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该目标,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影产业票房、银幕总数、国产票房占比等主要发展任务。

 

规模进一步扩大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规划指出,“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电影2011-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具体表现在影片产量稳步增长,类型风格更加多样,创作质量显著提升。此外,我国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电影票房跃居世界前列,电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电影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此次发布的规划,首先明确了我国电影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模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电影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

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银幕达到8万块以上。

按照新的发展目标,扣除可能关闭的影院,未来4年多时间,我国每年平均新增银幕数量将超过5000块。对于现有电影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电影产量方面,规划提出,每年将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相对应的,到2025年,我国电影综合收入稳步提高,每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

灯塔数据显示,在2018年和2019年,我国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分别有42部、44部,与目标的差距不大。在票房结构方面,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均保持在55%以上,2019年-2021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分别为62%、80.6%、78%。

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发展规模,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电影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提升电影产业的发展质量,首先要繁荣电影创作生产,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其次要加快电影科技创新并升级电影公共服务;此外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电影创作方面,规划指出,要实施国产电影创作质量提升工程,在电影剧作、导演、表演等各方面加强创新,对优秀国产影片创作加强引导、给予资助,打造电影精品力作。

高水平的市场体系,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电影产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影院、院线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疫情以来,多家中小院线陷入危机。

规划提出,要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支持院线公司并购重组,推动资产联结型院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显著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或许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头部院线将拥有更大优势。

在人才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实施电影名家大师导师制、中国电影新力量计划、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等一批电影人才培养工程。提高电影人才培养质量,发掘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电影编剧、导演、演员等。

近几年,我国影院上座率持续下滑。规划也对电影产业的科技和服务水平做了展望,提出要支持影院发展升级,提升观影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影院上座率、单银幕票房收入和综合经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