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202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2%。其中:外国人2025.51万人次,增长19.62%;香港同胞7019.38万人次,增长5.49%;澳门同胞2573.41万人次,增长17.61%;台湾同胞410.92万人次,增长11.50%。 2005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468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9%。其中:外国人1641.91万人次,增长20.20%;香港同胞2259.43万人次,增长5.94%;澳门同胞421.37万人次,增长18.28%;台湾同胞358.19万人次,增长11.50%。 2005年,各洲入境旅游外国人数与上年相比都实现两位数增长。16个主要客源国中,除日本增幅为1.67%、印尼增幅为7.94%外,其余各国的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其中有8个国家的增幅超过两成;韩国超过日本成为本年度我国第一大客源国。具体情况是:法国增长32.33%,澳大利亚增长28.34%,泰国增长26.30%,韩国增长24.62%,德国增长24.51%,俄罗斯增长24.09%,加拿大增长23.48%,马来西亚增长21.26%,英国增长19.49%,菲律宾增长19.04%,美国增长18.86%,新加坡增长18.70%,蒙古增长15.93%,印度增长15.21%,印尼增长7.94%,日本增长1.67%。 2005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2%。其中:过夜旅游者在华花费为265.82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90.74%;一日游游客在华花费为27.14亿美元,占9.26%。 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家旅游局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旅游业的需求状况、竞争格局、细分市场、旅游资源、旅游业运营状况、发展趋势及发展战略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是计划进入旅游业和经营旅游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了解目前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发展趋势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第一章 世界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13 第一节 世界旅游新发展和旅游基本法建设分析 13 一、世界旅游新发展中的若干值得注意的情况分析 13 (一)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13 (二)城市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支撑点 13 (三)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部门)和地区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14 (四)旅游者已从“经济学”上的意义向“人类学”的意义转化 14 (五)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规划编制在新的高度上进行 15 (六)旅游促进与发展是世界旅游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16 二、旅游基本法有关问题分析 17 (一)旅游立法综述 17 (二)旅游基本法最主要的内容 18 (三)旅游基本法与其它的旅游法律法规的关系 23 第二节 世界旅游强国的政策法律分析 24 一、旅游强国所贯彻的旅游业定位和发展的政策特点 24 二、旅游强国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则 26 第三节 世界旅游娱乐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6 第四节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 31 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31 1、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类型 31 2、居民各类旅游感知间及感知与态度间的关系 32 二、居民对某些特殊旅游产品的感知和态度 33 1、居民对文化旅游的感知和态度 33 2、居民对大型节事旅游的感知和态度 33 3、居民对博彩旅游的感知和态度 33 三、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四、基于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居民群体聚类研究 36 五、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相关理论解释 37 1、社会交换理论 37 2、社会表征理论 37 3、旅游发展阶段理论 38 4、社会承载力理论 38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8 六、国外研究的简要评述及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39 第五节 国际旅游组织的主张简介 40 第六节 世界商务旅游发展现状 43 第七节 中国与世界旅游强国的比较分析 47 一、入境旅游的比较分析 47 (一) 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方面的比较 47 (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方面的比较 50 二、国内旅游及旅游总收入的比较分析 53 (一)国内旅游人数方面的比较 53 (二)国内旅游收入方面的比较 54 (三)旅游总收入方面的比较 54 三、出境旅游的比较分析 54 四、旅游住宿旅游设施的比较分析 56 五、基本结论 57 第二章 我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8 第一节 加入WTO对旅游业的影响 58 一、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影响 58 二、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分类影响 59 (一)对饭店业的影响 59 (二)对旅行社的影响 60 (三)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61 第二节 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62 一、知识经济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方式 62 二、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符合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 63 三、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 65 第三节 IT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 66 第四节 公共安全问题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71 第五节 影响旅游经济安全的因素分析 75 一、关于旅游经济安全 75 二、影响国内旅游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75 1、政府因素 75 2、经济因素 76 3、社会因素 76 4、旅游自身因素 76 第六节 国际组织对我国旅游业复苏与发展的影响分析 77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组织地位的提升 77 二、与旅游业相关的国际组织 79 三、国际组织对我国旅游业复苏的影响 82 四、国际组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85 第七节 信任因素对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影响分析 85 第三章 我国旅游资源发展分析 88 第一节 对社会旅游资源的认识 88 第二节 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分析 90 第三节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96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定位的经济学分析 96 (一)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产品的经济学特征 96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机制 97 (三)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的合理定位 100 二、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102 (一)目前民俗旅游开发的误区 102 (二)深度开发民俗旅游的建议性策略 102 三、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及其度量指标 104 四、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管制 112 第四节 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指标及方法分析 117 第五节 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建立的价值分析 124 一、概述 124 二、模型的建立 125 三、不同视角的价值分析 127 四、结论 132 第六节“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分析 133 一、旅游资源概念解析 133 二、“奇石画布评价体系”的产生背景 134 三、建立“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136 四、“奇石画布评价体系”的应用 141 第四章 2004-2005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及预测分析 143 第一节 200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143 一、2004年全国国内旅游基本情况 143 二、2004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其构成 143 三、2004年1-12月入境旅游人数 146 1、2004年1-12月入境旅游人数(按入境方式) 147 2、2004年1-12月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目的分) 149 3、2004年1-12月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年龄、性别分) 150 四、2004年1-12月地方及主要城市接待情况 151 五、2004年度全国国际和国内旅行社100强 155 第二节 2005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160 一、2005年1-12月我国入境旅游接待收汇情况 160 二、2005年接待情况 164 1、主要城市接待情况 164 2、地方接待情况 166 三、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 168 1、2005年1-12月入境旅游人数(按入境方式) 168 2、2005年1-12月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目的分) 169 3、2005年1-12月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年龄、性别分) 170 第三节 2006中国旅游市场的3大走势 171 一、旅游产品的深化将愈演愈烈 171 二、价格战仍将是市场竞争的主旋律 172 三、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新趋势 172 第四节 2006-2020年我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分析 173 一、2006年中国出境游客预计将达到3400万人次 173 二、2006年出境游亚洲市场分析 174 三、2019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入境游目的国 177 四、2020年中国旅游收入将逾3000亿美元 177 第五章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分析 178 第一节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78 一、公路旅游交通分析 179 二、铁路旅游交通分析 179 三、水路旅游交通分析 180 四、航空旅游交通分析 180 五、索道旅游交通分析 180 第二节 我国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81 一、基础设施滞后现象严重 181 二、交通服务质量令人忧虑 181 三、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181 四、信息化工作进展较缓慢 181 五、旅游交通发展障碍重重 181 第三节 区域旅游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182 一、预测思路 182 二、区域旅游需求预测 183 1、景区需求的特点 183 2、景区客源范围分析 183 3、旅游区划分 183 4、区域旅游需求预测 184 5、旅游区的旅游阻抗 184 6、旅游区的旅游需求 184 三、区域旅游交通需求预测 185 1、旅游交通方式分析 185 2、旅游交通需求 185 第四节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对策分析 185 第六章 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 188 第一节 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 188 一、入境旅游客流量的波动周期 188 二、入境旅游收入的波动周期 189 三、入境旅游业波动周期的形态学分析 190 第二节 入境旅游业波动周期的成因分析 191 一、分析模式 191 二、国际旅游环境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191 三、国内环境对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193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及重大事件的影响分析 194 一、国内重大事件的影响 195 二、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 195 第四节 中国入境旅游业未来预测与筹划 196 第七章 转型环境中的出境旅游发展分析 198 第一节 出境旅游花费没有被严重低估 198 一、出境旅游花费与出境人次增长之比较 198 二、出境旅游花费国内统计与国外抽样之比较 199 三、出境旅游花费与人均国民收入之比较 200 第二节 出境旅游花费不是简单的内需流失问题 200 第三节 出境旅游发展尚不能成为贸易摩擦润滑剂 201 第四节 中国出境旅游增长过快 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03 一、我国出境旅游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203 二、当前我国出境旅游发展水平 207 第五节 从社会分层角度对我国出境旅游超常发展的分析 212 一、我国出境旅游消费的"超常"特征及其原因 212 二、收入分层视角中的出境旅游消费 214 三、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分析结论 215 第八章 科技旅游发展分析 217 第一节 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启示 217 一、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概况 217 二、国外科技旅游的主要特点 219 三、国外科技旅游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222 第二节 我国科技旅游发展分析 224 一、科技旅游的市场基础 224 二、对科技旅游的认识 226 三、科技旅游的基本情况 227 四、科技旅游的发展特点 227 五、科技旅游的发展问题 228 第九章 我国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发展分析 234 第一节 我国农业旅游现状及其意义 234 一、开展农业旅游的现状 234 二、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 236 第二节 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37 一、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历程 237 二、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特点 238 三、我国“农业旅游”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240 四、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 242 五、我国农业旅游开发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43 六、对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有关建议 245 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分析 246 一、西部地区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 246 二、西部发展农业旅游的制约因素 247 三、西部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 248 第四节 农业旅游的亮点——成都市“农家乐”旅游调研分析 251 一、“农家乐”的起源及类型 251 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意义及作用 253 三、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对策措施 256 第五节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特点及开发模式 259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259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特点 259 三、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260 四、发展工业旅游的几点思考 261 第六节 我国工业旅游现状与发展分析 263 一、我国部分省市开展工业旅游的现状 263 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类型和地域分布 265 三、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266 四、进一步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建议 267 第十章 我国旅游业主要细分市场分析 269 第一节 度假旅游 269 一、度假旅游成为潮流 我国度假旅游市场潜力大 269 二、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270 三、探索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道路 270 (一)度假旅游的界定 270 (二)度假旅游的特征 271 (三)我国度假旅游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