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急切需要发展新型能源及能源材料。
近几年来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从市场结构看,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主要以锂电池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为主。由于国内燃料电池离大规模应用尚有一段时日,且国内厂商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在细分市场,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相对完整,材料配套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太阳能电池材料市场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潜力巨大;燃料电池材料制备和技术工艺有待突破。
电池新材料是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的主力军,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电池新材料需求的增加,中国政府将继续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电池新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与此同时,日益完善的生产技术和价格优势将增强我国电池新材料厂商的竞争力,而且电池下游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汽车等产品对新型、高效、环保电池新材料仍然保持强劲的需求,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对于这样一个市场,如何把握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如何洞悉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在产品、技术、价格、销售等方面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是众多厂商面临的重要问题。
1、电池新材料是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的主力军;
报告信息:
研究对象 1
主要结论 1
一、2005年全球电池新材料市场发展概述 3
(一) 市场现状与特点 3
1、电池材料需求强劲,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3
2、消费电子下游推动,电池市场增长迅速 3
3、供需影响价格变动,锂电池材料市场略有波动 5
4、清洁、环保受重视,太阳能电池材料供应紧张 7
5、发展潜力备受关注,燃料电池材料层出不穷 9
(二)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10
1、美国:资金支持,电池材料发展迅速 10
2、日本:起步较早,研发应用全球领先 10
3、欧洲:政策推动,各国积极响应开发 11
4、韩国:下游拉动,产业链逐步完善 12
5、中国台湾地区:发展渐有起色,核心技术尚待加强 13
二、2005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与结构 16
(一) 市场规模 16
(二) 品牌市场结构 16
1、锂电池正极材料 16
2、锂电池负极材料 17
3、锂电池电解液 17
三、2005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供需分析 19
(一) 需求分析 19
1、锂电池产能大幅扩充,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19
2、太阳能电池产量增加,硅材料需求增加 20
3、燃料电池积极开发,交通应用最广泛 22
(二) 供给分析 23
1、锂电池材料厂商增多,生产供应能力较充足 23
2、单晶硅供应能力较强,多晶硅存在供给缺口 25
3、燃料电池处于试用阶段,材料供应依赖进口 26
(三) 市场特征分析 26
1、产业链相对完整,锂电池材料配套具备优势 26
2、多晶硅供应不足,太阳能电池材料品种单一 26
3、资金投入不合理,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待突破 27
四、2005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竞争格局与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28
(一) 竞争格局分析 28
1、锂电池材料:进入厂商增加,竞争趋向激烈 28
2、太阳能电池材料:技术规模壁垒,寡头垄断格局 29
3、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壁垒较高,跨国公司主导 30
(二) 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30
1、锂电池正极材料 30
2、锂电池负极材料 32
3、锂电池电解液 33
4、太阳能电池材料 35
五、影响2006-2010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发展因素 36
(一) 有利因素 36
1、政策支持能源替代,电池材料列入重要项目 36
2、价格优势逐步体现,国际市场空间日益拓宽 36
3、存在技术进入壁垒,投资收益高、持续时间长 37
(二) 不利因素 37
1、电解液质量特性有待稳定,负极材料容量需要提高 37
2、硅材料深度加工能力较低,产品综合性能有待改善 38
3、材质、工艺、效率需改进,燃料电池标准亟待制订 38
六、2006-2010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40
(一) 产品发展趋势 40
1、锂钴镍氧化物、纳米碳材、有机电解液混用、薄型化隔离膜 40
2、单晶硅和多晶硅暂居主导,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未来市场主流 40
3、触媒材料多孔结构、高活性,隔膜厚度减小、强度提升 41
(二) 价格发展趋势 42
1、锂电池材料厂商增多,竞争引起价格小幅下降 42
2、产能扩充、技术进步,太阳能硅材料、组件价格下降 42
3、国产化比率不断上升,燃料电池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44
(三) 用户需求发展趋势 46
1、锂电池市场容量扩张,带动材料需求增长 46
2、太阳能电池发展前景看好,材料潜在需求巨大 46
3、燃料电池产业化步伐加快,电动汽车是主要应用市场 47
七、2006-2010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发展预测 49
(一) 市场规模预测 49
(二) 价格结构预测 49
1、锂电池材料 49
2、太阳能电池材料 50
3、燃料电池材料 51
八、建议 52
(一) 产品策略 52
1、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52
2、认准未来发展潜力,切入燃料电池材料 52
(二) 价格策略 53
1、增加产品供应品种,分散价格下跌风险 53
2、细分用户需求差别,实施差异定价策略 53
(三) 销售策略 53
1、稳固现有客户资源,开拓海外销售渠道 53
2、跟踪客户需求变化,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54
(四) 品牌策略 54
1、强化市场拓展力度,扩大品牌广度覆盖 54
2、推动产品服务升级,促进品牌深度升华 54
报告说明 55
表目录
表1 锂离子电池材料及零组件 5
表2 全球太阳能电池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主要生产商 8
表3 日本锂电池材料主要生产商 11
表4 2002-2005年韩国锂电池产值 13
表5 中国台湾地区锂电池材料生产情况 13
表6 中国台湾地区主要锂电池生产商 14
表7 2000-2005年中国台湾地区太阳能电池与模块产量 15
表8 中国台湾地区燃料电池发展情况 15
表9 中国主要锂电池生产商 19
表10 中国锂电池材料需求规模 20
表11 天威英利产能扩张计划 20
表12 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发展规划 21
表13 中国太阳能电池硅材料需求量 22
表14 中国主要锂电池正极材料厂商产能情况 23
表15 中国主要锂电池负极材料厂商产能情况 24
表16 中国主要锂电池电解液厂商产能情况 24
表17 中国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生产商年产能 25
表18 国内硅材料企业扩产情况 26
表19 太阳能电池硅材料、硅片、电池成本与盈利情况 29
表20 中信国安盟固利、余姚金和竞争力评价 30
表21 湖南瑞翔、个旧圣比和竞争力评价 31
表22 北京当升、天津巴莫竞争力评价 31
表23 北大先行、深圳三元竞争力评价 32
表24 杉杉科技、深圳市贝特瑞竞争力评价 32
表25 青鸟华光、宏远炭素竞争力评价 33
表26 张家港国泰华荣、北京星恒电源竞争力评价 33
表27 北京创亚恒业、汕头市金光高科竞争力评价 34
表28 深圳市新宙邦、天津金牛竞争力评价 34
表29 宁晋单晶硅基地、天威英利新能源竞争力评价 35
表30 全球太阳能电池多晶硅供需缺口 43
表31 全球主要太阳能硅材料厂商扩产计划 44
表32 PEMFC电极材料价格预测 45
表33 中国太阳能重大投资表 46
表34 小型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状况 48
表35 太阳能电池成本和转换效率发展趋势 51
图目录
图1 2000-2005年全球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 3
图2 2000-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 4
图3 2000-2005年全球燃料电池产值 4
图4 2005年全球燃料电池系统按区域分布 5
图5 2000-2005年全球锂电池材料市场规模 6
图6 2000-2005年全球锂电池材料细分市场规模 6
图7 2000-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市场规模 7
图8 2000-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硅片市场规模 8
图9 2000-2005年全球燃料电池材料市场规模 9
图10 2000-2005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 16
图11 2005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品牌结构 17
图12 2005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品牌结构 17
图13 2005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品牌结构 18
图14 2005年中国燃料电池应用领域分布 22
图15 2000-2005年锂电池材料价格变化 25
图16 燃料电池材料成本结构 45
图17 燃料电池应用进程 48
图18 2006-2010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49
图19 2006-2010年中国锂电池材料价格预测 50
图20 2006-2010年太阳能电池材料、电池片、组件、安装价格预测 50
图20 2006-2010年太阳能电池材料、电池片、组件、安装价格预测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