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价格高涨使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在部分地区甚至还引起了市场恐慌和社会动荡,粮食强国美国也未能幸免。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矛头指向发展中国家,美国总统布什甚至把导致粮食危机的主因归咎为印度和中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印度商业国务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不无调侃地说:“布什之所以出名绝非因其在经济学方面的造诣,布什再一次证明他完全错了。”
拉梅什的话并非臆断。据印度《商业旗帜报》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全球食品市场报告说,印度的谷类食品消费量预计从2006年-2007年的1.931亿吨增加至2007年-2008年的1.973亿吨,增幅为2.17%;而美国同期的谷类食品消费量从2.776亿吨增至3.104亿吨,增幅高达11.81%,同期美国占世界谷类食品消费量的比重从13.46%升至14.74%,而同期中国粮食消费比例却从18.53%下降至18.48%。不难看出,布什的论调颇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商业旗帜报》用寥寥几个数据就成功反驳了布什的观点,如果对此次粮食危机演变的脉络稍加分析,布什的结论似乎更无从立足。农业权威人士指出,此次粮食危机从出现、发展到凸显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究其主因无不与发达国家的有关政策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应该对全球粮食安全承担主要责任。
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长期的农业补贴政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严重扭曲,极大冲击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全球粮食库存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危机发展阶段,即2006年10 月以后,石油价格飙升,农业燃料和化肥等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导致粮价大幅上扬,更严重的是,石油价格上涨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汽车与粮争地、与人争粮愈演愈烈,粮食供给量锐减,间接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在危机凸显阶段,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金融动荡,投机资本看准全球粮食库存量下降的趋势,大量涌入粮食期货市场哄抬粮价乘机渔利,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的失衡状态。因此,单从此次危机形成的直接成因看,把引发粮食危机的矛头指向发展中国家似乎毫无道理。
实际上,此次全球粮食供给失衡还有着长期的、更深层的动因,而这些动因也与发达国家一边倒的农业和贸易政策有关,例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农业结构调整。联合国新任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奥利维耶· 德许特就指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严重低估投资农业的必要性”,迫使那些承受国际债务的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粮食自给为代价,改种用以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导致其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此外,发达国家的农业资本化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也不容低估。最近几十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资本化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渐形成强大且集中的粮食集团和联合体。一方面,这些集团垄断全球粮食生产投入环节,使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性投入逐步集中,正如德许特所言,美国孟山都公司和陶氏公司等大企业掌握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种子、化肥和除草剂等产品的专利权,他们从中攫取“暴利”,却让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生产者买不起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制约;另一方面,这些集团还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多数在资金和技术上不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被迫拱手让出国内农产品市场,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从经济层面看,任何商品价格的变动都与供需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此次粮荒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交织,表层原因和深层结构性因素混杂,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促生了危机。如果把粮食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仅仅归咎于少数几个国家的消费量增加未免有失偏颇。真正理性的态度应当是从表象看动因,对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根源进行反思。
导读:最近一段时间,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价格高涨使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在部分地区甚至还引起了市场恐慌和社会动荡,粮食强国美国也未能幸免。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矛头指向发展中国家,美国总统布什甚至把导致粮食危机的主因归咎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