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被喻为经济的“血脉”。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运行受阻,各地如何打通金融“血脉”,成为经济能否及时恢复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
中国银保监会4日举行发布会,北京、浙江、广东三地银保监局负责人介绍了当地银行保险业助力复工复产,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相关举措。
“输血供氧”
疫情之下,中国外贸受冲击不小。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坦言,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疫情发生后,广东不少外贸企业出现了现金流紧缺现象,急需“输血供氧”。
为此,广东银保监局引导当地银行业积极推出“贸融易”“跨境贷”“出口通”等创新产品支持外贸企业,同时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推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分行安排100亿元(人民币,下同)抗疫专项贷款额度,不断加大针对外贸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保障力度。
据统计,截至4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不含深圳)外贸企业金融支持实现了“三增两降”。即外贸企业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9%,贸易融资总量同比增长76%,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企业户数同比增长22%;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约0.4个百分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同比下降3.34%。这大大减轻了外贸企业成本压力。
一系列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下,广东外贸正逐渐止跌。4月份,该省货物进出口总额5491.0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较1—2月份大幅收窄10.3个百分点。
线上寻机
疫情之中,不少行业借科技“加持”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的浙江,线上金融更是蓬勃发展。
“这次疫情带给我们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发展线上金融是危中之机。”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如是说。
包祖明表示,浙江银保监局抓住该省数字化转型契机,全力推广应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汇集了54个省级部门的海量数据,覆盖信贷调查环节70%的所需信息。原本线下至少需要数日才能完成的贷前调查,客户经理依托平台仅需几分钟即可实现,无需实地走访。
截至4月末,上述平台已覆盖了浙江省市县三个层级的193家银行机构、8000余个网点,累计数据调用量500余万次,涉及企业近30万家,依托平台直接完成的授信超过1400亿元,其中在系统上直接实现银企对接的授信超过700亿元。
严防风险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金融风险形势也面临新挑战。对于银行业而言,部分客户经营困难导致贷款逾期和违约情况增多,不良贷款有一定上升压力。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回应说,在去杠杆、治乱象、回本源、强服务、防风险的监管路线图指引下,北京银行业有足够风险吸收能力应对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他介绍,当前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整体资产规模合计超过28万亿元,一季度末北京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6%,截至4月末为0.61%,在全国表现领先。
预计今年上半年疫情对北京银保监局辖内银行业利润的影响约为两个百分点,对全年利润受影响亦接近两个百分点。但通过存量挖掘、加快风险处置,北京银行业保险业对风险的吸收和化解是有拨备、有存量的,能够经得起疫情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