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孔雀绿、三聚氰胺……近两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这些因为非法添加而出现的化学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2008年12月,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公布了首批违法食品添加剂 “黑名单”。我省也随后启动为期4个月的针对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行动。风口浪尖之上,食品添加剂引人关注。

据了解,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近2000种,在食品加工中加入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也具有许多积极作用。只要用法适当,用量上有所控制,大家完全不必担心。然而,现实多少有些让人失望:有人故意将非食用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加进食品中,还有一些人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走访

添加剂标注“雾里看花”

自打从报纸上得知了全国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消息后,太原市民杨丽在购买食品时变得谨慎起来。而在以前,她几乎很少关注配料表里的内容。杨丽坦言,她甚至一直认为“配料中的种类越多,就说明这一食品营养越丰富”。

事实上,像杨丽这样,对于食品添加剂知之甚少的人绝不在少数。记者在某超市内对10名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对于食品标签上标注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物质,绝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这些就是食品添加剂”。

不难理解消费者的苦衷。因为消费者如果想知道食品中是否含有食品添加剂,目前只能通过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来了解,但大多数食品在标注上却是“遮遮掩掩”,并不会向消费者明示食品添加剂。

17日,在省城桃园北路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一款柠檬汁的包装上,虽然列举了包括水、白砂糖、柠檬酸钠在内的9种配料,但却并没有说明哪些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当记者就此向一位销售人员询问时,对方也不太清楚,只是用猜测的口吻回答说,“水、白砂糖、脂肪和蛋白质都不是,剩下的应该算是食品添加剂。”在省城长风街某大型超市,一款榨菜的包装上除了标明精盐、香辛料等一些配料外,还标明有“苯甲酸钠”,但并没有标明“苯甲酸钠”就是防腐剂。

2008年6月1日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22类1812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和范围,其中明确要求加工企业必须标明含有何种食品添加剂。但记者17日在采访中发现,相对于在货架上摆放的食品,像糕点、烤肉等一些超市自制食品的包装上则根本没有配料表,即使是部分超市的少数面包、糕点、面食等食品标签上有“配料”这一项,但也只是简单地标出了“面粉、食用油”等,对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并没有标明。17日上午10点,在五一路一家超市,十多块刚刚出炉的面包被整齐地码放在柜台托盘上。在面包的包装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写有面包重量、价格等信息的标签,但里面含有哪些配料,标签上却只字未提。“这些都是我们的秘密,怎么能随便说呢!”超市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为啥货架上的食品都有配料表,超市自己卖的东西却没有?”超市的这种做法,引来不少市民的质疑声。

讲述

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

如果说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还算直观,真正潜藏的危险其实是将根本不允许添入食品里的非食用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加进食品里,以及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这也正是此次国家掀起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初衷。

祁夺鑫,太原市质监局万柏林分局一名普通的一线稽查队员。几年的一线经历,让他见识了太多的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混乱场景。“查处的多数黑作坊都存在擅自使用工业添加剂的行为。”祁夺鑫肯定地说,而小型作坊,包括一些小企业则存在着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这两种问题,对于人们的健康而言都没有好处。”祁夺鑫说。

翻出曾经的卷宗,透过一页一页的稽查问讯笔录,不由将人带回到那些个让人胆战心惊的现场:加工皮冻的作坊使用工业明胶;面粉小企业生产的面粉里竟然含有明令禁止的滑石粉……祁夺鑫无奈地说,“国家明文规定,必须使用食品级的食品添加剂,但查处的这些黑作坊为降低成本,大多违法使用工业级产品。”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查处一家皮冻生产小作坊时,面对散放在地上的国家严禁添加的工业氯化钙,小作坊老板竟然辩称,“添加可以补钙”。工业氯化钙实际上是该黑窝点加工时用的凝固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工业氯化钙为非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生产中使用。

另一个让他“痛恨却又觉得可悲”的是,更多的小作坊主,甚至是一些中小型食品企业相关人员,即便知道在食品加工中只能添加食品添加剂,但也只是略知一二。因此,在检查中频频发现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时候,究竟该放多少,多少量最合适,他们根本不知道。”祁夺鑫说,在我省众多的食品加工作坊中,由于生产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很多食品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往往是道听途说或凭感觉行事。而事实上,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探寻

是“朋友”也是“敌人”

“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太原市质监局监督检验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说,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800多种。通过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让食品更容易保存、更加好吃、更加好看。比如,使用色素,会使裱花蛋糕更诱人,引起人们的食欲;人工甜味剂可以使不宜吃糖的人吃到甜食;使用防腐剂可以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酱油如果不用防腐剂,两天之内就会有霉菌产生。”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制作或保存。

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可以说明食品添加剂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炒菜为例,从往锅里倒入第一滴食用油开始,里面就含有了抗氧化剂,而添加的每一小勺食盐,其中含有碘酸钾和抗结剂。如果再倒入黄豆酱油和鸡精的话,里面将含有焦糖色、谷氨酸钠、增稠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呈味核苷酸二钠以及食用香料等。也正是因为有上述食品添加剂的加入,才会有饭菜的香味四溢。

再比如吃饺子。为了省事省时,不少人都会选择购买速冻饺子。但市场上出售的速冻饺子一般都会加入山梨酸钾当防腐剂,让馅更香。饺子中也会加入由多种亲水胶体、乳化剂和磷酸盐复配而成的品质改良剂,这有助于锁住饺子的水分,改善口感。而百姓自己家里做的饺子肯定不会用到这些配料,所以煮的时候很容易裂皮。

然而这个生活离不开的“朋友”,一转身便是害处多多的“敌人”。

“按照现有规定,只要添加剂在可添加的品种目录之列,使用量未超标,都是符合规定的。但是添加过量就会危害健康。”赵利军强调说。据他介绍,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哪些添加剂可以用于食品、使用范围以及最高限量。而一些厂家过度、滥用食品添加剂,给人们身体带来了伤害。如制作肉类食品需要添加的亚硝酸盐,适量加入不仅护色,而且具有防腐作用;但其进入人体后,只要与胺结合,就可能成为亚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就可能致癌;同时,食品添加剂绝不可乱用,如制作醋、饮料时添加苯甲酸钠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但是加入糕点内就会对人体有害。

期盼

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日常检测

由此可见,真正促使国家决定对食品添加剂市场进行大力整顿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此项行动,记者采访了各方人士以及几位省城市民,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卫生监督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农牧、质监、工商、卫生、药监各自按生产、流通环节和食品品种进行监管,但唯独漏了化工用品监管这一环。因此,“必须在化工材料这方面加强监管。”“按目前有关规定,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了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企业使用的食品包装标签必须符合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在食品包装标签上明示其所使用的添加剂的具体名称。而且,具体顺序是按照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含量降序排列。”太原市质监局一工作人员介绍说,但他同时也强调,“并不要求食品企业包装标出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含量。”

省城市民孙先生希望,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运用更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同时增加随机检查制度。“前两天看《山西晚报》,省里刚为各市配备了食品快速检验车,这对于保障我们的饮食健康是件好事。”

更多的人则寄希望于部门合力。省城市民张建说,根据目前市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混乱,点多面广、难以监管的现状,有关监管部门必要时要联合行动,要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的监管力度,加强日常检验、检测和巡查监督。 (下转7版)

(上接6版)

整顿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特别是非法添加行为,除寄希望于国家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对市场的整顿力度外,还需相关制度的完善健全,以及对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的研究投入。但对消费者来说,掌握一些方法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以及辨别一些非食用物质,在选购食品时就可以多一份保障。

方法篇

1 学会一些识别技巧

质监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很多黑作坊会将硫磺、甲醛、吊白块、烧碱等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从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因此,消费者应学会一些识别技巧。“硫磺可以杀菌、消毒、漂白和防腐。”质监人员表示,硫磺多隐藏在银耳、瓜子、馒头等食品中,消费者可通过观察颜色和分辨气味来进行辨别,“比如说银耳,它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消费者购买时可以先取少许试尝,如果舌头有刺激的感觉,就说明该食品是用硫磺熏制的。”

甲醛一般隐藏在海鲜、肉制品、豆制品等食品中。“鉴别办法是,甲醛泡过的食品形体比较大,而且色泽较浅,在吃的过程中,能明显感到入口爽滑,嚼起来特别脆。”豆腐、米粉、鱼翅等食品则是吊白块的主要隐藏地,像豆腐、腐竹等本身含有自然颜色的食品,如果看上去特别白,则有可能掺入了吊白块。对于水产品来说,消费者购买时可通过看、闻、捏来鉴别,“新鲜正常的水产品应该带有一些海腥味,加了吊白块的水产品则会有轻微的福尔马林的刺激味。”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剂师郭林昌表示。

2 不要单一选择某种固定食品

“从健康角度讲,不要吃单一食品,吃得越杂越好。”太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食品添加剂的累积性危害,以年轻人喝饮料为例,有的人可能只喜欢某种饮料,几乎天天喝,这对身体是有害的。有的饮料在制作时加入的苯甲酸钠虽然符合国家要求,没有超量使用,人们饮用也绝对没有问题,但日积月累在人体残留的苯甲酸钠就很有可能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而这种危害往往是隐性的,不会立即显现。在此,赵利军提醒,广大消费者尽量不要单一选择某种固定的食品,吃得越杂越好。

3 尽量选择加工程序较少的食品

由于工作紧张,省城市民小吴经常在超市买些半成品,比如速冻饺子、番茄蛋花汤、方便面等,专家对此表示,此类“方便”食品对健康有害无益。“尽量在家自己烹调,不要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太原市质监局工作人员祁夺鑫说,“长期这样,身体里累积的各种添加剂就会增多。”因此,尽量少吃加工过的食品,应多选择天然食品或加工程序较少的食品。

如果去超市购物,生鲜区应是首选;新鲜蔬菜只经过清洁和运送,可以说完全不含添加剂;鲜肉也是如此,相比加入各种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的熟食和肉制品来说不知要省略多少种化学物质;各种零食基本上都是加工程序繁琐的食品,尽量少吃。

4 认准QS标志

“购买食品时最起码要认准QS标志。”赵利军表示,消费者最好去大型场所,选择食品时要多注意观察,不要盲目购买拿不准的食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场所提供第三方公证机构出具的食品合格报告以及厂家出具的厂检报告。而需要注意的是,厂检报告是批检,消费者查看时要对照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如果销售场所不提供或提供不出,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举报。”“买东西的时候,好好看看上面的原料说明。”赵利军建议,尤其要看一下成分说明,尽量选购化学名称少的食品,尤其对于儿童来说,我国规定2岁内婴幼儿食品中禁止添加除营养强化剂之外的任何食品添加剂。因此,不要随意给婴幼儿购买饮料、水果制品、糖果、点心等食物,除非是专门制作的婴儿食品。

5 慎选颜色过艳、口味过重的食品

不少人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会看中颜色、口味,殊不知颜色过于鲜艳、口味过重、香气明显的食品很可能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超标。

郭林昌建议,消费者应尽量少食用带色素的食品。购买含有漂白剂的食品时,消费者要认准食物原色,银耳、粉丝、腐竹等食品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如本来偏黄的牛百叶非常白净,最好不要购买。

名词篇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食品添加剂,在相关专家的帮助下,本报特别整理出一份常见食品添加剂资料,并同时对市场上常见的十余种食品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一并公布。

部分常见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泥、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肉、鱼、蛋、禽类食品等;常用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

漂白剂 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再购买。

着色剂 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配制酒、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常使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焦糖色素等人工合成色素。像叶绿素铜钠盐等一些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是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但它们的色素含量及稳定性一般不如人工合成的色素,另外还有天然等同色素。

甜味剂 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糖精钠 (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使用甜味剂的食品有很多,比如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都会加用不同种类的甜味剂。

香料 糖果与巧克力中一般有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品种,如在糖果与巧克力中,按香型可分为果香型、果仁香型、乳香型、花香型、酒香型等不同品种。

膨松剂 常用于部分糖果和巧克力制品,以及一些油炸制品、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等。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酸度调节剂 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功能,更普遍用于各类食品中。相当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

部分食品所含添加剂成分

速溶咖啡 植脂末、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水分保持剂、酪蛋白酸钠、乳化剂、抗结剂、白砂糖、速溶咖啡、食用香精、增稠剂、阿巴斯甜(丙氨酸)。

豆奶粉 大豆、牛奶、白砂糖、麦芽糖浆、全脂奶粉、精炼植物油、碳酸钙、食用盐、安赛蜜、维生素D。

火腿肠270g(9支装)水分保持剂、D—异抗坏血酸钠、增稠剂、山梨酸钾。

夹心水果糖 胶糖 (香蕉、草莓、桃子)、甜味剂、水果香料、柠檬酸。

夹心巧克力饼干(清甜夹心)(150g)食用香精,膨松剂等。

绿茶 柠檬酸钠、六偏硫酸钠、食用香精。

方便面 面质改良剂(食品级碳酸钾、碳酸钠、重合磷酸盐)、维生素E(天然抗氧化剂)。

优酸乳(乳饮料)250ml柠檬酸钠、增稠剂、酪蛋白磷酸肽、甜蜜素、安赛蜜、食用香料。

蛋黄派 鸡蛋、小麦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起酥油、山梨糖醇液、麦芽糖浆、低聚异麦芽糖、乳化剂、全脂乳粉、鸡蛋黄粉、麦芽糊精、食用酒精、碳酸钙、食用盐、膨松剂、食用香料、黄原胶、食用明胶、奶油、β—胡萝卜素。

■相关链接

国家公布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完全是两个概念。17种非法添加的非食品类添加物加入到食品中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这17种非食用物质包括: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磺、工业染料、罂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