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识食品产业网:山东自然条件优越,果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生产技术先进,历史名产众多,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美誉。现有水果面积1200余万亩,年产水果1000万吨左右,占全国首位。山东水果70%以上销往省外,对全国水果市场供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果产业现状

  近几年来,为发挥山东水果生产的优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根据当地的生产、市场及经济、技术等条件,本着发挥局部优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压缩低效树种和品种,发展优质高效的品种和地方名优品种。注重提高果品质量,促进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果业结构的调整,山东水果生产的总趋势是,水果总面积减少,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全省水果面积由1996年的1443.32万亩调整到2003年的1195.65万亩左右;产量却由843.91万吨增加到1059.94万吨,增加了213.4万多吨。今后几年全省水果面积仍呈扩大趋势,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仍有较大的潜力。

  经过近几年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山东果品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果品质量提高。全省以提高果品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水果套袋技术近几年来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普遍推广应用了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提高果品质量的技术。今年全省在苹果、梨、桃、葡萄等主要水果上推广果实套袋250多亿个。优质果率达65%以上,其中达出口标准的高档优质果率提高到10%以上。

  水果生产向适宜区集中,开始形成区域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新格局:近几年全省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果树逐步向适宜区集中,初步形成了胶东半岛、沂蒙山区2个苹果优势区域,烟台、滨州、聊城、潍坊、临沂、德州6个梨主产区,临沂、潍坊2个桃中心产地,烟台、青岛、潍坊3个葡萄重点产区和德州、滨州2个枣特色产区。各区的果品生产优势日益突出,地方特色趋向明显,国内外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内部调整力度加大,树种、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各地在果业结构调整中,主要压缩了苹果、梨的面积比例,提高了桃、葡萄等水果的比例。苹果面积在水果总面积中的比例由1996年的68.94%下降到2003年的44.8%,梨园面积较为稳定,葡萄、桃却分别由1.66%、5.21%上升到8.3%和15.8%。桃成为我省第二大水果。在品种结构调整中,通过劣质果园改造,减少了劣质低效品种,扩大了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高效品种,开发了地方名特优稀品种。

  果品产后处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省现有各种类型的果品分级流水线300多条,年处理鲜果能力约150万吨;各种气调库、恒温库2100多座,贮藏能力100多万吨。现有较大规模的果品加工企业近百家,加工能力达200多万吨,实际加工量大约在100多万吨。加工产品主要有果汁、果酒、果醋、果脯、脆片等,其中苹果浓缩果汁的加工在全国的浓缩果汁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果生产的技术优势

  全面实施果树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为促进果品产业化的发展,省财政厅、科委、农业厅等部门于1995年开始在全省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其中果树良种产业化开发被列为重要内容。

  省财政每年拿出了2000多万元用于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根据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的总体要求,果树重点加强了良种引进、选育、扩繁、推广、示范园建设及贮藏加工研究方面的工作。该工程通过教育、科研、生产、推广单位及相关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历经8年多的工作,共引进、培育供生产推广的新优品种、砧木20多个,建品种资源圃、母本园、采穗圃及苗木繁育圃4处,面积近1000多亩;建优质果品示范县20个,示范园面积2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0多万亩;建果树保护地栽培示范大棚8万亩。通过果树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的实施,我省基本形成集果树良种引、癣育、推及示范带动于一体的技术推广体系,为加速果品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加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针对果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乏良种及优质种苗的主要问题,自90年代初我省重点抓了果树良种苗木基地建设。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开始在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建设国家级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该基地于1997年通过验收。为适应水果生产发展的新形势,促进果树良种的繁育推广,提高优质果品产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01年以来,农业部分别在山东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尝潍城区高科技示范园以及烟台农科院、栖霞、文登等地立项,投资建设苹果良种培育及种苗繁育常

  加强苹果优势区域的建设规划和筹建工作:2002年以来,我省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全面认真进行了苹果优势区域的规划工作。组织推广和教育科研部门的科技力量,对全省苹果产区进行了系统考察和调研工作,根据苹果生产的生态条件、栽培历史、品种资源、科技力量、生产现状、果品质量和市场流通、贮藏加工等条件,确定了重点建设苹果优势区域基地县,编写了《山东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根据山东省农业优势区域及产业带的建设要求,我们在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山东苹果优势区域产业带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指标和实施方案。

  加强项目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针对水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农民急需,我们积极争取科研攻关及试验推广课题,先后承担了农业部、国家科技部、省计委、省科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的科技攻关、试验研究、技术推广以及丰收计划、“948”等近20项课题和项目,其中有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丰收计划奖。2003年承担了“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综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试验研究、技术推广与基地建设相结合,既加大了项目的实施力度,又带动了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生产对技术的急需,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全省各级果树业务部门每年培训基层果树科技人员及重点果农15万人次,其中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培训近1000多人次。

  全面提升果品产业化水平:随着市场对果品及其加工品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我省狠抓了果品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的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和扶持果品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发展,涌现出蓬莱园艺尝中鲁、安得利、源通、金海缘、山村果园、复发中记等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水果生产、贮藏、加工、营销的大型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部分地区实现了基地、农户的有效链接,建立了合同契约式的产销经营机制,较好的保证了果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顺利进行。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龙头企业主动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使双方关系变成了严肃的法制化连接,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调动了果农生产的积极性。

  蓬莱市园艺场每年都与果农签定收购合同,对达到质量标准的果品,实行最低保护价,使农民吃上定心丸。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与果农共同投资,联合兴建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签定产销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使果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省的中鲁果汁集团、烟台源通果汁公司、牟平安得利果汁厂等大型加工企业正大力筹建苹果加工专用品种生产基地,积极带领和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基地化和定单果业的轨道。

  建立完善市场流通体制:发展果品产业化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把果品销出去,将产品变成商品,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此,我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方位开拓果品市常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选择一些交通便利、易于集散、能形成规模效益的地方,发展果品专业批发市常目前,全省已建成较大规模的果品批发专业市场60多处,年交易量达300万吨左右,交易额130亿元。如栖霞蛇窝泊果品专业批发市场,目前采果季销售果品量40多万吨,相当于栖霞苹果产量的40%多,成交额近8亿元,市场从业人员4800多人。二是充分发挥国营商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运输大户的作用,广辟营销渠道,搞好果品销售。尤其是重视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作用,让龙头企业当开拓市场的先锋。我省的果品外销龙头企业蓬莱园艺场在新加坡、阿联酋、俄罗斯建立了三个果品销售独资公司,带动果品出口创汇,年出口量2万多吨,创汇额达1500万美元,果品打入了东欧、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并且享有很高的声誉。龙口复发中记有限公司为新加坡独资企业,在全省创建果品生产基地5万余亩,年出口果品5万吨,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果品出口集散地。正是由于市场流通体制的完善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有利地促进了全省果品的销售。目前,我省70%的果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18万多吨出口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省果业产销形势虽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有力的信息、技术传递、指导和服务,基层领导、科技人员及农民在结构调整中把握不准调什么,不同程度的存有等待观望和犹豫不决的心态;二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原有的标准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新的标准需研究制定;三是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优质高档果率还不高,鲜食、加工品种比例不够协调。四是产业化水平较低,产后处理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贮藏量小,加工品单一,龙头企业少,产后增值不够大。五是管理体制不统一,产品卫生安全质量监测及管理法规、监管体系不健全。

水果产业发展建议

  为全面提升山东水果质量,把山东水果产业做大做强,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遵循市场规律,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水果品种、质量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果业结构的调整也应该是动态的。一是要稳定现有果园面积,重点通过采用先进科技和新优品种,改造现有果园,按市场需求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二是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区域、贸易和系统优势,研究开拓果品生产的新路子,防止树种、品种结构雷同。三是加强地方名优果品开发,在原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纯复壮,选育优系,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栽培技术,注重提高质量,尽快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名优果品生产基地。四是要根据果品加工业的发展需求,确定发展品种和生产规模,走订单农业的路子。加工企业也应与农民联合投资兴建原料生产基地。五是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和选育,为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增加果业生产后劲提供和贮备资源。六是提高果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果品生产附加值。七是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山东果品的声誉。

  研究制定果树发展区划,引导实现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入世后,我国经济发展将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尽快形成特色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本着不同种类的果树、品种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集中发展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果树生产发展区划。果树发展区划的制定,是一项较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教学、科研、推广单位联合,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较多的果树科技人员,对不同地区的果树生产条件、生态因子、果实品质、区位优势,国内外市场行情,发展趋势及开发潜力等问题做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在制定果树发展区划的同时,根据周年的市场需求变化制定出相配套的果品贮藏、加工发展区划和较合理的市场布局及规模。通过相关区划的制定和实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果品产业的区域特色化、生产专业化、市场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水平。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生产经营者加快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各级农业行政及果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农村和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的政策和措施,技术业务部门要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接穗,进行有力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时搞好品种、市尝技术、信息等服务。

  加快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实现果业生产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果品生产优质高效和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前提。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果园管理技术统一,果品质量高度一致,才能提高我省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目前,我省果品生产的标准化尚处于起始阶段,原有的标准基本不适应加入WTO后的经济国际化要求,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同时,还有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些标准急需研究制定。由于我省果树的树种、品种较多,与果树相关的系列标准的修订、制定任务繁重,各级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抓紧抓好果树标准化措施的落实。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资金及科技力量等方面的支持。

  健全质量的认证、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无公害果品生产:发展无公害果品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果品生产效益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为促进无公害果品的快速发展,要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法规。在对现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的基础上,建议立法机关重点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制定工作,使无公害果品的生产、销售有规可循。二是健全体系。建立果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努力实现按标准组织果品生产;健全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突出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果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全面推行果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对产地环境、农用生产资料、果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认证,并实行认证标志和标识管理;健全果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生产者的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建设生产基地,引导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建立果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和信息体系,确保果品质量安全措施落到实处,生产经营信息灵通。

  发展贮藏加工业,促进果品转化增值:果品贮藏加工业是带动果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我省果品生产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贮藏加工业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首先,要研究适合我省果品生产、营销形式的贮藏和保鲜技术,大力发展气调贮藏,以延长优质高档果品的供应期,满足国内外客户不同时期的供货需求。其次,要研究改进果品加工的工艺、技术,针对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系列果品加工品,增加花色品种,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果品附加值。三是要加大对果品产加销龙头企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尤其要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上扶持出口营销企业,以带动全省果品生产向产业化、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