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化 粒状化 高浓度化 功能化 “绿色农药”发展呈四大趋势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但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药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不合理用药而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例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施用高效无毒“绿色农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记者最近就此采访了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翁伯琦。
翁伯琦表示,就发展方向而言,“绿色农药”研发仍主要包括高效灭杀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农药与富有成效的生物农药两方面。未来“绿色农药”剂型呈现四大发展趋势:水性化—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粒状化—避免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减少载体与助剂用量,减少材料消耗;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就技术层面而言,业界开始关注植物体农药开发,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并通过开发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的目的,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翁伯琦说,近几年中国农药行业抓紧结构调整,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产品开发及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在重点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新品种、新型水田和旱田除草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和保鲜剂。当前化学农药的开发热点是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原子杂环化合物。在世界农药专利中,约有90%是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优点是对温血动物毒性低;对鸟类、鱼类比较安全;药效好,特别是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个体小和繁殖力强的害虫防治效果好;用量少,一般用量为5~10克/公顷;在环境中易于降解,有些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翁伯琦表示,科学发展“绿色农药”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因具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看好。生物农药主要分为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型。
植物源农药以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到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
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目前,昆虫病毒杀虫剂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印度等国已大量施用,国际上己有4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注册、生产和应用。
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物质的生物制剂。其中,苏云金菌属于芽杆菌类,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昆虫病源真菌属于真菌类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黑尾叶病有特效;根据真菌农药沙蚕素的化学结构衍生合成的杀虫剂巴丹或杀暝丹等品种,已大量用于实际生产中。
翁伯琦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研发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原创生物农药的支持力度;应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推广生物农药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认识、掌握生物农药的杀虫机理和施用技能。他同时强调,必须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合理选用“绿色农药”,科学设计耕作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让绿色农药在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导读: 水性化 粒状化 高浓度化 功能化 “绿色农药”发展呈四大趋势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但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药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不合理用药而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例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