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恐怕就是科学。科学总是把人类智慧的认知范围一点点地拓展开来,从未知到已知。这种轨迹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循环的迹象。似乎惟有在求真务实的道路上,人类不会倒退。 虚假的东西在循环着.中国年度十大科技骗局已经评选了两届,驳斥声和赞扬声一样都表明了它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至今看不到停止下来的理由,因为我们发现,虚假的东西从来没有绝迹. 作为一家媒体,我们消灭不了任何东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虚假指出来,让它们和真实一起亮亮相.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为我们热爱真实,所以愿意不惜任何代价来捍卫它. 正因如此,尽管每一届的骗局评选都给我们留下了来自反驳者的伤痕,但伤口是会痊愈的,心中之爱却永不改变.我们依然存在,所以推出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念力医学创始人”何斌辉 (图1) 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1 念力医学包治百病 事件回放 2006年5月14日,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中播出了“念力医学”讲座。作为“太极五行自我康复工程创始人”、“抗癌高人”、“念力医学创始人”,讲座人何斌辉提出了“只要通过念力来进行治疗,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的概念,整堂讲座围绕过去少为人知的念力。讲座一经播出,引起了公众的哗然。本报记者经多方努力获得了何斌辉秘书沙先生的联系方式。 随后,记者暗访,以亲人患胃癌手术3年后肿瘤复发为由向沙先生求助,希望能请何斌辉通过他的“念力医学”来为亲人缓解疼痛,治愈复发的肿瘤。沙先生表示,要想通过“念力医学”来治病,只要花3000元买一个mp3就可以了。在这个mp3里,有何斌辉关于“念力医学”的全部精髓,根据mp3的引导词,每天坚持10个小时以上的练习,就能提高免疫力,最后癌症康复,彻底根治。记者一再要求面见何斌辉大师,沙先生表示,见何斌辉本人不可能,如果确定要买mp3,他可以安排通过念力治好了的乳腺癌晚期的重症病人、何斌辉大师在京的“高足”苏女士和记者见面。 在试听mp3以及和苏某的交谈中,她给记者出示了数张她和沙先生以及何斌辉的合影。当记者表示,如果苏某能出示她的康复报告,会更有说服力,对方遂顾左右而言它。之后,记者表示再考虑时,苏女士告辞而去。 (详见本报2006年5月31日《念力医学能否治百病》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只要通过念力,也就是自己的意念,就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包括晚期癌症等目前医学界还无能为力的疾病。 记者调查: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几个疑点,首先,所谓大师何斌辉从没有学过医学,他曾经是广东省南方歌舞团的一个灯光师;其次,他的头衔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再者,不问病因、病情,直接听mp3治病的方式也遭受了医学界众多专家的质疑。北京肿瘤研究所的张珊文教授表示,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致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绝不能一刀切。他认为,念力这种治疗方式对癔病可能是有效的。而武警总医院的纪小龙教授则认为,科学的前提是可重复性,他认为,没有行医资格的何斌辉不具备传授医学的资格。而著名的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则明确指出,江湖医生用来糊弄人的惯用说法就是治不好就怪你心不诚,而不是他的方法不行,碰巧治好了就是他医术高明。 结局回访 本报关于念力医学的报道见报后,何斌辉在2006年7月向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他在起诉书中称:《北京科技报》侵权,要求本报在相同的版面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且赔偿其精神损失费200000元。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在2006年9月28日作出判决:驳回原告何斌辉的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告何斌辉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法院递交上诉状,上诉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逾期不交的,按自动撤回。-文/本报记者 唐逸 |
表演蒙眼猜牌的大红(左)和马承杰(右) (图2) 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2 河北奇人蒙眼辨物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7日,河北《燕赵都市报》刊登记者赵永兵的报道,“灵寿农民培训孩子绝活,声称敢于叫板司马南”。报道称:河北有个名叫马承杰的农民,培训自己的儿子和两个侄女掌握了蒙眼辨物的特殊本领,而且他表示自己的绝活绝非伪科学,因此他叫板要挑战反伪斗士司马南,以证明自己并非靠障眼法行骗的江湖术士。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本报记者专赴河北,对此“奇人奇事”进行了调查采访。在石家庄某民办大学的招待所,记者见到了马承杰和他的两个侄女。 马承杰让两个孩子现场给记者表演了蒙眼摸牌、蒙眼读报和蒙眼猜牌。记者现场调查证实,无论是蒙眼摸牌、读报还是猜牌,如果马承杰“全程包办”,比如由他放置牌的位置,或者给孩子蒙眼等,表演往往就能成功,而一旦记者在中间“掺和”,两个孩子就什么也猜不出来,读不出来了。 结束石家庄的采访之后,记者采访了著名的魔术大师秦鸣晓、魔术研究家傅起凤以及受到挑战的司马南。秦鸣晓对马承杰所谓的特异功能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他说蒙眼辨物实际上就是魔术中的“心灵感应术”表演,最早起源于印度。傅起凤也表示,号称所谓有特异功能的,其实都是技巧和魔术,根本没有神人超人。 而已经多年不问“江湖事”的司马南也通过本报公开回应马承杰的挑战,要将科普反伪进行到底。司马南在本报刊登《司马南致河北农民马承杰的公开信》,邀请马承杰来北京当面表演,在科学家主持,严肃科学实验前提下,使自己开发的“超能力”得到科学的确证。(详见本报2006年4月19日《司马南重出江湖应战蒙眼辨物奇人》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绝技”,马承杰声称自己是在10年前,在白鹿泉疗养院偶遇一位东北胡姓高人,授予他蒙眼辨物绝技,此后又经过自己10余年潜心摸索,终有所成。 马承杰的理论是,每个孩子都有超能潜质,7岁到14岁的孩子只要经过培训,基本上都能具备蒙眼辨物、花色、图形,以及在屏蔽状态下识字的超常功能。他所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第一直觉,如此训练之后,孩子即便被蒙住眼,当扑克牌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只要集中精力,脑袋里就会出现扑克牌的形象。 记者调查:在现场调查中,记者发现,被蒙住眼睛的孩子只有当扑克牌正面对着自己的时候才能猜中牌的花色和数字,而且如果不让孩子戴上马承杰自备的眼罩,而是让他们的头套上记者的深色外套,或者不让马承杰发出可能带有提示信息的声音,则特异功能也立马消失。记者怀疑孩子在表演中通过某些方法偷看了扑克牌。而之后对魔术师的采访,也证实了记者的怀疑。傅起凤介绍,猜牌的方法有千百种,关键在于道具和技巧。其中技巧包括消息传递、蒙眼技巧,以及控制扑克牌排序等等。 结局回访 在本报对马承杰蒙眼辨物的骗局进行揭露之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采访,并制作了一期名为《人造奇童》的专题节目。该节目的编导于云波说,在去河北调查采访之前,他已经与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司马南以及魔术界的专家等进行过多次沟通,所有的答复都是明确的,“这种所谓的神奇本领,无非是借助某些魔术的手法来蒙骗群众的一种江湖把戏而已”。作为媒体工作者,于云波能做的就是真实记录行骗手段,以及通过专家来现场破解。只是这次的行骗事件让他感到最棘手的就是,某些人竟然把原本天真的孩子当做行骗的工具。 当马承杰蒙眼辨物的特异功能在节目中再一次“失灵”后,面对记者的问题:“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所说的蒙眼看物不过是借助魔术手法的一种江湖骗局而已,你会怎么想?”马承杰却还是一脸的无辜:“我觉得不是,我也说不清楚,这种本领的特殊之处我始终还是不明白。”-文/本报记者 刘慧 |
丘小庆激动地反驳对他造假的指控(来源:南方周末 姚远/图)(图3)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3 丘小庆《自然》杂志论文公布新发现 事件回放 2003年12月,丘小庆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种作为新型靶向性、特异性抗生素的杀菌工程多肽》的论文。丘小庆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菌素多肽ph-sa,它比目前最强效的抗生素都要厉害,并且具有“杀敌不杀我”的特殊功效。该论文发表前,丘小庆的所在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已签署了一份协议,将此技术转让给了后者。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随后的日子里试图将丘小庆论文中提到的“新型抗菌素(ph-sa)蛋白”在现实中还原,但始终没有成功。 2005年12月18日,曾经和丘小庆一起工作的新泰克工作人员寄给《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主编一封信,直指丘小庆的论文涉嫌造假,并要求撤销共同署名。2006年1月11日,本报率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2006年1月11日《中国学者《自然》论文被指造假》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丘小庆始终声称他发现的抗菌素多肽ph-sa是存在的。科学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还原的。对于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对他造假的指责,丘小庆认为那是一场商业纠纷的一部分。华西医院一位廖姓负责人也声称,新泰克公司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想把丘小庆搞垮。 记者调查:受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委托的西藏华西药业公司对ph-sa的真实性采取了全面的印证实验,结论却是:其杀菌功能并非所谓的抗菌多肽(ph-sa),而是制备过程中掺入的高浓度链霉素残留量所致。当链霉素残留去除后,ph-sa无任何抗菌活性。 此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的合作伙伴prophet公司又在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出具的一份正式的ph-sa药效报告中,发现实验报告结论与丘在该论文中所表述的完全相悖。 “ph-sa主要药效学实验”的直接参与者,四川省抗菌素生物研究所的张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论文摘要中的结论性内容与实验报告确实有点不一致。论文摘要显示,ph-sa的杀菌效力专一,对无关菌种无杀灭作用。而她的实验报告显示,虽然ph-sa对指定细菌有着强大杀灭效力,对其他无关菌种也有一定杀灭效力,证明了ph-sa并不具有“导弹式”的定向杀菌功能,更是证明了起杀菌作用的是残留在ph-sa中的链霉素所致的结论。 结局回访 在2006年的最后一周里,记者多次联系丘小庆和他的助手张杰,但他们的电话均无人接听,而记者在他们的留言电话中留言,二人也均未回话。在其后,记者采访了事件的另一方———新泰克公司的老总程世平先生。他表示,他们的合同是和华西医院签定的,买专利花了200万,虽然还有100万未付,但建实验室,买实验设备,雇佣人员开展工作,已累计花费了一千多万了,这些投资都打了水漂。 目前,他们已经向成都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要求判定专利转让协议无效,由于华西医院的律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了财产保全,而财产保全的最长期限是一年,因此,目前,所有的问题都还处于搁置状态。 -文/本报记者 唐逸 |
排毒基是科学术语包装骗人的伪科学。漫画/冷洁(图4)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4 排毒基能排身体毒素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生活》播出《生活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吗》的节目中报道,一种名叫“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的产品正在市场上热销。该仪器像一个普通电动脚盆,使用时往注满水的盆中放入双脚,加一些精盐,启动仪器,过了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绿色、棕色的絮状物质,据说就是从脚底排出的体内毒素。 据称,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离子能量泵分解的超强离子,从脚迅速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凭借其带负电荷的特性,强力通过细胞单离子通道,吸出长期在脏腑带有正电荷的药毒离子,再经血液循环系统,由足底毛细血管和毛孔排出体内。 但是《生活》栏目记者发现,即使不放入双脚,往水里注入精盐后让仪器空转,过一段时间同样会出现黄色的絮状物质。向专家请教后得知,这其实是个只要用高中化学知识就能戳穿的骗局,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解实验。精盐溶于水后形成了电解质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经过调查发现,广告中提到的多位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机构与事实不符。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声称:排毒基能帮助慢性病人走向康复,彻底杜绝并发症。体内药毒体外排,盆中黑色的、发亮的一些东西,就是体内的一些焦油,深绿色的絮状物质是胆囊、心血管、胃肠道、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一些毒素。 排毒基的宣传册则称,该产品由美国奥姆尼康集团生化实验室研制。美国华盛顿医学院院士,美国纽约医院病理研究室主任,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巴士巴博士(dr. basba)和芝加哥大学医学博士、1986年就在专业领域享有盛名的莱恩科妮娜博士(dr . leigh con-nealy)是主要研发人员。 记者调查:“排毒基”中的工作原理是精盐溶于水后形成了电解质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先是形成了深绿色的絮状物质,那是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会转化成棕色的氢氧化铁。 美国华盛顿医学院没有叫巴士巴的医生,他也没有医生注册登记。莱恩科妮娜只是一个普通的加州医生,1986年才获得行医执照,是芝加哥医学院毕业的,不是芝加哥大学。在奥姆尼康公司的网站上,也没有排毒基的任何相关信息。 结局回访 经媒体曝光后,郑州当地工商部门已经对 “排毒基”的经销点进行查封。一名“排毒基”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他的专卖店已关门,上一级经销商拒绝退货,他的产品已经全部“砸”在自己手上。目前“排毒基”产品的全国总代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关北里45号世纪嘉园———北京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电话已经显示为空号。-文/本报记者 孙燕燕 |
学习魔法石提高智商 漫画/冷洁(图5)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5 学习魔法石提高智商 事件回放 2006年4月,热心读者尹先生致电本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展销会上展出了一款名为“学习魔法石”的产品,该产品的宣传资料显示,“学习魔法石”可以提高智商和记忆力。 “学习魔法石”由神农(湖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据这家公司介绍,他们是加拿大神农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第一家独资公司。 2006年4月8日,记者在该产品的北京销售中心现场体验了“学习魔法石”,除了灼痛感并无其他感觉。当记者试图通过技术总监找到一位实验参与者,技术总监却以忘记了的理由拒绝了采访。(详见本报2006年4月19日《神奇学习魔法石是否存在?》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学习魔法石” 的宣传资料显示,“学习魔法石”经过纳米技术将二氧化硅合成,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提高人的智商和记忆力,缓解人脑的疲劳,现在主要是针对学生和脑力劳动者。 该公司技术总监介绍,该魔法石采用的是一种新技术,由加拿大的神农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的专家研制成功,该项技术已于2005年年末引入中国。并称,魔法石带在定神穴上,根据中医针灸原理,能通过激活特定穴位皮肤的vr1基因受体,产生分子连锁反应,改善大脑内部微循环,使大脑组织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物质及氧气的供应量。通过对这个穴位的刺激,激发大脑细胞活性,并且调动全身能量潜力汇注于大脑部分,从而达到提高智力和记忆力的作用,在学习时使用最有效果。 记者调查:记者试图联系加拿大神农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专家,却未找到该公司下属科学院的网站和任何资料。湖南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的销售部门的一位女士称,“学习魔法石”不在加拿大生产,生产基地在湖南,他们只是引进了加拿大的技术。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一位专家指出,在传统的中医针灸领域,没有“定神穴”这个穴位。306医院磁共振室一位专家称,人脑工作、学习最主要的就是氧分和糖分,能够改善脑部氧气供应量是好的,但不一定能够提高人的智力和记忆力。 结局回访 2006年12月18日,记者再次以消费者身份联络曾销售“魔法石”的神农(湖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门。记者得知,该产品仍然在售卖,销售人员仍然在以之前完全一样的原理蒙骗消费者。-文/本报记者 陈凡 实习记者 冯雪 记者 马佳 |
“金能量”(图6)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6 “金能量”是基因高科技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9日,《天府早报》发表了题为《揭开金能量谜团》的报道。该报记者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骁才联动出击,掀开“金能量”的“神奇”面纱。 “金能量”在他们的宣传资料上声称,“金能量,我国第一个健康开关产品”,并称该产品中所含的核酶(全能量)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治疗多项中老年疾病有治疗功效。 此外,宣传资料上还写着“热烈庆祝健康中国万里行来成都”,称只要成为“健康中国万里行健康百岁工程”成都工作部的会员,就会获赠这种价值45元的金能量,而成为会员后可免费或优惠参加健康体检等。 “金能量”被披露后的当天,成都工商局对其设在该市的两处办公地点进行了查处。同一天,被指刊登专版文章为其宣传的西安《健康导报》成都站负责人找到《天府早报》,称有冒用“导报”之嫌。 30日,两名自称《健康导报》和《医学导报》的记者来到《天府早报》,表示受托进行协商。同一天,《健康导报》西安总社经营部负责人潘云龙否认了报社曾做过“金能量”保健品的任何报道。 31日,西安《健康导报》撤销了该报成都站记者刘某的一切职务,并表示“金能量”保健品侵犯报社名誉权,他们将立即起诉对方。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金能量”在其宣传资料明确提出,该产品是中国华能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基因高科技产品。 记者调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华能集团北京总部一工作人员明确提出,华能集团主要是进行水电开发方面的项目,根本没有参与到任何医药方面的业务,而参与“金能量”的研制更是无从谈起了。 对于“金能量”资料中提到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曾耀辉教授为主的专家组”,该校生物系办公室潘主任表示,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前年已经撤销了。 已退休8年的曾耀辉教授对此解释说,1997年时,他所在的清华大学专家组把蚯蚓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转让给了山东华能药业。当时还没有核酶,现在的“金能量”核酶产品,是该药业集团后期的研制。转让技术后,自己没有参与过“金能量”核酶的研制,也不知情。郭骁才所在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小rna药物实验室处于国际最前沿,然而他不知道“核酶”已经“超前”用于保健品生产,这让他感觉不可思议。 不法销售商打着“健康中国万里行,健康百岁工程”的旗号推销“金能量”,然而“健康中国万里行”没有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没有经销产品的权利,该活动为其产品大做虚假广告宣传,其行为已违法。 结局回访 尽管“金能量”在成都、广州、合肥等地,均被当地工商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查处,但其虚假宣传并没有因此停止。据12月13日新华社电,上海老年消费者陈女士反映,自己服用“金能量龙心口服液”后晕倒,并被送医院急诊。 12月27日,记者上网搜索到某个刊登 “关注金能量,关注华能药业系列专题报道”的网站,该专题报道除了署名“《大众日报》记者”外并没有出现其他署名。但《大众日报》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报社从未做过“金能量”保健品的专题报道。 -文/本报记者 吴洣麓 |
保暖内衣能减肥润肤?(图7)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7 保暖内衣能减肥润肤 事件回放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某电视台一到凌晨就反复播放这样一则广告,称该内衣可以滋润皮肤,使干燥的皮肤变得细腻、光滑,内衣里含有胶原蛋白。而另一家电视台播放的内衣广告则说,自己的内衣可以塑身减肥。除此之外,在部分商场,记者也注意到,部分品牌还打出了“发热牌”,称内衣采用了特殊技术,具有自动发热升温的功效。 而另一某品牌这样宣传自己:“该内衣中的护肤棉是由角鲨烷、胶原质丝蛋白、稀酸单甘油酯三种天然成分构成的纯天然纤维”,“是可以穿的护肤品,……即使洗涤50次,仍有滋润的效果……” 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几个商场发现,部分保暖内衣品牌没有标明保暖率,同时也没有导购提及保暖率。而在北京王府井某商场的一款保暖内衣的吊牌上,标明其成分是“莫代尔”,究其材料,导购也说不出其中的所以然。 保暖内衣从出现就开始炒作各种“卡”的概念,尽管根据《针织保暖内衣行业标准》的行业标准,各种“卡”早已不能随便叫了,可是在调查的过程中仍然发现,各种奇怪的面料名称还是层出不穷。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某生产具有燃脂功能的保暖内衣厂商称,其内衣确实有燃脂的功效,这是经过实验得出的,穿上即有塑身效果,长时间穿着能够去除腰部多余脂肪并减少腿围,并有效隆胸提臀。 记者调查:朝阳医院内分泌专家李经主任表示,一件保暖内衣就能够减肥、燃脂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减肥产品,无论是药物还是器械,都要在检测合格、有效后,发布给业内人士,如医生等。而这些所谓的减肥、燃脂内衣是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认证的。 北京安贞医院的张医生称,胶原蛋白确实能够使皮肤保持弹性,但是保暖内衣中含有胶原蛋白即可滋润皮肤的说法不可信。皮肤的好坏和饮食、作息、遗传等内因关系较大,保暖内衣起不到改变内因的作用,能滋润皮肤更是没有道理。 业内人士透露,这样的广告宣传就是概念炒作。皮肤是不可能吸收保暖内衣中含有的养分的,如果胶原蛋白这么容易吸收,只要洗一水,保暖内衣上这些所谓的“有效物质”就都被洗掉了。而出于卫生考虑,消费者购买所有衣物后,都应先下一次水,这样皮肤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胶原蛋白。 结局回访 记者发现,尽管专家揭开了保暖内衣能减肥润肤的骗局,但是一些宣称具有减肥、塑身、抗菌等功能的保暖内衣仍然在各大商场销售。此外,无论是廉价品还是高档货,几乎所有的内衣都冠以“保暖”的头衔,而且新材料也层出不穷, 暖卡羊绒、莱卡、热力卡、魔卡、莫代尔、竹碳纤维等千奇百怪的布料名字让消费者感到一头雾水,但就是这些闻所未闻的新名词成为商家竞争的法宝。-文/本报记者 吴洣麓 |
“汉芯一号”中国造?(图8)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8 “汉芯一号”中国造? 事件回放 2006年1月17日,一举报人在网上指责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号”发明人陈进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加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举报信立刻引起了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视,成立的专家调查小组于1月28日开始着手调查工作。历经三个半月的调查,终于揭开了“汉芯一号”的造假内幕。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2002年8月,陈进从美国买来10片moto-freescale的56800芯片,找来几个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虚假的dsp芯片磨好后,陈进通过种种关系,通过专家鉴定。在宣传资料上,陈进称“两年跨越二十年,汉芯dsp将取代美国ti公司的高端dsp”。 记者调查:上海交大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中指出,陈进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汉芯一号”,是一款208只管脚封装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由于其结构简单,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为了在上海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在“汉芯一号”演示系统中使用了印有“汉芯”标识、具有144只管脚的芯片,而不是提供鉴定的208只管脚的“汉芯一号”芯片。调查表明,当时汉芯公司并没有研制出任何144只管脚的芯片,存在造假欺骗行为。 “汉芯二号”是受某公司委托定制的dsp软核,汉芯公司完成了设计实现,但核心技术不为其所有;“汉芯三号”是对“汉芯二号”的简单扩充,技术上与“汉芯二号”来源相同,由于缺乏必要的外围接口,不能独立实现复杂的应用。芯片实际情况与汉芯公司宣称的“已经达到国际高端的dsp设计水平”的说法不符,夸大了事实。“汉芯四号”是一款使用了其他公司中央处理器的单核系统芯片(soc),不包含汉芯dsp核,与汉芯公司向有关部委提交的项目文件中关于“汉芯四号”是双核芯片的陈述不符,存在夸大欺骗行为。 结局回访 专家调查小组历经三个半月的调查得出结论:汉芯系列芯片造假属实。5月中旬,上海交大发布通告,确认汉芯造假,决定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撤销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与此同时,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按照相关规定撤销陈进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记者连线了科技部及上海交大的相关部门,但是对方均拒绝再谈此事让记者到网站上看公告。-文/本报实习记者 冯雪 |
打着解放军牌子的“老军医” (图9)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9 打着解放军牌子的“老军医”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5日本报刊出《网上流行老中医》一文,指出各大门户网站都在登载一家号称专治牛皮癣、鱼鳞病、白癜风的“全国最大的皮肤病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的广告。 网站上介绍该院是“全军惟一一所集科研、临床研究为一体的从事基因测绘、生物生命研究的超大型最权威医疗机构”。并称“纪哲锋:62岁,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研究员。”还附了一张纪所长戎装照。 该网站推销两种药,号称是该研究所的独家秘方:“本系列药品为纯中药制剂,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副作用,但与普通的纯中药是不一样的。区别之处在于制作过程中渗入了基因疗法,即通过磁谱因子制作将中药内的有些微粒成分改变了,安全性比普通的纯中药更高,此法属世界首创。” 但经记者多方核实,网站疑点众多,只是打着“老中医”的名号在进行欺骗。(详见本报3月15日《网上流行老中医》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的网站上声称:该院是“全国最大的皮肤病研究机构”。 记者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并不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没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倒是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但是也没有一个叫“生物基因研究院”的研究所。搜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出来的全都是类似的广告网页。 该研究所的网站上,悬挂的前国家主席题词是改编自国家领导人给301医院的题词笔迹:“建设第一流的解放军总医院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甚至美术设计也是一样的:黄字绿底,背景是中国地图。 该网站推销的两种药,一种是专治牛皮癣、鱼鳞病的“丹神十八味欧曲丸”,一种是专治白癜风的“朴素白癜风丸”。但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基础数据库里均查不到这两种药,而用该研究所网站上公布的该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7808和z22024001查询,查到正式的药名分别叫“十八味欧曲丸”和“白癜风丸”,生产单位是中蒙制药有限公司和长春经开药业有限公司,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无关。 结局回访 2006年5月26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6家涉嫌违法医疗机构名单。北京市药监局表示,目前已从报纸、杂志、网络上发现多家涉嫌非法行医售药的医疗机构,均打着“中国”、“中华”和“人民解放军”的旗号,却从未经过相关机构的审批。 总后、卫生、药监部门表示,从未批准过这些以中国解放军为名号的研究院、研究中心,也从未批准过任何军队医疗单位在网络上宣传医疗疗效或卖药。除公布的16家涉嫌违法医疗机构外,10家宣传神奇疗效的医疗网站也已移送通信管理部门核查。 几天前,记者在回访中发现,通过互联网依然可以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等已经曝光涉嫌违法医疗机构的网站,并且没有对网站内容进行任何修改。记者拨打网站上显示的电话,显示为空号或不能接通。 而目前仍然使用类似手法行骗的医疗机构网上依然很多,记者粗略地搜索了一下,竟有52家之多。-文/本报记者 孙燕燕 |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出售爵位(图10)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10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出售爵位 事件回放 在本报将“中国管理科学院涉嫌3万元兜售院士”列为“2005十大科技骗局”之后,“兜售”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2月,有知情人向本报披露,一家名为“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的机构正在以2万元兜售“爵位”。(详见3月2日本报《兜售院士风波未了2万元买贵族爵位骗局曝光》一文) 向本报曝料的蒋地厚先生只是一名宜昌市武家岗区武临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医生。他在接到“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邀请参评“院士”的函件时,并没有狂喜,在受宠若惊后,更大的疑虑在心头升起了。他求助于本报,希望能了解一个真实的“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 记者在“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网站的“专家学者”栏目里发现,多达数页的简介照片中,几乎人人都戴着“博士帽”,其中不乏大学教授、医生、企业家,而更多的是乡镇乃至村一级的干部。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2006年2月23日,为了解内幕,记者进行了暗访。“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北京的办事委托机构———北京陆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主管张伟称:“只要中级职称以上,有突出业绩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可以申请。我们要审核一下申报人的资料,然后发到香港,由香港方面组织专家,给出评审结果。” 在“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函上,记者看到简介上介绍:“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成立于20世纪初,是经英国政府特别批准的社会性研究机构,与英国、美国及欧盟共同体等国家的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往来…… 记者调查:2006年2月23日,记者向香港教育统筹署进行了查询。香港教育统筹署的答复很明确:“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根本没在那里注册或临时注册,香港教育统筹署对“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一无所知。 同一天,记者联系了英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知道“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和香港皇室文化研究会,更没有与其有过接触。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终身贵族爵位”的授予必定由英国女王本人或女王委托的其他王室成员授勋,决不会授权给社会性的其他机构来操作。 经调查发现,“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的承办单位是一家名为北京陆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的公司。 结局回访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兜售院士的消息经本报披露之后,文章被转载1200余篇。该院是否还在继续兜售院士呢?记者再次拨通了该院的北京办事委托机构北京陆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但至截稿之日,一直无人接听,而且该院的网站至今也打不开。 -文/本报记者 吴洣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