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流通将迎来第一波,股市能否平稳面对?
根据有关测算,明年A股市场将迎来股改启动后的流通股规模第一波扩张,市场能否平稳承受新增流通股压力成为市场关心的焦点。悲观者认为,目前较弱的市场无法承接大量新增流通股上市;乐观者则相信,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并不意味着会增加实际供应量,因此全流通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可怕。到底谁对谁错?
二、恢复新股发行,A股市场能否走出边缘化之危?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吸纳新兴力量特别是蓝筹企业上市才能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才能激活市场,但也有人担心市场无法承担扩容的压力。两种力量碰撞的结局如何,是明年股市一大悬念。
三、人民币升值效应能否照亮股市?
2005年,人民币升值为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摆下狂欢盛宴,投资者收获颇丰,唯股市成为被热钱遗忘的角落。
2006,人民币汇率将按什么样的路径变化?它的目标在哪里?低位的股市在已大幅上涨的楼市和债市面前,无疑已具有一定的比价效应,它是否会成为部分热钱的目标?升值滞后效应会否刺激股市昂起牛头?我们期待着。
四、股市游戏规则借全流通改写?
全流通将改变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利益基础,也将改变股权市场上的游戏规则,全流通之下,企业重组无疑会呈现出全新的特点。
敌意收购等新现象会出现吗?举牌会否成为市场一道风景线?全流通会否引发一轮公司并购高潮?如果它真的出现,会不会出现人们见所未见的新特点?全流通带来的“鲶鱼效应”会刺激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或许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五、股市众机构谁人主沉浮?
证券公司曾经的奢华已成往事,监管层清理整顿券商的行动已持续两年,随着清理工作告一段落,券商能否重新崛起?面对QFII咄咄逼人的声势,国内基金公司能否沉着应战,而作为新兴力量的银行系基金能否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在高人眼中,机构兴衰沉浮或许有迹可寻;但对普罗大众而言,江湖很深,机构们持续的博弈战在新一年里会如何演绎,一定会有精彩的篇章。
六、双向开放会否开启新局面?
QFII加速进入应该没有悬念。在管理层的反复利弊权衡之中,QDII能不能最终获得放行?
如果QDII成行,面对已持续上涨的境外市场,人们还会有兴趣吗?又如何去控制境外投资的风险?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七、创业板建设能否突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列入国九条之中,管理层也一直在提倡。深市的中小企业板公司的股改已经提前完成,创业板已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题中应有之意,2006年,会有哪些实质进展?三板市场即将扩容,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场外柜台交易网络”。一个由各层次市场构成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政府的既定目标,它在2006年会有那些具体进展,人们极为关心。
八、金融创新还会有哪些好戏出台?
2005年,金融创新迈出了巨大的步伐。沪深交易所推出了创新品种权证,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短期融资券热透半边天,期盼已久的资产证券化也已启动,熊猫债券也开始了试点。展望明年,创新还会有哪些好戏上演?股指期货、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会否出台?ABCP等创新型企业融资工具还会成行?“T 0”、扩大波幅等交易制度能否有所创新?人们期待着。
九、金融衍生品交易所能否破冰?
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导权一直是各大交易所争抢的对象,而最新的消息表明,建立一所独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新的交易所将采取何种架构?交易所将花落谁家?上海、深圳,还是北京,抑或是出乎意料的另一座城市?
十、债市大发展突破口在何处?
短期融资券的巨大成功谱写了2005年债市最辉煌的篇章。企业债大发展的鼓点声声急,新的管理规定能否最终出台,并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抑或是在制度障碍无法突破的情况下绕道而行,开辟一个独具一格的中国企业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