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究其原因,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作用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农产品涨价并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
统计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另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8.8%。
而在各类农产品中,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则格外抢眼。调查表明,上半年,畜牧业产品价格涨幅达到15.8%,远远高于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产品价格5.1%、4.5%和3.3%的涨幅。而在畜牧业产品中,生猪生产价格更是涨幅惊人,同比上涨20.5%。此外,肉牛生产价格上涨7.3%,活羊生产价格上涨8.7%,家禽生产价格上涨14.1%,禽蛋生产价格上涨14.3%,奶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5%,毛绒类生产价格上涨5.3%。
应该说,以畜产品为龙头的农产品涨价主要源于饲料价格的上涨,而饲料价格的上涨又与国际、国内市场对于玉米等工业用粮的需求迅速扩张有关。
据了解,由于天气原因,去年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也推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国内用玉米生产乙醇的项目也大量上马,玉米供应一时紧缺,价格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迅速上涨。而早在几年前,由于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也使大豆价格开始上涨。去年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更是一路猛涨了30%。
就国内而言,虽然我国粮食有望连续四年丰收,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用粮需求增长迅速,粮食价格不断看涨。
有学者认为,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是对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被低估的一个纠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目前的粮价只相当于1985年时的水平。这期间,其他物价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粮价这么多年不涨,这对农民是很不公平的。
同样的判断也出现在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分析上。
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力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当然,农产品涨价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一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力;二是可能带来通胀压力。但从涨价以来的市场反应看,这些担心都在可控的范围内。目前国内粮食储备充足,供应不存在短缺。一旦市场价格过高,政府完全有能力开仓平抑。而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提高低保标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事实上,眼下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农民从农产品涨价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去年粮价上涨发生在11月之后,而以河南、山东等为主的产粮大省在去年10月下旬就已经完成夏粮收购任务。粮食丰收且价格上涨,但利润主要留在了流通环节,农民们从中获利不多。面对连续第四年夏粮丰收,“谷贱伤农”的担心似乎大可不必,但要保证农民从上涨的粮食价格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恐怕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有经济学家指出,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条农民致富最为便利的途径。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的收益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自然会上升。而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减少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
农产品价格上涨确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需要指出的是,保证农民们从农产品涨价中获益与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恐怕还是两个概念。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不论是猪肉还是粮食,决定其价格涨跌的关键只能是供求关系。市场供求短期失衡导致的价格上涨并不能推动农民致富。
上半年,我国夏粮单产又在高位上提高了1.1%,但在高亩产的背后却是一个极低的收益率。农业单产换算成人均收益就会所剩无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劳均耕地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人7亩左右减少到不足4亩。目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仅为日本的1/5。韩国农民的人均土地规模也是我国的3.5倍。数量如此众多的农民,数量如此有限的土地,单靠简单的农产品涨价就想让农民们富起来显然不太容易。
长远来看,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减少农民,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在这方面,上半年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应该说是一个好消息。而不久前重庆市允许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的举措更加值得期待。(孙志强)
导读: 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究其原因,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作用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农产品涨价并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 统计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