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关乎公众切身利益,近期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出现的诸多异常现象,成为开年以来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根据规划,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启用了新的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目的是为了“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数据显示,全国ETC客户在去年12月18日即达到1.92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撤省界收费站的呼声早已有之,特别是春运期间各处省界收费站俨然成为拥堵首因,而用电子不停车收费取代人工收费,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样有利于提高通行效率。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撤站后在正常通行情况下,客车平均通过省界的时间由原来的15秒减少为2秒,下降了大约86.7%,货车通过省界的时间由原来的29秒减少为3秒,下降了89.7%。而且在过去一年,银行为车主提供ETC免费安装。
不过,这样一项对广大车主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举措,却在运行之初出现了车辆收费金额异常、不即时显示收费金额以及收费增加等现象。随着相关事件爆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部也在短短几日间数次公开回复。10日,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确保联网收费系统稳定运行,计费准确无误,对于媒体报道或者公众投诉的问题,逐个核实情况,依法妥善处置,对确认多收费的,足额及时退还车主。
但由于异常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车主依然不能像往常一样即时看到收费信息,所以公众疑窦并未因此消解。而这一事件更是折射出,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事件需要预防机制,至少让公众在此前有充分认知,更不应该让公众承担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协调问题的成本,从而蒙受新的不便利。
因为随着信息逐步被公开,车主不能即时看到收费信息和金额异常等问题都有了答案。前者缘于高速公路新增多处“门架”,不仅仅是以前的省界,还包括交通线路发生变化的路段,目的是实现分段精确收费,而非加总收费。交通部门回应是遵循“走多少路交多少费”原则,虽然部分车辆收费可能较此前“最短路线”模式有所增加,无可厚非,但为了方便各地高速精准收费而牺牲民众即时知晓收费金额的便利性,却不应该。
至于金额显示异常甚至错误、多收,回应则是“收费系统刚上线,系统升级、兼容”等问题所造成。部分货车通行费增加,是收费方式由计重改为按轴。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高速收费方式进行了多项更改,相关部门并未举行有效的听证会,导致相当庞大的群体事前未能了解政策信息。而且,对于车主最关心的是ETC收费即时显示,至今未有明确答复,让车主难以第一时间获悉通行费情况,一旦出现多计,即便承诺足额退还,但这一过程的时间等成本不容小视。况且,普及ETC的初衷本就是便利民众,不能让目标适得其反。
此外,涉及如此重大改变的“新政”,偏偏选在元旦、春运这一车流高峰开始实施,而非在淡季进行测试、反馈,改进后全面推出,是否略显仓促且不符合现代化治理管理规律,值得商榷。
应该说,推广ETC和撤省界收费站都值得称赞,体现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的配置社会资源、提高效率质量的定位。然而,对于涉及群体庞大的民生事件作出较大改变时,理应让民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更要践行改革是为了让民众更便利这一承诺和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