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早籼稻期货成交量有限是目前该品种的现实困境。截至9月下旬,其2013年的日成交量均值仅为7575手,持仓量也下降至26681手,均为五年来的最低值。同时,价格波动也较为有限。随着粳稻期货上市,产业链期货品种不断完善,这一困境有望打破,粳稻期货的交投有望超过早籼稻期货,同时价格波动幅度也有望胜过早籼稻期货。

首先,从产量上看,我国早籼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中地区,湖南、江西、广西和广东四省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加上湖北和安徽,六省播种面积占全国90%左右。而粳稻主产区是东北粳稻区和江淮粳稻区,种植面积分别占粳稻总种植面积的50%和37%。从生产的地区可以看出,我国粳稻主产区的跨度要远大于早籼稻。2011年我国早籼稻产量为3028万吨,占稻谷总产量的15.08%,而2001年为19%,粳稻产量为6475万吨,占稻谷总产量的32.25%,2001年为28.58%。我国粳稻产量不仅远大于早籼稻产量,并且其在稻谷总产量的比重也逐渐增大,而早籼稻产量却逐渐变小,可见粳稻在我国粮食中的重要性要大于早籼稻。

其次,从消费结构上看,目前早籼稻口粮消费占其60%左右,但早籼稻口粮消费只占稻谷口粮消费量的约15%。粳稻则主要用于口粮消费,口粮消费占粳稻消费的90%以上,粳稻口粮消费约占稻谷口粮消费的32.2%。粳米尤其是东北大米备受青睐,现在不仅东北、华北、京津沪、江浙大部分地区消费者愿意吃东北大米,就连广东、福建、云南、陕西、新疆等地的大中城市也出现了这种趋向,并且农民收入每增加10%,粳米需求量就增加1.38%,而籼米则下降1.16%。总体来看,最近粳稻的消费市场在稳步增长,消费人群也在扩大,而早籼稻口粮消费则逐步减少。

第三,从流通层面看,早籼稻销区明确,流向基本稳定,主流通渠道是由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流向云贵地区和东南沿海,次流通渠道则是由湖北和安徽流向以上地区,辐射面较小,而粳稻的主流通渠道则是由东北三省和苏皖地区流向津京唐地区和东南沿海,次流通渠道则是由东北三省流向华中和西部地区,粳稻的流通辐射面要远远大于早籼稻。流通的越远,所遇到的价格不确定因素就会越多,价格波动也会越大。

      2012-2016年粳稻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第四,从国储收购政策上看,由于早籼稻耐储藏,南方地区粮食部门将早籼稻作为储备粮轮换的主要稻谷品种。由于最近几年早籼稻实施托市收购政策,除中央和地方储备粮中有部分早籼稻外,其余的多掌握在中储粮公司手中,中储粮公司几乎已经垄断了早稻价格市场。而粳稻则多数用于口粮,国家储备量相对有限,我国常年粳稻储备量占稻谷总储备量的20%左右。国家敞开收购稻谷以来,粳稻市场收购就形成多元化特征,表现在中储粮收购、地方储备收购、经营加工企业收购、个体粮商和外企等多家竞争局面,竞争也日趋激烈。

综上所述,早籼稻由于其产量较低、辐射范围有限并多用于国家储备等因素限制了早籼稻期货的活跃程度,但粳稻的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区域跨度都远大于早籼稻,并且其市场收购的多元化特征也使其价格的形成机制更加的市场化。粳稻期货的上市不仅可以有效的引导现货价格的形成,还可以帮助现货企业管理价格波动的风险,更有利于完善稻谷产业链期货品质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