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凯资讯】
    中药材生产在中药产业链中居重要的源头地位,以中药材为对象的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药产业链主要由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中药知识产业等环节组成,它们在中药产业中分别处于基础、主体、枢纽、动力的地位,各链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且相互制约。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涨幅加大,据“中药材天地网”行业大盘指数分析提供的信息,从2009年3月份开始至今,中药材行业大盘指数升幅高达230.9%,常用中药材中升幅超过100%的品种达到151个。这就导致中药材生产下游链中的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产能下降的巨大压力,也导致了流通中掺杂使假、囤积炒作加剧,亟待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就中药材生产链发展状况来说,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进展还是比较明显的,已实现人工种植的品种约有300种,其中有48个品种已通过中药材GAP认证。人工种植品种在解决临床配方用药与中成药工业化生产原料药材供给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占常用中药材约2/3的品种尚未实现或末完全实现人工种植、养殖,还主要通过野生采集的形式生产药材。
 

2010-2015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投资方向与供需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这种生产形势对中药资源造成的压力很大。特别是中药工业化生产发展所使用的野生药材用量增幅很大,价格猛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重楼、石斛、冬虫夏草、川贝、贯众、羌活、独一味、白鲜皮、红景天、金果榄等。一些野生中药材品种在产区由常见,变成了少见,甚至罕见,面临濒危。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是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必须明确树立中药资源保护的观念。
 
    面对中药资源品种开发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当前十分迫切的是要大力加强野生中药材品种的保护及采取保护性发展的对策。在保护与发展中,积极推进野生中药材品种从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人工培植资源为主转变。这样才能既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又缓解中药资源保护的压力,以实现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