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顺义有“京郊粮仓”美誉,全区96%为平原,拥有耕地75万亩,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农耕。近十年,随着首都建设的日新月异,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顺义区转变思路,发展高新技术农业和生态环保农业,为此,农机服务中心提出“发展现代农机,服务特色农业”的工作原则,创出自己的新路,形成了北京农机看顺义的局面。
设施农业是都市型农业的领头雁
足球场大小、宽敞明亮的玻璃温室里,笔者看到一垅垅翠绿的西红柿秧苗,正盛开着黄色的小花。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智能化温室是今年刚建成的,除了蔬菜,还有花卉瓜果,有香蕉、盆栽的佛手瓜。
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智能化温室与普通瓜菜大棚有很大的不同,玻璃墙壁四周一扇扇大功率风扇,保证了室内温度常年控制在20度左右。头顶上的水帘向室内输送水汽,根据系统控制保证空气的湿度。除此之外,还有氩灯,它保证冬天或阴天作物光照不足时所需的光照;屋顶的遮阳网则能在阳光过足时自动打开,防止作物遭到暴晒;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调节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以保证作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灌溉也全部是由计算机控制,地管系统自动完成灌溉,高效、节水。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的温室使作物摆脱了自然的束缚,严格的控制不仅使作物的质量有了保障,生长期也缩短了。在这个大棚里,花卉的生长期由原来的120天缩短为95天左右,节约水、药、肥70%,利润增加了30%。
智能化温室是重点项目,是顺义区近年来大力发展和推广的设施农业。尤其是高端、高效、高辐射、规模化、园区化的设施农业,顺义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农民大力投资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生产。一般包括大棚、温室和现代化智能温室等。
2009年顺义区计划再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并计划从2009年始,每年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到2012年,力争全区设施农业达到10万亩,占农业总面积的20%,总投资预计22.55亿元。
“设施是条件、品种是重点、市场是关键、效益是核心”。根据该区的设施农业规划,以智能温室为主的园区将重点建成顺义国际鲜花港、高丽营承奥园等基地。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钱袋子”。设施农业对推进首都农业现代化,保障首都农产品供给,特别是保障冬、春季节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顺义区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方式与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农民不但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水果,还开始种植效益更高的花卉。
为了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顺义区农机服务中心在全区所有瓜菜园区又先后推广了一大批适合园田、草坪、花卉、绿化用的小型耕作、植保、修建、微灌等小型农机,使保护地耕整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北京顺义农机服务中心阎科长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人工卷帘需要半个小时,而电动卷帘机7、8分钟就可以把帘卷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省了人力。“这就是小农机械的好处,除此之外,它的安全性好、成本低,受到农民的欢迎”。另外,为了降低农民购机成本,他们还引进台湾技术,与台商合作成立了园田机械生产企业———北京元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园田使用的小型耕整机、喷药机和绿化用的草坪剪草机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为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绿色国际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直播技术降低扬尘50%
顺义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从2006年开始,顺义区开始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用进口的新型小麦免耕播种机和玉米免耕播种机,保证土壤不受大面积破坏和搅动。这两种进口机型可以在硬茬地上直接播种,这样可以降低扬尘50%。今年,顺义区根据本区的农业结构又引进了精良免耕播种机,第一批的65台已经全部到位,并且全部下发到农民手中。
为了有效治理农田裸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给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顺义区政府曾制定详细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计划。2003年以来已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具50多台(套),免费为镇、村改装玉米免耕播种机100台。在农机与农艺、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试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春、夏播玉米及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这项成熟技术已由机场和六环路周边推广到了全区。免耕技术还使农业生产成本普遍降低,仅机械作业费一项,每亩就降低了40元,让农民从中切实受益。
顺义在小麦玉米收割时,还特别重视秸秆粉碎技术,实现无秆燃烧作业,避免了污染城市周边空气。农作物秸秆覆盖,抑制了扬尘,还使农田土壤减少了风蚀、水蚀,增加了有机质。从2006年顺义区开始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生态环境得以大幅?改善。
优质服务确保零事故
据顺义区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科副科长刘秀琴介绍,在今夏的夏收、夏种过程中有3000台(件)农机投入使用,包括拖拉机、收割机、粉碎机等机械。其中有15家农机合作社投入顺义区21万亩小麦的收获。同时,区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对农机具购买的补贴政策,即中央与市里补贴50%,区政府补贴20%,农户支付30%,这一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户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
顺义区目前已形成区农机服务站、镇农机服务站、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四级农机服务组织。截至目前,全区拥有股份、合资、合作、个体、承包、中介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化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配件经销等服务组织320个,拥有各种农机具3500台(件),农机资产(净值)达到了2800万元,基本满足了本地区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年完成作业面积35万亩,占全区农机作业面积的70%。这些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内容已从传统粮食生产拓展到瓜菜、林木、畜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其中,最近几年为满足牧草生产的需要,还专门从丹麦、英国等国购进先进的播种机、割草机、打捆机、翻草机和青饲料收获机。
高新技术的农机化过程不仅包括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还包括引进学习前沿技术。顺义区政府定期组织农机科技研发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技术,缩小与外地的差距。研发人员掌握技术后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出适合顺义的农业机械。现在,农机服务中心下设的农机研发所已经研发了喷灌施肥机、葵花脱粒机、山药种植机、小麦收获机加装玉米收获割台、玉米收获机加装青饲收获割台等。今年成功研制设施温室电动卷帘机,并登陆北京市农机采购目录,在全区数十家花卉、瓜菜种植园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农机研发所积极推广园田管理机、植保打药机等设施农业机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推广温室卷帘机、园田管理机、植保打药机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达到4000余台,保障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实施。
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农机中心向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今年的夏收中,顺义区农机服务中心四项措施服务三夏生产,而且各级农机服务组织服务区域的已打破村域、镇域界限,实现了跨区县作业,服务形式大多以耕、耙、播、收一条龙开展服务。社会化农机服务体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流转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与机械化作业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为方便与农户沟通和提供快捷的服务,顺义区农机中心成立农机全程服务大厅,为用户办理机具交接、办理牌证、车辆保险等各项服务性工作;并协调机具生产厂家,向用户介绍机械性能、特点和操作要求。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极大地方便了农户。
针对农机作业中的安全检查,阎科长说:“我们整个区、镇、村、农户四个环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镇是安全作业的第一责任人。而且,我们农机中心以及组织区、镇、村等各级专门组织一套班子,包括设立安全员等,进行安全巡查与安全作业宣传。可以说,整个‘三夏’农机作业过程中,我们区没有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优质的服务和零起安全事故,使顺义区农机服务中心在2009年获得了“文明窗口单位”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