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化工讯:今年以来,亏损成了火电企业前所未遇的共同命运。追根溯源,火力发电企业全行业亏损的核心问题,在于“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两个月内国家两次提高电价,这种密集的调价在过去从来没有过。究其原因,还是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临时调控只能是一种应急举措,从长远看,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从机制入手。

火力发电企业因为煤炭“口粮”的供应价格疯涨而“普亏”。形势情急之下,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日前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这是今年7月以来,中国第二次提高电价。

此前预测的上网电价上调终于成为现实。“此次电价上调完全符合预期,但调价时机要比预想的早。”中电联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表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奥运期间一切提价政策将缓行。

多省市频现电荒

这次调价,人们普遍认为直接原因是“电荒”。而此次电价调整的目的在于缓解电力企业的亏损局面,从而缓解部分地区的电荒。

进入5月份以来,煤炭储量丰富的山东省供电形势持续恶化,特别是7月份以后,供电紧张的局面更为严重。据报道,7月29日,山东电网最大电力缺口达到1022万千瓦,接近全省电力需求的1/3,电网已经没有错峰移峰空间。而7月30日,发电机组最大不可用容量达到1570万千瓦,占统调装机容量的36.1%。

不光是山东,目前,全国多数省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电荒,拉闸限电的情况比较普遍。“我们买不到煤,甚至年初已经签订合同的客户单方毁约。”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余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发电,我们不得不花高价钱买煤。”余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前些日子开会,1至8月全部亏损,上半年统计亏损6个多亿,预计今年全年亏损80多亿元,这次调价,对公司是好事,估计全年也要亏损20亿元。

今年上半年,在煤价高企之下,火力发电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国信证券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由于煤炭市场价格的上涨,按照目前的电煤涨价趋势,五大发电集团全年的燃料成本合计将增加299亿元,相当于它们去年313亿元利润总额的90%以上。今年6月19日调高了电价。但是为了控制物价上涨水平,保障人民的生活,居民的电价没有做调整。这导致一部分电厂的效益下降。由于这段时间煤炭紧张、价格上涨,有些地方反映出电力供应紧张。自6月底宣布全国电煤价格限价后不到一个月,地区性电荒相继出现。财务报告显示,继一季度电力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1.5%后,二季度火电上市公司进一步恶化。

8月10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中的电力企业全部亏损。“亏损的原因是煤电价格扭曲,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价格体制改革。”

根据中电联统计,2008年全社会用电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1%左右的水平上,全年电煤消耗量在16亿吨左右,比上年大约增长11.5%。下半年,中国将存在1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供应缺口。

电煤上涨是根源

“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安全监管,一些中小煤矿相继关闭,煤的产量减少;加上今年的冰雪灾害、地震和交通运输等原因,造成今年上半年煤价上涨厉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室副主任朱彤告诉记者,“而我国目前电价还是政府控制,由于电煤价格大幅度上涨而电价未动,电力企业普遍遭遇了大面积的亏损”。

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全国市场煤炭价格快速上涨。4月底到6月末,秦皇岛地区主流动力煤品种的交易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达300元/吨以上,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的煤炭价格达到920元/吨以上。

事实上,今年国家已数次干预煤电价格。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电价上调通知,同时为了防止煤电价格上涨,对电煤生产地的车板价作出限制。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煤“二限令”,将限价范围扩大至秦皇岛等主要港口和集散地的动力煤。

但是,市场反映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地区的电荒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火电企业亏损也持续加大。

有专家认为,在电煤的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实施限价政策,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煤炭企业不愿产煤和电煤质量下降。就在6月,全国发电量增长速度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等地区,发电量增速甚至出现了急剧下滑。

中电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限价之后,许多煤矿提出各种理由减少和延缓合同电煤供应,导致电厂电煤库存锐减。一些电厂存煤仅能维持两三天的生产用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电力供应。

国家电监会一位官员也在调查中发现,除了“阴阳合同”的交易方式,以低价拿到的动力煤有不少掺入了大量煤矸石,质量下降情况比较严重。

据了解,早在1993年,我国煤炭价格放开,而电价仍是政府定价,这实际上是“计划电”和“市场煤”的矛盾。

理顺价格是上策

有专家认为,相比限制电煤涨价,允许电价上调的做法显然要合理得多。但是,由于国家实施煤电联动,有可能造成煤价继续上升。纵观历次煤电联动,已经形成了电价、煤价交替上涨的恶性循环。而最大的危害在于,由于“市场煤、计划电”这种结构不对等,反而使得煤价也脱离了供需关系的作用,每次涨电价都会引发一轮煤价上涨。

朱彤认为,上网电价上调而终端销售电价不变,实际上是让电网经营企业分担了部分成本压力。这次的调价方案,是对电力产业链利益分配做了一次调整。但从长远而言,只有理顺电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倒挂引发的电厂亏损和“电荒”困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8月18日公开表示:“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要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我国正从政府控制价格体系逐渐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

对于两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电价的现象,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鲍云樵表示,政府调控秉承了稳健的方针和微调的路线,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各个方面需要慢慢地、一步步地调整,进而达到与国际能源价格体系逐渐接轨,如果一下子就接轨,就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这次火电销售价格没有调整,而是将电价上调压力暂时转移到电网企业身上;显然,尽管CPI连续三个月回落,但政府还是担忧CPI重新走高。不过,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节约电力能源,销售电价还有上调空间。

专家建议,应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的问题。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鼓励在煤炭开发中心就地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减轻电煤运输压力。

现行电力行业价格体系

我国电力价格体系涉及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并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使得成本压力和价格矛盾都堵塞积压在电厂环节。6月19日,发展改革委宣布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5分钱,但这个幅度的调价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广大火电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