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 述 〗
2006年,我国银行业始终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因此,当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更多地表现为连续微调的特点,这种调控方式可以避免银行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有利于稳定国内银行业经营环境。
2006年末,国内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主要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中,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37.6%、19.7%和8.3%。
从资金运用情况看,2006年度银行业累计的信贷规模达到3.18万亿元,这一目标超出了2006年初央行的信贷投放目标三成。信贷投放的货币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性,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4.78%,比11月高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体系内,过度放贷行为创造出了更多资金。只要银行放贷冲动难以缓解,未来控制流动性的调控任务就依然艰巨。
2006年,外资银行继续稳步发展。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8%。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7.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亿美元,增幅达62.78%。
2007年中国金融业将会全面开放,国家将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进程,利率、汇率以及债券市场改革也将加快,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人民币理财、债券投资等创新产品将会加速推出,而零售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及利润贡献率将会加大,银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轨道。预计在未来3~5年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业绩将保持10%~15%的复合增长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将保持25%~40%的复合增长率。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2006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银行业经营效益与财务状况,研究了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现状、外资与中资的合作与竞争,透析了各银行的信贷投向、市场份额乃至整个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对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政策环境、上市银行的前景进行了深度剖析,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测。
报告目录
〖 目 录 〗
第一章银行业概述
一、银行业定义及报告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银行业的基本特点
(一)构成主体具有特殊性
(二)银行业资本结构具有特殊性
(三)以现代法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多元化产权形式
(四)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
(五)严格的行业管制和监管
三、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2006年银行业发展概述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概述
(二)银行业总体健康程度的显著改善
(三)我国银行业国际认知度不断提升
(五)交叉性金融业务保持快速成长,混业经营趋势进一步强化
(六)银行"脱媒"现象初显端倪
(七)电子银行市场呈现良性与快速发展态势
(八)银行信贷投向结构与国家产业政策吻合度提升
(九)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银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业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
(四)银行业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五)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六)银行的业务发展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
(七)现行营业税制度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六、2007年银行业发展景气判断
第二章2006年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率连续四年超10%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
(四)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消费需求旺盛、结构升级明显
(五)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但年末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失衡有所加剧
二、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一)货币政策连续微调的调控方式保持了银行业经营环境的稳定
(二)房地产行业调控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启新一轮金融改革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对银行经营的影响较为复杂
四、银行业监管环境分析
(一)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分析
(二)新颁布的监管政策分析
五、其它政策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将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对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准入标准降低
(四)征信业标准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银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信托监管规章
(六)银监会对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作出重大调整
第三章2006年银行业务分析
一、银行业总体经营状况
(一)银行总资产、总负债持续高速增长
(二)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持续"双降"
二、存款业务
(一)存款规模与实际利率
(二)人民币存款品种结构
(三)储蓄存款分析
(四)企业存款分析
三、信贷业务
(-)贷款总体规模
(二)信贷结构
(三)不良贷款情况
(四)存贷差分析
四、银行间业务
(一)市场政策动态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中间业务分析
(一)银行卡业务
(二)网上银行业务
(三)个人银行业务
六、银行业务发展展望
(一)非利息税收入比重将逐步提高
(二)零售业务和个人业务将进入新阶段
第四章银行业对外开放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格局
(一)机构设立和市场布局
(二)业务与客户竞争分析
(三)盈利情况
三、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合作状况
(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现状
(二)引进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五章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及主要银行运营状况
一、银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趋势
(一)银行业市场份额
(二)银行业资本状况对比分析
(三)不良贷款情况
(四)银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状况
(一)中国工商银行
(二)中国农业银行
(三)中国银行
(四)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营状况
(一)交通银行
(二)招商银行
(三)光大银行
(四)民生银行
(五)华夏银行
(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七)中信银行
(八)深圳发展银行
(九)广东发展银行
(十)兴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运营状况
(一)国家开发银行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六章银行业投资现状及前景
一、2006年中国银行业投资特点
(一)银行业继续维持高位景气
(二)银行股权价值大幅度上扬
(三)银行业上市公司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
(四)银行业估值水平显著提高
二、2006年银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银行业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银行体系的融资主导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居民财富积累和金融资产配置升级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创造空间
(四)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存贷利差稳中有升
三、银行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一)上市银行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二)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普遍改善
(三)上市银行业务转型初见成效,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四)上市银行成本控制能力亟待加强
四、银行业投资前景及风险
(一)前景
(二)风险
第七章国际银行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一、国际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我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比较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三)限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数据目录
表1:中国银行业的行业分类
表2:中国银行业机构构成一览表
表3:著名国际银行股权多元化情况
表4:1992~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变化情况
表5:2006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
表6: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
表7: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财务重组内容
表8:2006年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
表9:2003~2006年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变化情况
表10:标准普尔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评级变化
表11:2006年四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
表12:2006年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
表13:涉及银行业的交叉性金融工具一览表
表14:2005~2006年企业部门融资结构变化情况
表15:2003年~2006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发展情况
表16:2003年~2006年我国银行业对外引资规模
表17: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
表18:1993~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变化情况
表19:若干国际机构对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表20:消费、投资、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
表21:2000~2006年我国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变化情况
表22: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表23: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表24: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情况
表25:内外资银行所得税率比较
表26:2006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表27:金融机构一年期法定存贷款利率变化表
表28:2006年各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表29:2000~2006年企业人民币存款年增长率和占各项存款的比重
表30:2006年各省市、企业存款余额
表31:2003~2006年各类人民币贷款余额
表32:2000~2005年主要国家或地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比较
表33:2006年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来源的区域构成
表34:2005~2006年工商银行贷款期限结构
表35:2005~2006年工商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36:2005~2006年工商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37:2005~2006年工商银行资本充足情况
表38:2005~2006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表39:2006年度工商银行合并资产负债表
表40:2006年度工商银行合并利润表
表41:2005~2006年中国银行资本充足情况
表42:2005~2006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表43:2005~2006年中国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44:2005~2006年中国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45:2006年度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46:2006年度中国银行利润表
表47:2006年度中国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48:2005~2006年建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表49:2005~2006年建设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50:2005~2006年建设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51:2006年度建设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52:2006年度建设银行利润表
表53:2006年度建设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54:2006年交通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55:2005~2006年交通银行贷款结构
表56:2006年度交通银行合并资产负债表
表57:2006年度交通银行合并利润表
表58:2006年度交通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59:2006年招商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60:2006年招商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61:2006年度招商银行合并资产负债表
表62:2006年度招商银行合并利润表
表63:2006年度招商银行合并现金流量表
表64:2005~2006年民生银行存贷款结构
表65:2005~2006年民生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66:2005~2006年民生银行资本充足情况
表67:2006年民生银行贷款质量情况
表68:2006年度民生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69:2006年度民生银行利润表
表70:2006年度民生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71:2006年华夏银行贷款结构
表72:2006年华夏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73:2006年华夏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74:2006年度华夏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75:2006年度华夏银行利润表
表76:2006年度华夏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77:2005~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78: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79: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贷款期限结构
表80:2006年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81:2006年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利润表
表82:2006年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83:2005~2006年中信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84:2005~2006年中信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85:2006年度中信银行合并资产负债表
表86:2006年度中信银行合并利润表
表87:2006年度中信银行合并现金流量表
表88:2004~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资本充足情况
表89:2004~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贷款期限结构
表90:2006年度深圳发展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91:2006年度深圳发展银行利润表
表92:2006年度深圳发展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93:2005~2006年兴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表94:2006年兴业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95:2006年兴业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96:2006年度兴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97:2006年度兴业银行利润表
表98:2006年度兴业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99:2005~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行业分布
表100:2005~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101:2006年度国家开发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102:2006年度国家开发银行利润表
表103:2006年度国家开发银行现金流量表
表104:2006年度中国进出口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105:2006年度中国进出口银行利润表
表106:我国上市银行同部分国家和地区上市银行动态PE、PB对比
表107:2006年末个人消费贷款情况
表108:中外银行的存贷利差比较
表109:200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盈利情况
表110:我国上市银行未来两年的成长情况
表111:主要发达国家主要银行盈利性指标
图1:1999~2006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与GDP对比
图2:200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结构
图3: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国家外资银行资产占比
图4:1993~2006年我国贷存比变化情况
图5:1991~2006年我国经济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图6:2002~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7:2002~2006年我国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8:2002~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9:2004~2006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变化情况
图10:2004~2006年我国PPI变化情况
图11:1995~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12: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及FDI规模变化情况
图13:金融政策对新增贷款和贷款增速的影响
图14: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情况
图15:2000~2006年存款增速与实际利率变化情况
图16:2006年人民币存款品种结构
图17:2005~2006年月度储蓄存款增长情况
图18:1995~2006年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比重情况
图19:2004~2006年月度各项贷款同比增长情况
图20:1995~2006年存贷差占当年存款余额比重情况
图21:1998~2006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发行量情况
图22:2006年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债券指数情况
图23:1997~200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增长情况
图24:2006年国内各大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综合得分情况
图25:网民平均每次使用个人网银服务的交易金额
图26: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变化
图27:2001~2006年在华外资银行盈利状况
图28: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图29: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存贷款情况
图30: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
图31: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图32: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利润情况
图33: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情况
图34:2006年交通银行贷款行业构成
图35:2004~2006年季度我国银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图36:2004~2006年季度我国银行家信心指数变化情况
图37: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银行股权重
图38:2006年我国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
图39:2002~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40:部分国家个人贷款/GDP比重比较
图41:2005~200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