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乳制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到进口和国产方便面中检出有害物质,再到白酒塑化剂风波,2012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可谓接踵而至,光明乳业(600597,股吧)、红牛、思念、亨氏、酒鬼酒等著名企业纷纷卷入各种质量门和安全风波。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事件频发的症结和原因究竟何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究竟怎样?应如何全面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食品企业又该往何处去?
    企业诚信问题凸现
    “盘点这些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时,消费者会发现尽管原因复杂,情况不一,但总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诚信问题凸现。”著名食品安全与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错再错,不能说是不知而是没有真正重视,疏于严格管理,或者说就是故意为之。”董金狮说,双汇集团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事件就是典型一例。“去年双汇瘦肉精一事曾经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也对企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今年又出事,实在说不过去。白酒出现塑化剂问题也是诚信问题,因为此前不少白酒企业已经知道了塑化剂超标问题,但是企业都不说、都不愿意站出来解释,总认为法不责众,结果风波爆发后整个白酒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业内专家介绍,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可概括为“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这也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权威描述。“但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不信任,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全社会持续而强烈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燃点"很低,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人关心。”一位从事了30多年食品研究的专家痛心地对记者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极大影响了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显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个人,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孟素荷指出,据统计2011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有6.2万人,死于食品安全的不到200人,且80%为家庭食物中毒,不足交通事故的1/300。“但食品安全引起的恐慌及震荡却远远大于交通事故,事实上信任危机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危机。”孟素荷一语中的。“食品生产经营中的不诚信不仅表现在使用违禁物质、故意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表现为违规操作造成安全隐患。”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在今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曾这样表示。
    重铸诚信的道德底线
    “一些生产经营者只顾追求物质利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成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室主任张云华认为,对食品从业者而言,道德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现在暴露出很多匪夷所思的问题不是技术、规则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亿万人生命和民族未来,如果企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没有资格生产食品。要重获消费者信任,企业家体内就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因为安全的食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卫祥云认为。
    这样的呼吁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共鸣。“食品安全需要法制与规范,但更离不开从业者的道德。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最根本的是靠企业自律。食品生产、经营和科技的方方面面都应当讲道德底线。”我国最大的饮料企业杭州娃哈哈的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的看法代表了许多有责任感企业的共识让老百姓安心消费不仅是食品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尊敬的最直接方式,而这样的认识正成为食品行业的集体意识。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质量体系建设,该遵守的必须要遵守,同时为避免恶性竞争引发安全问题要合理分配财力和利润,进行公平有序竞争。
    落实主体责任建信用强国
    “我国要成为标准、质量强国,更应成为信用强国。”专家表示,诚信是食品企业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灵魂,目前国家不断加强监管,媒体监督力度空前,社会民众对食品企业“零容忍”,这些都促进了食品行业从严自律提升安全水平。
    今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宣传周的主题就是“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和专家围绕共同培育诚信基因话题进行了探讨和深入分析。“首要的是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力度。”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张靖认为,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还要加大信用分类监管力度,创新信用分类监管的方式和考核方法,提高监管针对性。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认为,食品企业要认真落实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先进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应加强追溯体系建设,促进诚信基因培育”,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认为,加强追溯体系有利于构建市场倒逼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地定位,第一时间查到祸根,迫使生产者落实生产责任,强化源头管理。
    “人源性因素正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风险点。”近日问世的我国首份《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称。该报告是教育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重点资助的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20多位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报告负责人、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吴林海分析,这种风险的由来从根本上讲,和我国农业及食品行业发展阶段等特点有关,分散的个体小农户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主体。
    “由于食品安全监管不可能做到"一对一"、"人盯人",因此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就成了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专家强调,如果不讲良心,道德底线崩塌,再严格的监管也难守住食品安全。“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一勺奶、一口菜维系的不仅是人的生存,还有无数家庭的安宁。考虑消费者的情感,摸着良心产销食品,什么时候这样的自省发自从业者内心深处,消费者就可以吃得放心了。”专家强调,要让良心行业做放心食品,还得从”心”字入手,诚信不仅是政府监管工程和企业自律工程,更应该是情感和道德工程。

2012-2016年食品着色剂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