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凯资讯】
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山西省部分煤炭和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上明确要求,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要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加价。这意味着煤炭价格再次进入国家管制状态。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的市场化交易早已在业界启动。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便全部取消2010年度煤炭订货视频会等,彻底退出了煤电谈判。
时隔一年,发改委再抛煤炭限价令意欲何为?煤炭价格此轮的上涨恐怕是国家打压煤价的直接原因。目前已进入冬季采暖期,但山西等地的电煤库存量仅为10万吨,仅够10天之用,电煤局部偏紧导致火电企业预计全年损失达1亿多元。
难怪“煤超疯”现象会在业内上演。但除却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等常态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人为因素在起作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避免因煤价上涨带来的电价上调已成为调控的当务之急。
很显然,国家发改委早已运筹帷幄,那就是通过控制煤价来控制电价,进而控制当前物价的上涨。煤炭限价令初衷虽好,然而胜算几成?笔者认为,有几大问题尚待商榷。
煤炭价格能否控制住就是一个问题。我国煤炭企业分布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偏低,即便一些大型产区或央企出于“讲政治”的需要会率先降价起到表率作用,但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还会继续走市场化路线。笔者认为,国家很难从整体上控制煤价,双轨制在短期内或仍将存在。
2011-2015年中国煤炭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其实,煤炭限价令也并非是新鲜事物。早在2008年,发改委就曾出过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要求全国煤炭生产企业供发电用煤矿价一律不得超过最高限价。但限价令实施之后,秦皇岛煤价仍持续上涨,最高涨幅为70%。“越控越涨”的怪圈让煤炭限价令成了一纸空文。此次再抛限价令,会不会重蹈2008年的覆辙?
如今,中国经济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独善其身”,煤炭行业也是如此。近日,澳洲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上涨至111美元,较秦皇岛、大同优混煤价高41元。国际煤价大涨,国内煤炭价格的后期走势仍然如箭在弦。
即使煤价成功“维稳”,电价上调还是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在限价令面前,煤企肯定不会欣然接受,他们或减少合同电煤的占比,或提供劣质煤来应对。受供需关系影响,“电荒”的现象或许会再次发生。
笔者了解到,除华煤集团、中煤等煤炭企业为央企外,其它煤炭企业均为地方企业,而五大电力集团则均为央企。在煤电二者的博弈中,地方企业肯定不会轻易让利于央企。
客观来讲,火电企业亏损也并不完全是煤炭涨价造成的,还存在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将业绩亏损的压力转嫁给上游供应商也是不合情理的。
看来,一旦“煤炭限价令”不能预期实施,“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显现,位于产业链下游的电力、冶金等行业均将面临涨价压力,国家控制通胀的意图就不能实现。政府调控这只“有形之手”也显得没有力量。
毋庸置疑,政府在调控物价上涨上决心很强烈,部分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但在煤电价格的调控上却迟迟不能如愿。煤电联动合同规定,当煤价上涨致电价上调,涨幅的30%由电企负担,剩余70%则由国家埋单。表面看来,政府的强势介入将缓解电企的亏损,但煤电联动合同几次出台均遭搁浅,到头却来个了煤炭限价令。几个回合下来,受伤的恐怕不止是煤企、电企,最终还是老百姓的利益。
“煤炭限价令”虽好,但如果不具有操作性,那就是国家的一厢情愿,无异于掩耳盗铃。那么,“煤炭限价令”的出台是不是一场没有充分估值的“豪赌”?笔者认为,这只是基于当前通胀压力出台的一项临时的干预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达到调控物价上涨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回归市场的理性才是治本之策。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周洪博)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