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8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特别指出,要开展对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地方金融组织统计、互联网金融机构统计等,填补统计空白。要求制定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统计制度,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目前,整治工作的开展,以及统一归口管理,均有助于防止监管套利,规范融资租赁市场的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医疗设备领域增速快

近两年,大批公司与机构纷纷涌入融资租赁领域。其中,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大有加速被争抢的意味。从主要细分领域市场容量增长情况来看,未来医疗设备领域融资租赁容量年均增速最快,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2.45%。在融资租赁热点行业中,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发展速度从往年仅排名在五名之外的位置飞速上升至融资租赁行业细分领域第二位,仅次于飞机租赁,成为租赁市场上的新星。

2、军民融合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军民融合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转民”“民参军”,军用技术民用化,核心部件国产化,是军民融合的主要路径。融资租赁的主流标的物是动产、设备,与工业发展、制造业联系紧密,在服务军民融合战略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3、融资租赁服务“三农”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广大农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大问题依然突出,资金问题仍为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逾3万亿元。

随着农机具与活体租赁业务的发展,农户正逐渐摆脱以往需要赊账购置设备、牲畜的窘境。融资租赁业务期限灵活且开展方便,在服务“三农”方面有天然优势。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下沉,将有效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服务中小企业的需要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要激发广大民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必须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融资租赁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国家省市政府密集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各地区又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制定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细则,后续细则的出台会更好的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四)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一方面,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融资租赁这种特殊金融工具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为融资租赁这种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目的的创新型金融工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融资租赁在实体产业间的渗透,满足了产业发展的巨大融资需求。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资金走向,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产融合作。

二、不利因素

(一)企业规模较小,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相对单一,直接租赁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地区分配方面融资租赁不够平衡,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南城市多,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少,像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融资租赁业务不多,对经济发展起不到支持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还比较落后。

目前,很多融资租赁企业专业化的人才相对不足,综合性强,是该行业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其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的学科,所以,应该强化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然而,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专业化人才方面却严重匮乏,这直接导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工作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二)融资违规、投资违规和常规事项违规

融资违规主要包括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未经批准从事同业拆借、股权投资,虚假宣传、故意虚构融资租赁项目通过公开渠道进行融资,超杠杆经营等;投资违规主要包括违规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融资或要求地方政府为租赁项目提供担保、承诺还款等;常规事项违规主要包括未按要求及时提供季度和年度经营情况信息报表,在全国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上登记的信息不完全真实准确,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没有及时进行外商投资公司设立及变更备案等。

(三)信息获取不对称带来信用风险

因为信息获取不对称情况的客观存在,使得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和可靠的掌握承租人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在选择承租企业以及放款过程中的监控不能保持高效率。但是承租人比租赁企业拥有更多的行业信息资源,对自身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及风险状况等真实情况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所以,融资租赁企业在租前的尽职调查以及租后监管环节,很有可能被承租人外表的经营状况欺骗,如果内外部经营状况出现不好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导致承租人资金链发生断裂,从而信用风险也会发生。

2019-2023年中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预测

截至2018年9月底,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5,500亿元,比2017年底的60,800亿元增加约4,700亿元,增长7.73%。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将达到7.63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07%,2023年将达到11.20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