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被外界誉为“原子弹”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报告》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历时1年时间炮制的重量级“榜单”――“2004年中国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排名”和“2005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排名”千呼万唤始出来。而此前外界的种种猜测,也随着该报告的出台而尘埃落定。
金融所所长李扬表示,由于国内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本次研究的任务不仅要为城市“号脉”,更重要的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李扬指出,城市“排名”靠后,并不代表着它的经济落后。
据了解,让地方政府最紧张的“榜单”是“金融资产质量排名”。李扬表示,这份对291个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的形象描述,完全是城市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存在,因为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而另一张榜单“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则解释了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排名不一的深层次原因。291个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榜单浙、沪、京三地靠前
测评报告显示,浙江、上海、北京三地在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金融资产质量排名靠前。在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年及2004年的金融资产质量状况的测评排名中,浙江省会杭州市拔得头筹,其城市金融资产质量雄踞全国之首,北京名列第12位。
浙江省的杭州、温州、绍兴、金华、宁波、丽水和台州占据了前10名的7个席位,江苏省苏州市名列第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克拉玛依名列第7、上海市则排在了第10位。东北三省的金融资产质量排名较为靠后,开封、宿州、黄冈、朝阳、绥化、商丘、驻马店、辽源、六安、铁岭等10个城市的排名最低。
经过记者统计,在291个城市中,金融资产质量为E级的占54.3%、A级以上城市46个,其中,AAA级城市20个。省会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状况普遍较好,排名前50的城市中,包括上海、北京在内,18个城市为省会城市。评级为D以上的大部分城市,2004年的金融资产质量较以前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呼和浩特,上升较快。但玉溪、乌鲁木齐、来宾、白银、大兴安岭、岳阳6个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出现了下降。
李扬指出,该报告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信贷资产质量和非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因而,贷款行业的分布及不良贷款的状况,成为金融资产质量排名的主要参考依据。报告显示,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始终排名在前,而黑龙江、吉林、辽宁、海南、江西等省排名始终在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金融资产质量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宁夏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区的金融资产状况始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排名却不靠前,正是由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外,通过研究发现,不少城市的位次在两年内发生了变化,说明各地金融资产质量状况并不确定,很明显地受到了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50大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榜单中西部排名靠后
李扬介绍说,经过海选,最终有20条关键因素进入了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的“复试”,但是经过最终的筛选,法治环境、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状况、金融部门独立性、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诚信、社会保障度按重要性,依次当选为金融生态环境要素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每一个要素的考评,最终形成了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排名中,上海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宁波、温州位列第二三名,并与杭州和深圳同时当选为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5个城市。北京排名第10位,位于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等级的第二梯队。
他指出,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情况相对特殊。北京的政府公共服务实际上偏重于为央企服务,而这对于北京金融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李扬指出,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北京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十分重要。
从全国范围来看,综合指数排名显示,中西部城市的排名相对靠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优良。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市场化程度普遍不高,政府干预经济较多,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较严重。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地区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另外,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执法难问题突出,缺乏社会诚信和金融违规等问题是造成中西部地区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
金融生态环境差异成因地方政府行为是关键因素
经过对各种影响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要素的考量,报告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是:“尽管造成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原因纷繁复杂,地方政府行为始终是构成其中的关键因素。”
李扬指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且,由于行政力量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地方法治环境、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等几乎所有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都强烈地受到地方政府的行为的影响。所以,李扬指出,要从体制上和机制上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关键在于转换地方政府职能。
报告指出,转换地方政府职能首先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地划分事权、财权及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另外,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应该以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为重心,要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国有资产管理之间的关系。要打破目前广泛存在的地区贸易壁垒,消除地方保护,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另外,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还要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尤其要加大执法力度,同时积极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将其列入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
北京金融生态为何没有拿到高分
中国社科院与央行共同打造的《2005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前天正式在京发布。北京在全国50家大中城市的排名中,位列第10,与台州、苏州、绍兴、嘉兴、无锡、东莞、南京、厦门、泉州、广州和天津共同排在金融生态环境等级的第二梯队。
通过对法治环境、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金融部门独立性、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诚信和社会保障程度等9项金融生态环境的考察之后,北京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接近0.8,总排名相对靠前。北京在上述9大影响要素中的排名分别为:第9名、第8名、第3名、第14名、第8名、第4名、第18名、第17名和第8名。
报告指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介服务发展充分、社会保障健全以及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因此,相应的,地方金融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经济基础等要素名列前茅。
但是,与上海相比,北京的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竞争力的软因素如企业治理、文化、诚信等不强。反应在报告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企业诚信的评价偏低。
金融所所长、该报告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的李扬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好的父母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参与过多,并不一定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他举例说,宁波、温州等地的政府,将权力充分下放,只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好。
名词解释
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
指由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其中,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彼此影响,“人”是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
金融生态概念是一个仿生概念,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