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求公务车改革特别是期待公务车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的呼声再起。原因是多年来政府公务车改革一直未有成效,反而是随着政府公务车的负面新闻不断,影响越来越多越大之时,与之相关的政策却形同一纸空文,更谈不上通过公务车采购形成事实上对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促进。
早在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通知中对今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其中明确表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一被当时称为“双十八”的限定政策曾引来一片叫好,但事实是,《细则》的发布如今已有一年多,《细则》的执行依然未正式落地。目前的公务车采购仍然以合资品牌甚至进口豪华车型为主,对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更是鲜有所闻。
更为重要的是,多年来公务用车即是“官车”的印象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客观上拉大了官民之间的距离,这与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亲民作风明显相悖,即便公车改革支持自主品牌,也不能把某个单一品牌再次打上“官车”符号,而应该给每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均等的机会。
呼声再起
2013-2017年中国公务机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事实上,关于公务车采购的讨论已经连续进展多年,其中不仅要求对公务车采购进行价格限制,舆论更是广泛呼吁通过公车采购实现对自主品牌的支持,但多年来政府在公务车采购方面的改革却一直未有成效。
去年2月,工信部还一度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在这一《目录》中,政府首次将合资车型排除在外,以清一色自主车型为主。但距离该《目录》发布一年时间已过,仍未见正式的落地文件,甚至部分地方政府趁政策落实前夕,大肆购买合资品牌的高端车型。
“意见稿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正式发布,这种《目录》也仅仅属于指导性文件,与明确的规定或者规范不同,何况尚未正式出台也就更不具备实质性执行过程。”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未落地的文件只能让人看到失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目前,在《细则》和《目录》出台后,国内各级政府公务用车对自主品牌仍未有大宗采购。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对自主品牌车型采购量有所增加,但相比对合资品牌和进口豪华车型的采购上,这种采购量仍是九牛一毛,与此前在文件中要求自主品牌在公务车采购中占比达到50%的目标更是相去甚远。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都表示,还未感受到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际收益和效应,公务车采购量有增加但并不明显,自主品牌要参与政府公务车采购仍然困难重重。因此他们只能是靠自身能力竭尽全力去发掘公务车订单机会。即便是实力和政府关系相对较强的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集团车企,政府公务车自主品牌采购量也很微小。
需打破难点
“要真正促进公务车采购加大自主品牌车型的比例,我们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化,并能够落实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这样才能够让政策更具实质性。”正值今年两会前夕,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希望相关问题能够在今年的两会上得到进一步的解答。
有消息显示,尽管此前出台了相关的《细则》和《目录》,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录》的难产实际上已表明,相关的文件或将流产。按照彼时工信部公布《目录》意见稿的期限是去年3月29日,但截止日期早已过去,这一政策的后续下文成了不了了之。
分析认为,政策难产遭遇的困境主要是来自合资品牌外方的反对和国际舆论压力。由于当时《目录》所公示的所有车型中,真正符合标准的只有自主品牌车型,而所有合作品牌以及合资自主品牌均被挡在了门槛之外。“如果《目录》能被严格执行的话,合资企业车型肯定将全部无缘采购名单。”此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这势必也会遭到合资品牌的阻挠。”
一项网络调查报告就显示,约39%的业内专家认为自主公车采购迟迟未能推行在于合资品牌企业阻挠。当前公车采购市场蛋糕接近千亿元,合资品牌作为既得利益者显然不会轻易拱手相让,他们会尽力游说政府推迟实施新规,这也是公车采购新规迟迟未曾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便是政策能够得以顺利出台,但公务车采购的实际执行才是最大的考验。”国泰君安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欣此前就认为:《细则》中规定的标准是符合一般性公务用车采购,这些采购常常是成为地方级政府采购的重头戏。但是,由于公务用车的特殊用途和公务用车采购的特殊性以及政府采购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部门在公务用车采购过程中,难点较多,执行问题太大。“特别是涉及到相关的预算、是否集中采购以及监督控制等问题,这些要执行起来都很难。”
张欣告诉记者,地方政府部门的采购灵活性很高,在项目的预报及预算执行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这很难让上层进行调控管理。另外,地方用车单位在申报公务用车采购计划以及在向采购机构提交车辆购买需求资料时,一般来说都在车型的采购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具体型号和具体配置,甚至在颜色、款式、内饰上都涵盖,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指定了车辆的具体品牌。“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不懂车也讲面子的虚荣消费心理都使得合资品牌更受欢迎。”张欣认为:“公务车自主品牌采购要真正得以执行,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打破这些难点。”
行业的期待
纵观全球政府公务用车,无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甚至是印度,领导人都坚持乘坐本国品牌车,此举或被认为是当事国对自己的汽车产业进行倾斜或者保护,但这也是一个国家自强自信的标志。相比中国的公务用车却无一例外的全是外资品牌车型,更使得一些单位的豪车消费现象攀比成风,由豪车引发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这一方面来看,规范政府公务用车采购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这不仅能够遏制浪费庸腐作风,还能够促进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加大政府公务车对自主品牌的采购成为全行业的期待。实际上,对于自主车企而言,公务车采购份额对利润和销量的提升影响是次要的,因其本身的量就十分有限,但自主品牌企业真正在意的是能带来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产品被作为公务车使用的示范效应。比如奥迪品牌能够在中国市场发展如此迅速,与其最早开始深入到政府采购有很大关系,以至于“靠官车起家”成为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独占鳌头重要因素。
去年年底,中央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明确提出了“厉行勤俭节约”等相关要求,并提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此后,各省相继出台了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其中,宁夏、湖南、甘肃、新疆等多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领导人换乘公务用车需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而上海、广州等地政府也率先有所行动,开始选择自主品牌汽车作为公务用车。这些举动也使得行业对自主品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仅有个别地方政府的行动还不够,特别是目前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采购的量依旧很微小,今后加大并提升对自主品牌车型的采购成为一项重任。”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对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已经做好了准备,特别是自主车企如今无论在产品种类、适用性、品质还是服务上,都有了大幅进步,比如上汽、广汽、一汽、奇瑞和吉利等主流自主车企的车型,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公务车需求。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开始,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开始悄然布局进军政府采购领域,一些车企专门针对政府采购的部门也相继建立。一旦政策落实、执行开始,自主品牌无疑会迎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