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形势

2019年贵州省煤电要素保障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煤炭产量释放取得显著成效。培育煤炭优质产能加快。电煤供应形势显著好转。实现从“多年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状况”到“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再到“形成健康运行态势”的巨大转变。电厂存煤水平显著提升。严格执行电煤合同制度和基础存煤+季节性存煤+应急存煤的制度,省调电厂存煤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电力运行平稳有序。发供电量连续3年保持较快增长。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贵州省能源局实施基础能源产业振兴行动。开展破解煤炭发展难题千人大调研,出台煤矿设立独立法人公司制度,创新建立投贷联动资金机制。强化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攻坚,制定2019-2020年攻坚方案。制定实施《贵州省30万吨/年以下煤矿有序退出方案》。

二、贵州省煤矿产能情况

贵州煤层与开采条件的复杂性,造成了煤矿数量大,但煤矿单产水平低的状况。201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形成全省煤矿全部为30万吨/年及以上的现代新型煤炭工业体系。201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贵州省30万吨/年以下煤矿有序退出方案》。

(一)2019年

截止2019年12月31日,贵州省共有生产煤矿249处,合计产能13352万吨/年。

具体来看,贵阳市3处,合计产能90万吨/年;六盘水市78处,产能5670万吨/年;遵义市23处,合计产能915万吨/年;黔西南州30处,合计产能1215万吨/年;毕节市100处,合计产能4847万吨/年;安顺市12处,合计产能465万吨/年;黔南州3处,合计产能150万吨/年。

根据上述数据,贵州省生产煤矿中六盘水市与毕节市占比较大,其中六盘水市生产煤矿数量占全省总数的31.33%,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42.47%;毕节市生产煤矿数量占全省总数的40.16%,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36.3%。产能在120万吨/年及以上的生产煤矿有35处,合计产能1404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83.07%。

(二)2020年

由于2020年以来贵州省产业政策调整,30万吨/年以下煤矿关闭退出,目前已无小于30万吨/年生产煤矿。根据省能源局公告,截至2020年3月底,全省合法生产煤矿254处,合计产能13547万吨/年,其中90万吨/年(不含)以上大型煤矿20处/产能3882万吨/年(数量占7.8%,产能占29%),30万吨/年煤矿120处(数量占47%,产能占27%),大型矿井占比较低。

2020年4月26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公告称,自愿申请关闭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煤矿98处,合计产能1554万吨。

三、贵州省原煤产量规模

2019年1-12月,贵州原煤累计产量为1.3亿吨,同比增长了9.4%。其中,11月份原煤产量最高,为1245.30万吨,同比增长了16.1%;其次是6月份,单月产量为1228.50万吨,同比增长了15.6%;最少是3月份,单月产量为942.30万吨,同比增长了6%。

2020年1-4月,贵州原煤累计产量为3081.10万吨,同比降低了7.6%。

2018年,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3%。2019年,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3%。

深入推进贵州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省还通过成立贵州省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及贵州省煤电保障投贷联动资金,由贵州省级财政每年从贵州省煤炭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投贷联动,各市(州)县财政资金作相应配套,以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贵州煤电产业的发展。贵州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煤电保障投贷联动机制启动实施以来,贵州省投贷联动累计放款和带动银行直接贷款100.6亿元,直接受惠技改扩建和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煤矿68处,带动7462万吨煤炭产能加快释放。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完成投资8.6亿元,解决5家电厂320万吨电煤供应资金周转。

 

  截至2020年3月底,贵州省公告生产煤矿产能1.35亿吨/年,考虑煤炭市场刚性需求和产能有序释放,“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需新增2200万吨产能才能满足贵州省及周边煤炭市场需求,按吨煤投资1000元测算,每年新增产能投资需要220亿元。加上部分生产矿井改造,全省全行业每年将需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推动金融与煤炭实体经济共荣共生,贵州省通过基金募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增量;通过扩大直接贷款增量、扩大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大间接融资增量;通过企业债转股、延长贷款期限、债务重整等盘活各类融资存量,创新探索了“大金融”支持煤炭行业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