中联煤在内地拥有最大的煤层气储量,中石油集团已把这个股权注入了其上市公司,未来中煤集团持有该公司的股权也有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可见,谋求资本市场是中联煤早就在考虑的问题。
现在中石油退出合作,孙茂远证实中联煤有上市的计划。借力资本市场既可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又可以改善股权结构,还能扩大公司业务的影响力,似乎成为中联煤的唯一出路。
中石油单干优势明显
事实上,早在1994年中石油股份公司就开始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目前已初具规模,拥有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权,同时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煤层气实验室,拥有三项国际专利技术。国内规模最大的30亿立方米煤层气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今年我国第一个地面规模开发的煤层气田将由中石油建成投产。
中石油的煤层气累建产能为3.3亿立方米,开发区块单井产量持续增加,直井平均日产气突破2000立方米。中石油还组织编写了《沁水盆地煤层气15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开发方案》,并与山西省政府签署合作战略框架协议。预计到2010年,中石油的煤层气产能将达到15亿立方米。
业内人士指出,中石油退出中联煤单独发展煤层气,优势在于已经拥有不少区块资源,有管道优势,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并且政策上对煤层气的对外合作专营权已经放开。
中石油在山西不少区块登记了煤层气矿权,这次股权调整后,中联煤将把位于山西沁水盆地的450口生产井中的190口转给中石油,中石油也将带走一些与外资合作的项目。
管道方面,中石油拥有最大的优势。煤层气可与常规天然气混输、混用,是与天然气同等优质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两者具有共同的市场用户,并且资源分布在地域上也有互补性。因此中国—欧盟能源环境项目中国煤层气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国家在规划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靠近煤层气生产基地并预留足够容量,同时逐步建成中国煤层气(天然气)长输管网。
因此,拥有西气东输管道的中石油,未来在煤层气的远距离输送方面将节省大量成本。今年6月,中石油修建的我国第一条煤层气管道打火开焊。该管道全长35公里,年输气能力30亿立方米,可连通煤层气资源地与西气东输管道。
政策方面,虽然至今尚未指定出新的公司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但业内一致认为,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国内大型能源公司有很大机会获得该专营权。而中石油与国际大公司合作拥有的丰富经验,也将有利于在煤层气方面的合作。
不过,煤层气只是中石油发展新能源的内容之一,比起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中石油对煤层气的资金投入和回报都很小。如果退出中联煤能够使中石油积极性提高,那么未来加大对煤层气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将没有疑问。
但是,这些都只是促成中石油在煤层气领域有新突破的条件之一。单干煤层气,中石油仍然面临与中联煤同样的问题和困难。
中信建投分析师赵献兵指出,定位全国能源开发与生产是中石油的既定目标,以后可能还会陆续有相关新能源的开发项目。此次开发煤气层项目若中石油单干进展顺利,预测未来2-3年首次达产年实际产气量约几十亿立方米,对公司业绩影响微乎其微。
导读: 拟将拥有的中联煤50%股权悉数转让给中煤集团,结束12年的煤层气“婚姻”,并将带走50%的煤层气区块 中石油(601857)将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撤出所有50%的股权,角色由中联煤的股东正式变身为竞争对手,这场难言别扭的“婚姻”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