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灾难将推高国内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强烈预期下,市场一度传言“国家能源局、发改委、两家石油石化巨头等相关部门对放开价格管制的讨论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但该说法很快就遭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否认,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值此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不可能放开,成品油价格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一旦完全和国际接轨,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通胀。所以,政府绝不会在地震后的特殊时期,冒险解禁成品油价格。
  据业内人士分析说,成品油价格短期内很难放开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灾后重建需要绝对保障能源的安全。灾后重建需要建筑、机械、运输等产业繁荣,如果成品油价格过高,相关公司的建设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其次,目前解禁成品油价格不利于控制CPI。在抗震救灾是当前第一要务的大背景下,防止CPI出现“普涨”关系到经济的平稳运行的意义更显突出。第三,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尚且不具备市场定价的条件,解禁的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面对油品市场目前出现的“批零倒挂”现象,人们对有关油品价格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销售者一副讳莫如深的表情;消费者不明就里,小道消息满天飞;专家学者们一直就在“献计献策”,事实上,人们更关心的是,面对石油这足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能源,到底该如何定价?   定价机制造成了供需紧张   大陆期货能源和股指期货分析师刘炳宏在给本报记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也描述了上海油品零售市场的一些情况。他表示,近日上海成品油市场也与北京市场类似,汽柴油市场消费紧张的情况愈演愈烈,主要经营单位资源比较紧张,从而一致推高价格,并同时缩紧对外批发的供应,立足保供下属油站零售和终端协议用户。尤其是高标汽油,基本上不再批发只保零售,柴油资源不多,外放量少,价格高企。这充分说明全国成品油供应开始紧张了。   刘炳宏分析说,北京的情况,无疑是全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紧张的一个缩影,他认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确存在有效供应不足的局面,同时由于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汽车销量的持续增加,将带动北京乃至全国相关领域使用成品油量高于往年,供需关系更为紧张。就拿柴油来看,最近几年的趋势是由供大于求逐步转向供不应求,由于供求关系失衡,柴油的价格也出现了批零倒挂现象。   刘炳宏认为,目前出现的所谓“油荒”并非是油源紧张导致的短期油荒,而是由于定价机制的缺陷导致了成品油加工和销售企业出现非市场化亏损,致使国内石油企业的炼油和销售环节没有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导致成品油供应量不能随需求量增大而增大的情况,市场上就会出现油品供应紧张甚至“油荒”的现象。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岚芳表示,目前成品油供应偏紧,一方面是供应方面的原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高位震荡,使一些成本偏高的地方炼厂减产,给油市供应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北方的一些炼厂陆续开始装置检修,造成成品油投放量随之减少。   另一方面,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加剧了偏紧的局面,国际油价屡创新高,而企业的生产成本无法向零售端传导,造成一些社会加油站面临亏损,只能停供或者限售,给油市供应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财政部先后下达两条政策:一是二季度中石油、中石化进口的350万吨汽、柴油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二是从4月1日起对中石油、中石化等进口原油加工形成的亏损给予适当补助。用财政补贴保证物价,预示着近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上调。虽然此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两大企业的经营困难,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刘岚芳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目前北京的“油荒”现象,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油品市场总体供应偏紧,尤其是柴油,个别地区出现限售情况,这种情况出现应该属于阶段性紧张,一方面,成品油需求量加大,进入5月份,“三夏”农忙时节,农村市场柴油需求旺盛;建筑施工特别是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基建工程用油也在加大,带来柴油需求大幅攀升;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天气转暖人们出行车辆增多,拉动汽油销售继续上扬。另一方面,成品油供给面临着外埠车辆来京加油的挤占,由于北京与周边省市油品零售价差在300元/吨左右,北京周边地区车辆蜂拥至北京地区加油站加油以及过往北京的外地车辆加满油后出京,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部分优质京标(Ⅳ)资源出现外流,加大了北京地区的油品供应压力。   北京油品资源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进行调配,在目前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炼油成本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加上目前大量加油站停业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对油品供应的影响,北京市成品油供应形势相对紧张,但在各方努力下,积极筹备,加大储备,做好预警,确保奥运会顺利举办,北京地区成品油保障不会出现问题,但油品供需紧平衡态势可能继续。   刘炳宏说,从下面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全国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今年1季度我国进口成品油907.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其中,3月份当月进口成品油313.1万吨,增长19%。今年1季度我国出口成品油361.1万吨,下降5.6%,3月份出口成品油118.5万吨,下降20.2%。我们观察到尤其是在3月份进口增速与出口减速呈现明显放大迹象。同时国内新执行的外贸政策也已经考虑到国内供油紧张的状况,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下调大部分成品油进口关税税率,其中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进口关税税率从2%下调至1%,石脑油进口关税税率从6%大幅度降低到1%,燃料油进口关税税率维持在3%,这对促进成品油进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上述综合分析来看,从全国来看可能会出现部分地区满足不了用油的需求,但是北京地区由于举办奥运的特殊身份,是必须保证成品油供应量的,北京短期出现的油荒现象是暂时的,而全国出现的成品油供需紧张是长期的。   北京:柴油供应紧张   近日,各地成品油市场又出现柴油紧张的消息。记者日前采访获知,目前,北京市场多家加油站也出现了柴油限量供应的情况,五环外部分加油站甚至暂停供应柴油,上海、广州、深圳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   中石化生产部门一相关人士表示,已获知部分地区柴油紧张的问题,但他并不认同“油荒”的说法;中石油北京销售分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旗下北京地区的二百多家加油站目前不存在供油紧张的情况,一切都听从“上级”指令,调配多少他们就出售多少。   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内多家加油站,柴油已经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但价格一直没有变动,白天采访期间并没有看到排队加油现象。   日前,记者来到邻近八达岭高速回龙观入口的中石油北京第十二加油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柴油紧张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规定大货车只能一次加200元的,小货车只能一次加100元的,但有本加油站加油卡的老客户则不限加油量。他告诉本报记者,每天在晚上六点后就开始陆续有货车排队加油了,经常会持续到早晨四五点。   花园桥附近首石缘加油站的值班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加油站一直没有经营柴油,最近所谓的“油荒”对他们并没有任何影响。   南三环万柳桥附近的捷快达加油站的一位负责人说,最近柴油供应太紧张,以前都是给公司打电话当天就能送到柴油,昨天就给公司打电话了,到现在也没送来,他补充说,最近也是只给拥有加油卡或是加油本的老客户不限量加油,已经停止供应其他的客户了 在亚运村附近的的中国石化(爱股,行情,资讯)加油站,工作人员明确对记者表示:本加油站没有柴油。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柴油供应非常紧张,很多大车都加不到油,在五环边上望京附近一个加油站,每到晚上11点左右就会有很多大型车排队等在那里,堵得水泄不通,想上五环根本就上不去。而排队加油的如果有加油卡,在有油的情况下就会满足司机的要求,想加多少加多少,而且有的关系好的客户,如果加油站里来油了,就会通知司机过来加油,但是如果没有加油卡就只给加100元钱的,或者是干脆就不给加油。”   在大屯路东的中国石化加油站,一位正在加油的大型客车司机李先生对记者说,柴油紧缺,加油难的情况大约持续有半个月了,现在想加油特别难,白天还好一点,如果晚上想加油就更难了,排队不知道得排出多远。   此前,专门做油品生意的李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柴油零售市场的供应已经非常紧张了,零售价格一直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没有变化,但批发价却呈上涨的趋势,比如,按现有的零售价格计算,一吨柴油约合6300元,但石油销售公司的批发价格已经上冲到了7500元/吨,大约半个月前还是6900元/吨,批零差价已经达到了1000元钱。李先生表示,他们现在做生意非常艰难,只能以高价卖给老客户,好在市面上加油也比较困难,这些老客户都能够理解。   广州持续“柴油荒”   “柴油太难加了。”李司机边从大巴上下来边说。长长的加油车队从加油站一直延伸到对面的马路上,至少有二十辆加柴油的车占据了马路的一侧。“现在还是8点多,等到上午10点,车队还会长。”李司机说。等了一个多小时,李司机终于把车挪到了加油口。后面的司机面对这种等待已经习以为常,有的看报纸,有的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这是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的一个加油站。   “一次只能加200块钱,还是我和加油站的关系比较好。”李司机一脸无奈,脸上无法挤出一点笑容,因为虽然他已经加到了200块钱油,但是不知道这“点”油能把他的车送到什么地方,并不是所有的加油站都有柴油加,也不是有柴油加的加油站就会给他加,得“关系好”才行。他说:“实在不行就只有下午再来加油站说好话,运气好还能加到100块钱。”   “过完春节就是这样了,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旁边的司机这么说。长长的车队堵住了加汽油的小车,小车司机却无计可施。“他们把路堵住了,连我们也跟着受罪。”一个小车司机终于从汽车长龙中的缝隙中插过来,到了加油口。   该加油站的员工说,我们在最繁忙的时候只有实行分段加油,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加汽油,再给出一个时间段加柴油。“司机都对我们抱怨,但我们也没办法,只能这样呀。”这个加油站至少还有柴油加,而很多加油站已经半年没有柴油供应。棠下的珠江中穗加油站的员工说,从去年底开始该加油站就再也没卖过柴油,因为“没有油”。甚至连汽油有时也出现紧张,加油站的门口就竖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写着“无97号”。广州大道的一家中石油的加油站的员工也说:“不是有没有柴油加,我们站根本就不卖柴油。”旁边加油的司机接道,“柴油不好弄,他们当然不卖啦,越卖越乱。”   5月14日上午,天河路最繁忙的地段,两个中年男子推着一辆越野车缓缓前行。“没有油了,只能推着走。”司机说。原来该司机到广园中路的一些加油站加油,每个加油站都排着加油长龙。因为有急事,他只能边开车边找其他的加油站,结果到天河路时,没油的汽车再也“不走了”。只能叫来两个朋友,帮忙推车。   据中山大道西车陂桥西侧的中石化加油站的薛站长介绍,他们站每天销售的柴油在10吨左右,至于油源有多少,是不能确定的,“反正油罐里有油就加。”她接着说:“先照顾固定的客户,保证他们有油。”   广东省经贸委在4月底发布一季度全省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时透露,柴油供应偏紧。第一季度广东省成品油销量539.1万吨,同比增长10.54%。3月份广东省成品油日均库存90.60万吨,是11个月来最高点。新闻发言人李向明介绍,按全省每天消耗6万吨计算,成品油供应半个月没问题。该新闻发言人李向明并没有透露柴油的储存量和供应量。只是提到“两大石油公司近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源的有效供给,取消成品油限供措施,因此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将逐步得到缓解。”然而,事实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乐观。   李向明介绍,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方面是目前国际油价涨势难以遏制。他提到,广东省经贸委最近做过调查,发现广东省炼油企业每炼1吨油,要亏损4000元。国家补偿后,仍然要亏损2000到3000元。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广东省供电紧张,部分企业自备发电机组,用柴油进行发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柴油的供应,使柴油供应更加趋紧。   “油荒”什么时候能缓解,依然是个未知数。   油价倒挂谁受益?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岚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内日益依赖进口原油,国际油价高企,加大了国内炼油企业的成本,有些地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提高油品批发价,但是政府控制着成品油的零售环节,一直不愿将原油价格上涨转移至油品,由此导致批发价格高于零售价格的现象。   目前的成品油市场批零倒挂现象的存在及加剧,是国内成品油难以走出“进口少、出口多”,“油库有油、市面缺油”等怪圈的根本原因,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无法真正反映成品油的供求状况,发挥好价格的资源配置信号的作用,及时调整市场供求,造成“明知缺油还要囤油,国内缺油还要大量出口”现象的出现。由于卖油赔钱,许多炼油企业出于利益考虑而囤油不卖,造成目前油荒并非供不应求所致,而是缺卖油的造成的。另外,受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炼油企业还通过正规或者非正规的渠道将成品油销往国外,赚取差价,使得大量成品油被出口到国外。   其次,加剧行业垄断。一方面,油价批零倒挂持续时间较长,使民营油企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而且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国家补贴,很多民营加油站无奈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收购,进一步加强垄断企业的垄断实力。引入多样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的路途会越来越漫长。   再次,不利于准确评价石油国企的经营绩效,促使其提高效率。由于批零倒挂加剧,两大集团公司承担着“稳定”油价的任务,石油国企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难以区分,不利于准确评价两大公司的经营绩效。而且其讲政治的代价是牺牲效率,石油国企更多精力放在价格和补贴上,而不是依靠改善管理、技术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来提高赢利,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最后,批零倒挂容易造成局部和短暂的“油荒”,带来“排队”加油和恐慌情绪,影响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中国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加工-消耗大量能源-出口,在这种模式下,过低的能源价格补贴了工业出口部门,造成的后果是,中国成品油管制政策通过出口通道,补贴到了发达国家。   刘炳宏表示,进口油价上涨了,如果国内成品油销价不相应上涨,那么势必出现炼厂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反而比购进的原油价格便宜的局面,导致“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倒挂现象”,同时由于国家对成品油的出厂价及批发价实行松散管理、对汽柴油零售价格实行上限管制,导致“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倒挂现象”。   对于出现“批零倒挂”的原因,刘炳宏说,这是为了防止由于成品油价格暴涨而加速经济通胀的进程,或是减缓百姓日常生活消费的压力,国家只能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对国有炼油和销售企业实行价格管制。对于需要用油的国内民众来说等,如果成品油价格调整得过高,会给他们造成过重的负担,从而影响生产生活。所以我国的油价调整要在国际油价的变动和国内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当然,此结合点是一个缓慢变化趋近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他表示,目前受益的主要是消费者,而受损失的主要为国有大型炼油企业和成品油零售企业。   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定价机制刻不容缓   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经济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6.05%。为了避免国际油价的波动过度影响国内经济运行,我国的石油价格一直由政府定价,导致了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人为压制的成品油价格虽然减缓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物价体系的冲击,但也扭曲了我国的价格体系,远未反映其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不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难以长久。鉴于国际油价有继续走高的可能,因此我国成品油价格未来存在较大的补涨空间。   但刘炳宏则认为,我国成品油未来涨价空间是有限的,尽管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但在国内利率不如通胀率、收入增长速度不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承担起成品油价大幅上涨的状态。“我相信国内更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加大补贴,而非直接拉高价格。”刘炳宏如是说。   据此,刘岚芳分析认为,成品油涨价的空间主要是受油品的市场供需以及我国油品终端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的影响。而刺激成品油价格走高的因素有限,一是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成品油涨价的压力;二是需求结构变化使成品油结构性紧张加剧,进入5月份以来,在人们出行以及旅游的拉动下,汽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中上涨的趋势,受农忙以及基建施工的影响,柴油需求形势偏紧。但是,随着中石油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进入最后验收阶段,陆续全面恢复营业,将进一步缓解油品的需求压力。而随着国家稳定油价措施的逐步到位将抑制油价的上涨势头。比如,从4月份起国家开始对成品油市场展开一系列的调控,旨在扩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预计在5月份各项调控措施均将到位。因此,从上述的综合因素预计我国成品油的涨价空间将非常有限。   事实上,对有关成品油定价的机制,一直就在争吵不休,那么,中国到底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刘岚芳认为,我国应该逐步形成一个以市场供需为基础,放开油品零售价格控制,以企业为定价主体,国家适度管理的与国家接轨的定价机制。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一是要以市场供需为价格决定的基础,减少对能源价格扭曲,这样更有利我国的结构调整,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二是与国家接轨的定价机制,尤其是要与国际原油价格定价挂钩,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压力,适度保障国内炼油企业适当利润的情况下,放开油品零售价格控制,对油价保持适度管理的波动,以满足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和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是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上下游企业间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四是完善对公益性行业特别是部分弱势行业和弱势群体的适当补贴的机制。   刘岚芳表示,由于国内目前在汽油、柴油的生产、进口和批发等环节仍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所主导,政府对石油市场的监管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完全放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条件尚不具备。基于我国的国情,建议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先易后难。   第一步,改变国内油价调整滞后的做法,根据国际油价变化及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油价实时接轨。考虑到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为更好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和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关系,适当调整接轨标准,将与三地成品油价格接轨改为与进口国际原油价格接轨。继续由发改委制定零售中准价,并根据国际油价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步,由企业自主确定成品油价格。建议在理顺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批发以及零售各环节的关系,并在逐步完善石油流通体制和政府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后,再完全放开油价,即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政府不再公布零售中准价。在放开油价后,政府将不再对国内油价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重点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   刘炳宏则认为,鉴于目前CPI指数高企,国家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继续保留,只是对于部分企业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成品油出口进行限量控制,鼓励成品油进口解决用油紧张问题。   宏源证券(爱股,行情,资讯)研究员唐震斌认为,石油无疑是工业的“血液”,调升其价格将抬高整个社会的能源成本,并对其他产品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按照价格运行规律,首先将推高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加大整个工业生产成本,然后逐步传导至下游的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最终将传导到居民生活消费品上,从而推动物价全面上升。据测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10美元/桶,将推高我国当年CPI上涨约0.2个百分点,后两年将各提高0.3个百分点。唐震斌进而指出,要高度关注境内油价被动上涨引发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尤其要防范上游产品价格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努力防止由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