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资本下乡,就是把城镇工商业积累庞大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吸引到农村去,以解决农村面临的困境。2014年末,政府发布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61号文),提出要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各地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要有明确的上限控制。
这意味着,资本进入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将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部分地方政府奖励土地流转租赁大户并以之为“政绩标杆”的现状,将会被重新定义。新的一年,正在进行中的资本下乡盛宴,将会发生哪些变局?
资本为何爱农业?
土地流入企业的速度正在全面加快。农业部官员此前透露,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其中流入企业的承包地面积已达到3864.7万亩(占到了10%以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对应的,在全国范围内,各行业明星企业均积极涌入农业市场。
早在2009年的广东两会,网易CEO丁磊就高调宣布“养猪”;联想控股于2010年开始涉足现代农业投资领域,并于2010年7月正式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2011年2月,刘强东称,要回老家租赁5000亩地种无农药无污染的大米,于2014年推出“安心大米”。2014年8月,乐视宣布进军农业;10月,当当CEO李国庆在微博中表示,当当准备圈地养羊,为推自有品牌“当当羊绒”做准备。在一些地方省会,流入企业的土地承包地面积占到了流转面积的60%以上。
在地方县市,更多的房地产企业以及其他跟农业完全不相关的地方企业,也在积极进入农业。土地流转大户被作为榜样的典型事例,屡见报端。
2014年,湖北省一位领导在《求是》杂志上发文称,福娃集团流转6万亩土地建设有机稻基地;湖北春晖集团经过3年的发展,合作社流转土地已由成立之初的6000多亩,扩大到目前的12万亩;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5万亩。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农业被当做企业转型的重要蓝海领域。联想集团将种植猕猴桃作为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某钢铁企业养猪,被视为在钢铁行业萧条背景下,钢企转型计划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部分企业以投资农业的名义,下乡流转土地,随即将土地闲置起来,暂时尚不清楚投资方向。
资本盛宴新变局
11月20日,国家印发61号文,提出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各地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要有明确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对租地条件、经营范围和违规处罚等做出规定。
61号文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流转市场运行规范,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
事实上,资本下乡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资本要素带来了社会资金,缓解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带来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资本也带来了风险。
“这是一项好政策。”2014年12月23日,中部某市农业经管局局长在地方经管系统培训会议上解读61号文时,语气有些激动。他对“资本入农”呈谨慎态度。他表示,社会工商资本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农业问题,但其资本也具有逐利性,还会带来一系列监管问题。
“工商企业进入农业,老板下乡是带动老乡,而非代替老乡,工商企业应该更多定位于研发和后期销售商。”他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工商企业大规模租赁承包地,监管并没有跟上来。
另据农业系统相关人士透露,该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为全国审批制度削减改革之时,可见出台之不易,以及中央刹车工商企业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决心。目前当地正在积极制定实施细则,针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商定具体时间和面积上的上限控制指标。
同时,2014年12月份,国家部委正从各地密集征集工商资本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问题的建议,并有望出台规范工商资本下乡的具体细则。征求意见的重点包括各地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的上限控制等备受关注议题,探讨租赁土地的面积和时间上限具体的界定标准。
呼吁监管配套
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在解读61号文时提到,此文体现了中央的意图,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性文件。
而在地方监管部门看来,当下农地改革最需要注意的是配套监管问题。如果地方在执行过程中监管跟不上,后患无穷。
一方面,目前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已经比较普遍。2013年末,一位老村长透露,全村流转土地1100亩,基本农田占300多亩,其中200多亩种蔬菜,100多亩种树苗。种树苗则属于受让方改变了土地农业用途。村长分析,种粮食能收300元,种蔬菜能收500元,而种树苗能收700元。
这种“非粮化”现象在全国各地非常普遍。2013年初,农业部经管司负责人曾提到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一些地区工商企业租地种粮食的只有6%。工商企业到农村租赁土地,有两个趋向,一是租期长,有的达到30至50年;二是面积大,动辄上千亩,有的高达几万亩。这就使原来自主经营的农民变为替人代工的雇佣工人,改变了农村社会结构,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隐患。
一位在湖北某市调研20余天的研究人员称,在城市郊区,流入企业的土地,占到了当地土地流转面积的70%到90%。
其中一家企业在城郊流转了3000亩地,每一亩租金年均800元,但随即闲置起来。这意味着该企业每年缴纳240万租金,但并未看到地上种植任何作物。另外该企业还在继续运作,希望租赁土地。这类花钱不种地的企业不在少数。
另一位参与调研的研究人员反馈,他所在的小组调查了2个区,调查了10多家企业,只有一家企业因为给高校食堂供菜,可以保证赚钱。
当然,这并不妨碍企业下乡的热情,省会城市的近郊,更是成为部分企业的必争之地。
一位农业部门官员分析,许多企业不是真想搞农业,“反正圈地是绝对不会亏钱的,但是目前做农业是很难赚钱的”。他给记者划分了三类心态,圈地的是一部分,拿农村政策的是一部分;第三种就是边租边等,等着土地被征收,这在大城市郊区比较明显。
目前省市均在制定针对61号文的相配套政策。
据武汉市农业局相关人士介绍,武汉市目前正在建立土地流转面积分级备案制度、制定对撂荒地的处罚措施,设立工商企业流转土地上限规定,建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资质审查制度,制定违规处罚措施等。另外武汉此前曾在几个区试点的风险保证金制度,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