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 述 〗
〖 目 录 〗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脚色。众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在一百多种传统曲调中,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歌仔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椰胡、大简弦、京胡、唢呐、单皮鼓、锣、铙钹等,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等,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广播歌仔戏、歌仔戏电影及电视歌仔戏等也相继涌现出来。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歌仔戏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护和发展歌仔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现在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对其感兴趣,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生存和传续,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 目 录 〗
第一章 中国歌仔戏文化概述
第一节 歌仔戏定义
第二节 歌仔戏的历史溯源
第三节 艺术特色
第四节 歌仔戏剧种
一、落地扫歌仔阵
二、野台歌仔戏
三、内台歌仔戏
四、广播歌仔戏
五、歌仔戏电影
六、电视歌仔戏
第五节 歌仔戏漫谈
第二章 中国歌仔戏文化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07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一、美国
二、欧盟
三、日本
四、金砖四国
第二节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综合
二、农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国内贸易
六、对外经济
第三节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一、2008年GDP预测
二、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
第四节 2008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第三章 新时期歌仔戏艺术教育得失
第一节 艺术教育对剧种的影响巨大
第二节 厦门、漳州戏校歌仔戏班艺术教育的得与失
第三节 歌仔戏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唱工方面
二、关于念白方面
三、表演方面
第四章 真假声结合统一声区在歌仔戏唱腔中的运用
第一节 通过高音朗诵法和形体训练法引入正确的呼吸
第二节 加强共鸣腔的训练来提高声音的位置和美化声音的色彩
第三节 真假声结合统一声区在歌仔戏唱腔中的运用
第五章 歌仔戏的“歌唱”与“曲唱”
第一节 歌仔戏创腔始于“依曲填词”的“歌唱”
第二节 七字调的发展,从“歌唱”向“曲唱”过渡
第三节 邵江海的“曲唱”探索
一、方言声韵
二、方言俗语
三、韵脚组织
四、继承又发展的创腔原则——“歌唱”与“曲唱”结合使用
五、唱法
第四节 “歌唱”、“曲唱”与两岸歌仔戏的音乐风格
第五节 歌仔戏音乐创作之思考
一、重视闽南方言的独特韵味
二、新调的运用要考虑方言的因素
三、演员的培养
四、培养热爱歌仔戏的观众
第六章 厦门歌仔戏生态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的政治环境
第二节 厦门歌仔戏的经济环境
第三节 厦门歌仔戏的文化环境
一、语言环境
二、民俗环境
第七章 歌仔戏:闽台戏曲互动的结晶
第一节 歌仔戏形成中闽台戏曲的渊源
第二节 歌仔戏发展中闽台戏曲的渊源
第三节 歌仔戏传播中闽台戏曲的渊源
第八章 闽台歌仔戏的非物质文化认知
第一节 歌仔戏生态环境
一、以文化政策为例
二、以语言、民俗、宗教信仰为例
第二节 歌仔戏非物质文化权力主体
第三节 质形态中的非物质文化
第九章 2008年中国歌仔戏发展前景展望
第一节 现代歌仔戏的都市审视
第二节 文化视野中的歌仔戏
第三节 台湾新生代爱上歌仔戏
一、年轻人唱的歌仔戏
二、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演员
三、创新和两岸合作的成果
第四节 歌仔戏的传承价值
第五节 歌仔戏文化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第六节 2008年中国歌仔戏发展前景展望
附 表
表2.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度
表2.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2.3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表2.4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表2.5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表2.6 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表2.7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表2.8 2007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附 图
图2.1 2001-2007年美国营建许可及新屋动工数持续下行
图2.2 美国连排新屋动工数急跌
图2.3 美国房市供需缺口有所改善
图2.4 2001-2007年美国工业产出及产能利用率
图2.5 费城联储局制造业指数大幅下挫
图2.6 美国零售增速放缓
图2.7 2008年初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
图2.8 2004-2008年1月美国首次申请失业保险人数
图2.9 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回调
图2.10 日本增长缓慢的收入难以支持消费
图2.11 2004-2007年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
图2.12 日本2007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反弹
图2.13 2005-2007年日本出口增速
图2.14 美国占日本出口比重减小
图2.15 日本Tankan企业景气指数处于高位
图2.16 日本产能利用率高企
图2.17 日本土地价格回暖
图2.18 日本房屋市场急速下滑
图2.19 日本GDP平减指数连续多年倒退
图2.20 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负增长
图2.21 日本国债占GDP比重持续增长
图2.22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3 200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2.24 2003-2007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2.25 2003-2007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2.26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2.27 2003-2007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8 2003-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2.29 200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2.30 2003-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2.31 1991-2008年中国GDP增长情况
图2.32 2000-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图2.33 2000-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图5.1 四幅古画(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