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产业规模
4 2、产业结构
8 3、市场总量
10 (二) 基本特点
10 1、企业并购频繁,产业结构重组加速
10 2、资本竞争升级,主导全球产业发展
11 3、产业基地转移,生产要素实现全球配置
12 (三)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14 1、美国:计算机技术的霸主地位遭遇数码和通信技术挑战
18 3、欧洲:加强与亚太企业合作,努力提升全球竞争力
19 4、亚太地区:生产制造和应用需求同步崛起
21 (一) 发展现状
22 1、产业规模
34 2、产业环境
37 3、产业结构
39 (二) 基本特点
39 1、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速
40 2、跨国企业投资重点转向研发和生产
41 3、台资笔记本生产线向内地转移
42 4、资本并购加快企业“联合走出去”步伐
43 5、资本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
44 1、北京市:定位设计研发,计算机制造面临外移
48 2、广东省:产业链相对完整,生产制造形成集群效应
50 3、上海市:IC设计优势明显,产业群落初步形成
55 (二) 上游企业分析
55 1、全球芯片产业乏力,中国芯片产业增势强劲
56 2、CPU企业加强与整机企业的合作与联盟
57 3、开放源代码的风潮越炒越烈
57 4、LCD比例进一步攀升,逐步取代CRT
58 5、上游企业加强合作,代工企业规模提升
59 6、国外研发并未转移,国内企业创新意识亟待提升
59 (三) 下游企业分析
59 1、替代产品挤占PC市场份额,产品融合加速
60 2、产品和服务分离,服务市场稳定发展
60 3、宽带业务推动终端产品市场增长
61 4、国家政策拉动打印机及工控机产业发展
61 5、渠道商竞争加剧,外资即将进入
62 (四) 产业发展瓶颈
62 1、技术创新体制的不完善,制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62 2、国际贸易纠纷挑战企业运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策略
64 3、零售渠道资源整合及服务功能不完善
66 1、竞争主体
69 2、潜在进入者
69 3、替代品
70 4、上下游
72 1、产品
73 2、价格
74 3、渠道
76 4、服务
77 5、投资
78 (三) 竞争绩效评估
78 1、盈利水平:PC利润进一步降低,主板制造业市场预期调高
81 (四) 重点企业SWOT分析
82 1、国际商用机器(中国)有限公司(IBM)
84 2、中国惠普有限公司(HP)
85 3、戴尔(中国)有限公司(DELL)
86 4、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89 5、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Founder)
96 6、浪潮集团
101 (一) 有利因素
101 1、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108 (二) 不利因素
108 1、信息化进度滞后与经济发展,现有市场相对饱和
110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政策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
110 3、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二元制不利于技术竞争力的形成
六、2005-2009年中国计算机产业趋势分析
116 (一) 3C融合加速,简约、无线、大众化构成产品竞争优势
116 2、计算机技术广泛渗透到传统行业
117 3、数码应用造就计算机产品大众化趋势
117 4、宽带普及推进宽带终端产品简约、实用
118 (二) 产业结构日趋“软化”,应用和服务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121 (五) 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中国计算机企业国际化的新趋势
121 1、国际产业转移造就国内计算机产业集聚效应
122 2、产业聚集效应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出口贸易
122 3、跨国公司和三资企业主导中国计算机产品的进出口
124 (六) 计算机产业进入成熟期,资本竞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125 2、3C融合创造企业多元化扩张契机
126 3、计算机产业进入资本竞争阶段
128 1、计算机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129 2、计算机外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131 (二) 产业结构
131 1、计算机系统产品结构
133 2、计算机外围设备产品结构
135 3、数码产品结构
八、2005-2009年中国计算机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39 1、上游企业利润增加
139 2、整机向两极化发展
141 3、渠道商的活跃度增强
143 (二) 投资机会一:IT治理与IT咨询业务
143 1、提升营运效率的解决方案服务
144 2、信息安全方面的端对端解决方案
144 3、服务器及服务器操作系统
144 (三) 投资机会二:宽带关联业务
145 1、宽带终端市场
145 2、无线接入市场
145 3、3C融合市场
146 (四) 投资机会三:专业打印机及耗材
146 1、税控打印机
148 2、热敏打印机
148 3、打印机耗材
149 (五) 投资机会四:行业电子及数字家庭产品
149 1、行业电子
150 2、数字家庭产品
150 (六) 投资机会五:工业计算机
153 2、切入跨国战略
156 3、致力战略联盟
158 (二) 夯实优势产业,积极拓展相关多元化业务
158 1、摆脱PC领域“经验惯性”的拖累
159 2、降低PC独大的经营风险
160 4、剥离“瘦狗”业务,扶植“明星”产品
161 (三) 重新诠释竞争和客户关系,共同打造和谐的行业环境
162 2、从维修服务向客户沟通转变
162 3、从市场份额向客户份额转变
163 (四) 引进竞争情报,通过理性决策成就企业的竞争耐力
164 2、追求速度耐力
164 3、导入竞争情报
165 4、开展服务营销
166 (五) 融合产业链,再造企业总成本领先优势
166 1、演绎市场竞争三段论
167 2、制衡企业价值链
169 3、确立成本优势
170 4、用足资本竞争
表目录
7 表2 世界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产品比较
8 表3 2002-2004年全球硬件市销售规模
9 表4 2002-2004年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销售规模
9 表5 2002-2004年全球IT服务市场销售规模
13 表6 2001-2003年世界主要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销规模
15 表8 1999-2002年美国主要电子计算机产品销售额
19 表9 2001-2003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销规模
23 表10 2001-2004年中国主要计算机产品生产量
23 表11 2003-2004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情况统计
24 表12 2003-2004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情况统计
25 表13 2004年中国计算机产品不同贸易方式出口情况统计
28 表16 2003-2004年中国计算机产品进口情况
29 表17 2002-2004年中国计算机产品企业所有制类型进口情况
32 表22 2003-2004年计算机销售量及增长
33 表23 2003-2004年中国计算机外围设备市场销售额及增长
45 表26 2003年北京市主要产品生产及行业排名
46 表27 北京市重点研发中心情况
47 表28 2003年北京市骨干企业经营情况
50 表29 2003年深圳市骨干计算机企业经营情况
58 表31 中国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对应关系
68 表32 国内外1984年创立IT企业规模比较
83 表33 IBM公司SWOT分析
84 表34 中国HP公司SWOT分析
85 表35 DELL公司SWOT分析
86 表36 联想集团SWOT分析
91 表37 方正科技SWOT分析
93 表38 2001-2003年度方正公司收入及盈利增长的相关指标
109 表40 2003年中国PCs市场保有量及普及率状况
118 表41 2001-2004年中国IT市场硬件、软件与服务销售收入及增长
132 表43 2005-2009年中国PCs市场销售额增长情况
134 表44 2005-2009年中国计算机外围设备产品销售额预测
图目录
54 图1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微笑曲线”
65 图2 企业竞争五力模型
66 图3 企业竞争的三种战略
67 图4 全球计算机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68 图5 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90 图6 方正科技的业务组合矩阵
98 图7 2005-2009年中国PC服务器市场销售额预测
98 图8 2005-2009年中国PC服务器市场销售量预测
100 图9 2005-2009年中国IT服务市场销售额预测
108 图10 1995-2000年中国PCs市场保有量增长趋势
109 图11 2000-2003年中国PCs市场保有量
126 图12 中国企业多元化历程
128 图13 2005-2009年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销售额规模预测
135 图18 2005-2009年中国打印机市场销售额预测
135 图19 2005-2009年中国多功能一体机市场销售额预测
140 图22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BCG矩阵
141 图23 各类广告投放活跃程度
142 图24 各类专业媒体市场份额
154 图25 中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战略选择
156 图26 中国计算机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
163 图27 中国计算机企业客户份额和市场份额的比较
166 图28 价值系统与竞争形态
171 图29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四种竞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