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因素
(一)《中国制造2025》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政府大力推动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加快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汽车强国建设,更好地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环境良好
对于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在提高产业生产力、培植产业集群、激励产业内企业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湖北重庆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化建设将产生积极而久远的意义。
此外,随着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出台,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在政府主导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汽车的推行,也使得汽车消费环境加快改善。与此同时,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二手车流通管理方法》的出台更是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简化了二手车交易程序,二手车市场趋向良性发展。这也直接扩大了我国社会的汽车保有量,最终推动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制造以及售后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零部件采购,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整车厂将自身核心优势以外的零部件设计开发交给零部件供应商,无疑会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此外,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整体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加之我国相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具有劳动力,工资水平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逐渐增多,并逐步呈现向海外扩张的趋势。
(四)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提高生产率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由原来的数控化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率。在生产环节,质量影响大的、劳动强度高的、业务环境相对比较差的生产活动,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以及柔性化生产的需要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来满足。因此,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提高行业的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
(五)产业链逐步完善,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从纵向看中国汽车零部件已经覆盖钢材、橡胶、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下游形成了零部件装备、物流、销售及售后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横向看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已具备乘用车及商用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已经形成的六大产业集群,机车零部件的产值占到我们全产业的80%以上,产业链的协同和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二、不利因素
(一)技术创新不足
近些年来,在国家推动下,我国各领域的科技性投入不断加大,各产业的科研实力较之以往则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而言,总体的技术环境向好。但从行业内部来看,我国还是缺少一定的专业性的研究机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自助研发力量相对不足,且大多依赖于业内的国际合作。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僵化思维之中,短视性地追求眼前的利益,而长期忽视汽车零部件制造持续性的科技研发投入,导致我国与美日等国相应产业之间的技术性差距越拉越大。虽然最近几年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重视了自身的研发工作,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撑方面的投入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据近五年的《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研发经费强度始终没有超越过3%,这与美日等汽车强国6.5%的研发经费强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外,西方各主要汽车工业强国常年对我国的核心技术封锁也给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做一般性的技术开发,与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明显大于生产方面。可以说,中国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并不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
(二)产品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
得益于国内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和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有: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在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水平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难以匹配整车要求;在参与整车同步研发、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也较为欠缺,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进口关键零部件大规模的替代。
(三)生产方式调整改进要加快
相当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质量、体系、过程管理中执行的标准与欧美日韩等高端企业标准尚存在差距。生产方式的落后是中国品牌零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低的重要因素。当前,精益生产方式已在世界各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广泛应用。而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缺乏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为保证产品的持续稳定性,强化体系管控、提升运行绩效成为必须,精益生产方式将成为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