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斥资6亿元,收购了位于辽宁、安徽、湖南3省的4家啤酒厂,至此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华润啤酒阵营再添4朵“雪花”。近几年啤酒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的事件屡见不鲜,啤酒行业的整合时代早已到来。

整合风暴刮起多时 企业规模两极分化

自2002年外资二次进入中国啤酒业以来,收购事件时有发生,收购价格屡创新高。去年年初,英博以58.86亿元入主雪津啤酒,在业内外引起极大震动;日本麒麟收购杭州千岛湖;英博收购浙江衢州国光啤酒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收购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山西月山啤酒有限公司等事件依然历历在目。与此同时,内资并购也加紧脚步,河北蓝贝集团去年以3.8亿元收购广东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和湖北枣阳蓝带等。整合风暴早已刮起多时,随着外资、内资对我国啤酒业的整合,国内啤酒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产权比较明晰,能够被兼并的啤酒企业已经所剩不多。

由于企业间的兼并,啤酒企业数逐年减少,到去年为止减至295个。“目前我国啤酒行业不会出现像日本、美国啤酒行业中几大集团垄断的现象。虽然华润雪花、青岛及燕京三大集团占领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但是受我国地域宽阔、各地消费层次等级明显等因素影响,小企业不会被挤出当地市场。”但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啤酒企业发展态势两极分化显著,大、小企业各占一端,中型企业逐步减少。据了解,近年来10万KL以上的啤酒工厂逐渐增加,5万~10万KL的啤酒工厂日趋减少,而1万KL以下的工厂每年都有一些倒闭,但又有一些新建厂或停产多年的小啤酒厂开产。

行业内外竞争残酷 拓宽产品结构是密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啤酒产量3515.15万KL,比前年初报数增长14.82%,比调整数增长14.70%;虽然产量基数不断加大,但是产量增幅并未减低,连续3年超过10%(2004年、2005年分别增长12.89%、10.30%),并连续5年居于世界首位。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达27.6公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啤酒产量达1871.09万KL,同比增长16.16%。

面对日渐庞大的市场,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目前业内各企业关注的焦点。啤酒行业是最早开放的产业之一,也是最为开放的市场,业内外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的国际啤酒集团或品牌已很少。据悉,外资品牌对高端市场往往采取自有品牌的战略,并占据了我国高档啤酒市场约60%的份额。从行业经济效益方面看,仍然是股份制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去年股份制企业啤酒产量占全行业的38.2%、利润占46.6%;合资及独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占全行业的39.1%、利润占45.2%。这两类企业利润接近全行业利润总额,可见其他企业的利润所占比例较小。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外企业分占中低端及高端市场,盈利能力不同,盈利方式各异。而国内企业间由于大中小企业规模不同,占据中低端市场份额不同而收益差距悬殊。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企业对高端市场开发力度不足,企业间因产品同质化严重而纷纷采取价格战、地域战,以此获得市场份额,唯市场份额是赢得利润的有效依据。如何摆脱初级的价格战转而征服高端市场,提高整合效益是目前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追求产品口味纯净和技术先进是当前国内企业努力的方向。针对啤酒消费主体是年轻人的特点,行业呼吁国内啤酒企业应拓宽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层次需求,提高自身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