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啤酒花(600090)的爆炒还在继续。有想象空间,就有炒作空间。啤酒花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引来市场无尽想象,在游资一番炒作之后,机构已悄然接棒。

  啤酒花表示,嘉士伯没有在未来12月内对啤酒花目前的主营业务做出重大调整的计划,也没有实施购买或置换重大资产的重组计划,更没有处置上市公司股份计划,但可能会根据资本市场的情况对上市公司股份进行增持。

  啤酒花的澄清让该公司股价在4月30日下跌7.66%,不过却引来大量机构买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4月30日,买入营业部前五位中有三家机构专用席位,共买入6777万元。对比4月20日及4月16日的交易公开信息,可以发现游资已悄然将筹码向机构转移。

  游资的逐渐撤离并没有浇灭资金对啤酒花的炒作热情,在4月30日下跌之后,昨日啤酒花再次强势涨停。

  翻阅啤酒花自2006年以来的股东持股数据,发现2007年中报以来就没有国内基金出现在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甚至诸如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的自营盘也很少露面,券商及基金关于啤酒花的研究报告也是凤毛麟角。

  为何国内机构一下子对啤酒花热衷起来?

  从表面看,一切都源于啤酒花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市场憧憬嘉士伯入主之后将给啤酒花带来新的活力,毕竟嘉士伯窥视中国西部啤酒市场已久,嘉士伯也表示入主之后将对啤酒花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必要的整合,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等方式,但嘉士伯特别强调没有实施购买或置换重大资产的重组计划。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啤酒花吸引市场关注的就是该公司的重组概念,从2006年开始,啤酒花多次因重组事项停牌,但皆未成功。如果单纯从啤酒花业务上来看,饮料产品尚可,地产、贸易业务却都不理想,截至2008年底,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亏损5.05亿元。

  嘉士伯的介入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变啤酒花目前的经营困境,尚未可知,大量机构涉足其中,虽然能带来股价的短期飙升,但长期风险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