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低端彩电厂商几年来历经艰难。

  需要指出的是,在高端电视和数字电视时代,日本和欧洲几大电子巨头数十积累起来的模拟电路IC设计经验作用不大,而他们依靠几十年经验累积的电视IC设计壁垒也被打破 。数字电视关键的MPEG解码、缩放器、OSD等都是小型IC公司的专长,MPEG解码领域,台湾的DVD机IC厂家扬智、联发科和美国的卓然都擅长MPEG解码,缩放器更是LCD控制IC厂家的专利。电子巨头也要和这些小公司联合才能推出数字电视尤其是LCD-TV的整套解决放案,索尼的WEGA引擎、松下的GIGA等电子巨头门引以为傲的东西开始贬值。技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产业上游资源才是制胜的关键。

  为了全面了解和把握高端电视与数字电视产业链,为了有利于国内企业整合全球上下游厂商资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推出了《2004高端电视(含数字电视)市场和产业链研究报告》。

  该报告全面分析高端电视与数字电视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 跟踪全球相关厂商在高端电视与数字电视方面的产品研发、技术进展和市场表现;为了深入了解彩电产业链,方便相关企业选择产业合作伙伴;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深入挖掘高端电视与数字电视相关企业的有关数据和资料,翻译整理国外相关报告和文章;经过汇总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2004高端电视(含数字电视)市场和产业链研究报告》。该报告全文280多页,17万字,包含约300余幅图表资料。

  该报告是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继《中国手机产业链研究报告》、《全球(及中国)3G市场及产业链研究报告》之后,又一部深入分析3C产业的大型研究报告。(彻底调查)

  报告内容摘要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低端彩电厂商几年来历经艰难。低端电视的同质化导致利润微薄和价格战。中国彩电行业没有掌握上游资源,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模拟电视IC的设计需要庞大的资金、人力、时间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半导体工业的支持,国内缺乏足够的半导体工业支持,所有企业都不愿意在技术方面投入人力、资金和时间。任何一台CRT电视的设计都是依照国外蓝本设计的。中国的彩电企业只是集中于产业链下游的大规模组装工业。因此低端彩电高度同质化,价格战就在所难免。

  由于出口的拉动,使得国内彩电厂商刚有所好转,但2004年原材料的上涨又让中国彩电业面临艰难。低端彩电的关键元件是玻壳、偏转线圈、钢铁和ABS工程塑料。而这四者的价格都在上涨。玻壳的主要原料是玻璃,大部分玻壳企业都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中国有第一大市场还有廉价劳动力,而玻璃的采购也通常是国内采购。因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汽车行业的火爆,玻璃的价格一直在持续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自然会反映在其产品上,玻壳的价格也缓慢上升。偏转线圈的主要原料是铜,铜价是一路高涨,从2004年初开始到2004年3月初,铜价上涨了30%,伦敦金属交易所最高报价达3055美元/吨,是8年来的最高。ABS工程塑料则以石油为主要原材料,石油价格受伊拉克局势不稳定因素刺激,一路狂涨,其间曾经达到21年来的最高。而未来伊拉克依然严峻,石油输出国组织依然限制石油产量。石油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石化行业必然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来提高ABS的价格。钢材的价格同样一路上涨,房地产、基础设施、汽车工业都呈现高速增长,国内钢材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

  与低端彩电相比,高端彩电注定是利润丰厚的。低端彩电的毛利率在8%以下,高端彩电的毛利率至少在15%以上。受够低利润困绕的中国彩电企业毫无疑问要从高端突围。

  高端彩电市场成功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对上游资源的掌握,另一个是对品牌资源的掌握。而渠道资源和低人力成本是非关键性因素。

  高端彩电的上游资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高端彩电的上游资源是少数厂家拥有的,资源稀缺且进入门槛高。国内企业几乎没有掌握上游资源,而国外品牌则至少掌握一项上游资源。


高端彩电上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国内彩电企业面临的困局在于上游无法掌握关键元件,下游无法和国外大品牌比拼品牌形象。引以为傲的渠道优势和成本优势又在大城市难以凸显。于是国内彩电企业找到了一种新的突围方式,那就是炒作概念,力求改变以前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强调进口元件的形象。一时间高清、数字概念满天飞。

  事实上,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联合上游企业或者利用资本操作收购上游企业,如果都做不到,还可以联合下游企业,以求在采购上游资源时获得更多的优惠或话语权。最佳例子就是TCL与Thomson的合并。2003年11月3日,TCL与Thomson签署了一份令全球彩电业同行深为关注的战略合作意向书。根据这份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合并彩电和DVD业务及资产,在这个基础上,组建全新的TCL-Thomson电子公司。TCL-Thomson公司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及销售彩电及DVD产品,彩电年产能将达到2200万台以上,年销量为1800万台,约占全球彩电市场份额的15%,从而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

  虽然Thomson没有任何上游资源,但是两者联合构成的庞大市场是每个上游厂家都不能小觑的。5月18日,TCL多煤体事业本部在广州召开了“开启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新时代发布会”,宣布联手全球重量级 TV液晶屏供应商和国美、苏宁、永乐等全国最大的电器连锁零售商,掀起大屏幕液晶电视普及高潮——从当日起。全线下调液晶电视价格,大屏幕液晶电视突破万元大关,价格下调幅度达到30%。

  虽然TCL根本没用LCD-TV专用面板,但是这个举动证明TCL对自己获得上游资源非常有信心。立刻康佳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2004年6月1日,康佳组团到访台湾唯冠和东元,试图与东元建立LCD-TV和PDP的合作关系。

  实际上有很多可以合作的伙伴,例如华映的母公司大同,彩晶的子公司瀚斯彩丽,广辉的子公司的达辉、专业的显示器代工厂瑞轩,专业PDP代工厂家声宝,专业的LCOS代工厂家歌林。

  需要指出,在数字电视时代,日本和欧洲几大电子巨头数十积累起来的模拟电路IC设计经验作用不大,而他们依靠几十年经验累积的电视IC设计壁垒也被打破。数字电视关键的MPEG解码、缩放器、OSD等都是小型IC公司的专长,MPEG解码领域,台湾的DVD机IC厂家扬智、联发科和美国的卓然都擅长MPEG解码,缩放器更是LCD控制IC厂家的专利。电子巨头也要和这些小公司联合才能推出数字电视尤其是LCD-TV的整套解决放案,索尼的WEGA引擎、松下的GIGA等电子巨头门引以为傲的东西开始贬值。技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产业上游资源才是制胜的关键。

  转移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CRT背投

  CRT背投已经是美人迟暮,廉颇老矣。市场和CRT背投的特性都决定了对CRT背投的投资热度逐渐下降。 CRT背投的主要成像元件是CRT投影管,类似于一个小显象管,通常是7英寸。CRT投影管必须是3只,并且为了维持足够的清晰度必须不小于7英寸。这就决定了CRT背投的厚度肯定比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背投电视都要厚,都要体积大。其7英寸的显象管决定其清晰度比其他任何一种的背投电视都要差。原因很简单,越小的显象管其荧光粉点距离越难做窄,分辨率就越难提高,如同LCD显示器一样,越大的显示屏越容易提高分辨率。CRT背投比其他任何一种背投寿命都长,但是CRT背投的三个投影管不可能有一样的老化速度,其老化程度必然不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CRT背投的寿命并不比其他种类的背投好太多。CRT背投另一个致命的缺陷是无法直接对应数字信号,虽然中国数字电视的地面传输标准迟迟不定,但是数字电视是大势所趋,厂家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其他任何一种高端电视则都可以直接对应数字信号,无须经过数字模拟变换,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显示性能。CRT稍微占优势的地方是它的投影管自己能够发光,不需要外加光源,因此散热、稳定性、寿命上都要比其他任何一种背投好。

  但是CRT背投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在彩电企业没有能力进军其他背投领域之时,CRT背投还是众多彩电企业高端电视的主力。彩电企业一方面抓住其他形式背投需要灯泡的弱点大肆攻击,另一方面加紧阵地。CRT背投最大的优势是低价。不过对厂家来说,低价格通常意味着低利润,因此对厂家来说这并非是个优势。CRT拥有市场并不全因为价格低,主要是其他种类的高端电视的特性给CRT背投留出了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就是38英寸。

  38英寸电视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PDP方面,虽然日立有36英寸的PDP推出,但是全世界也只有日立和富士通合资的FHP能够提供36英寸PDP面板,36英寸PDP面板的价格与其尺寸不成正比,再加上担心将来LCD-TV侵蚀36英寸市场,所以36英寸PDP面板产量相当低,而36英寸PDP则很罕见,以致于中国大陆几乎没有销量。而LCD-TV因为6代线产能要等到2005年年底才能大量开出,暂时无法提供有足够价格竞争力的LCD-TV面板。LCD-TV也很少出现38英寸或40英寸产品。38英寸的CRT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性能优秀的38英寸显象管产量相当低,并且价格比较高。而对38英寸彩电的家庭用户来说,电视的显示质量是首要的,虽然市面有2000元的38英寸彩电,但是很少有家庭用户购买,大部分都是工程机。而DLP、LCD、LCOS背投很少有38英寸产品,因为38英寸很难发挥DLP、LCD、LCOS的潜力,其价格与尺寸不成比例,消费者也担心灯泡的寿命。综合来看,CRT背投最大的市场就是38英寸。而38英寸彩电销量最大的也是CRT背投。

  下表是中国38英寸彩电自2003年7月以来每月十大畅销型号的汇总,其中长虹的CHD3891连续8个月排名销量第一,而前五名中有3款都是CRT背投,显示出CRT背投在38英寸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38英寸彩电自2003年7月以来每月十大畅销型号汇总

  在38英寸以上领域,CRT背投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CRT的价格优势对消费者来说几乎没有诱惑力。因此38英寸以上CRT背投价格持续下降。东芝43英寸CRT背投43S6C和43VP7C价格都是7000元人民币,43VP8UC则是8000元。长虹43英寸CRT背投HP4390和51英寸CRT背投都是8000元人民币。创维43英寸CRT背投43PTV300S价格是7000。51PTV300S价格是8000。而半年前,43英寸CRT背投基本固守10000元关口,51英寸CRT背投则固守11000元关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LP背投

  DLP有六大优势。一是全数字化,拥有最高的信噪比。DLP可以直接显示数字视频信号,不象CRT显象管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才能处理。二是色彩丰富,三片DLP系统能够获得4.5亿种颜色。通常CRT电视是1670万色。三是对比度亮度高,其采用反射式设计,而LCOS和液晶都采用穿透式设计,光线必须经过成像元件,光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穿透式设计以来偏振光,仅此就浪费了50%的光能,对比度和亮度大大降低。DLP投影的亮度可以高达5000ANSI,而LCOS和液晶投影能做到1000ANSI就已经很高了。对比度方面,DLP投影可以轻易达到1000:1,LCD投影通常是500:1。四是无缝图象,因为DMD镜片距离只有1微米,边长只有4微米,也就是说像素间距只有1微米,像素填充比大于90%,而LCD的液晶分子制造的像素填充比低于80%,光机放大后会出现网格效应,而DLP不会。五是长寿命低功耗,因为反射式设计,光能利用效率高,因此很少热量产生,DMD的寿命大幅度提高,可以保证95年的寿命,这让显象管也无地自容,而DMD的铰链系统则可以连续工作1.7万千亿次,也就是说连续工作1995年都不会出现问题。LCOS和液晶都采用穿透式设计,蕴涵热量的红光必然穿透液晶板和LCOS板,导致其寿命下降,都不会超过10年。六是体积小,重量轻。单片式设计使DLP背投可以大幅度缩小纵深,70英寸最窄的已经做到17.4厘米。和PDP相差无几。

  DLP缺点是清晰度比较难提高,其独特结构决定其在一定尺寸的前提下清晰度很难超过2000线,不过1000线的清晰度就已经很令人吃惊了。目前其清晰度最高是1.1英寸的2048*1152,已经到了极限。DLP因为反射结构,因此光亮均匀性比较差。DLP另一个缺陷是德州仪器拥有DMD的全部专利,不会对外转让或出售,只有德州仪器一家能够生产DMD芯片。价格大约是300美元,是最贵的成像元件。

  DLP需要使用灯泡,虽然被CRT背投厂家攻击为缺点,但实际不是,DLP背投的灯泡寿命在6000-8000小时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平均每天看5小时电视,可以看3年半到4年半。而CRT投影管在4年半后也开始老化。4年后必然出现更高性能的电视,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换电视的可能性非常大。

  DLP背投是目前性能最全面的背投电视,无论是图象质量、厚度、价格还是寿命,LCD背投和LCSO背投都无法与其抗衡。而PDP的价格一般都超过同尺寸DLP背投5000-20000元,并且低价格的PDP图象质量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如DLP背投。

  43 英寸市场是DLP背投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尺寸的市场中,DLP主要的竞争对手是LCD背投和PDP。LCD背投虽然理论上清晰度高,但是实际图象质量不如DLP背投,也不如DLP背投灯泡寿命长,部分还有风扇噪音。而价格通常要高大约3000-5000元。未来即使价格相同,LCD背投也无法与DLP背投抗衡。而PDP的高性能是背投所达不到的,PDP小体积和超薄也是背投无法企及的,PDP依靠这些优势获得了部分市场。而LCOS背投的主要优势是高清晰度,在这个尺寸的市场无用武之地,并且价格超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不高。46英寸或50英寸市场也有DLP背投一席之地。这个尺寸主要是PDP和LCD背投,PDP的价格要高出DLP背投大约8000元,LCD背投则图象质量则和DLP背投相当。不过随着华映福州基地产量加大,46英寸PDP价格必然稍微下降,对DLP背投和LCD背投都是威胁。

  未来在LCOS标准化之前尽早占领市场,也为了打败LCD背投,德州仪器必然降低DMD芯片的价格,未来DLP的价格优势将更明显,DLP的前途将更加光明。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LCD背投

  LCD背投电视则相当罕见,在CRT背投、DLP背投和LCOS的合力夹击下,三洋和三星力推液晶背投电视似乎是件不和常理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LCD背投电视的关键部件光学引擎设计非常复杂,成品率低,一般厂家没有能力制造LCD背投电视的光学引擎,如果委托专业厂家制造光学引擎则成本增加很多,而三洋和三星在光学引擎领域实力雄厚,因此三洋和三星才推出LCD背投电视。同时LCD背投电视的关键元件HTPS LCD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象DMD芯片局限在2000线以下,HTPS LCD的主要生产厂家在DMD芯片的压力下也努力提高其品质。LCD背投的另一个优势是颜色和清晰度,其色彩可以达到10亿色,而DLP必须要用三片DMD芯片才能做到,而目前还没有三片的DLP背投电视。清晰度方面,目前最高可以达到622万像素,是各种背投显示设备中像素最高的显示方式。同时其成像元件是四种背投中价格最低的。

  LCD背投电视的缺点主要是因为光线必须穿过HTPS LCD板,因为红光蕴涵比较多的热量,导致HTPS LCD板长期处于高温中,必须给HTPS LCD板风扇降温,HTPS LCD板的寿命会因此缩短,同时其光能量损耗大,光源的功率必须加大,会进一步导致热量增加。不过考虑到家用场合光线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家用的液晶背投电视比商用的液晶投影机寿命要长的多。HTPS LCD板的像素间距12微米,比DMD的1微米大很多,填充率不高,因此会有网格效应。

  LCD背投的最佳尺寸是55或56英寸,其次是50英寸。55英寸这个领域,55英寸的PDP面板刚刚推出,也是只有FHP一家制造,产量低,价格高出同尺寸LCD背投15000元,即使是高收入阶层也对如此大的价格差距有所在意。DLP背投因为清晰度的关系,投影至55英寸后性能与LCD背投有一定差距,如果想缩小差距,通常要采用更好的DMD芯片,成本会增加一些。LCOS在这个尺寸还是因为标准不统一,成本难以降低,并且高清晰度无法发挥。而50英寸则要面临DLP背投的竞争,虽然没有绝对优势但还是足以和DLP背投抗衡。

  闲爱孤云静爱僧,清净时刻是无能——LCOS背投

  LCOS技术实际是传统的LCD技术的延伸,LCD技术也可以用来做投影成像,但是其结构决定其必须采用光线透射式设计,光线透过LCD板必然造成开口率低,亮度和对比度会因此下降,石英玻璃基板的使用导致成本增加不少,同时LCD板的像素分布受到ITO导电层电极通路宽度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避免使用透射式设计,必须采用反射式设计,玻璃基板也最好使用廉价的普通玻璃基板。LCOS就应运而生。它将LCD显示板的底板由玻璃变成了硅,和通常集成电路使用的基板一样,采用CMOS工艺制造,可以做到很低的成本。同时采用反射式设计,开口率从50%提高到94%。硅基板上集成了LCD的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直接控制液晶分子,因为采用CMOS工艺,驱动晶体管线路可以制作的非常纤细,并且其依照半导体的摩尔定律,发展空间也非常大。LCOS的优势一是成本可以做的很低,因为采用半导体常用的CMOS工艺和普通玻璃,其成本会比最低的HTPS LCD还要低。二是性能比较高,相对于HTPS LCD投影,LCOS的亮度、对比度、寿命都要提高不少。三是清晰度很容易做的高,以最成熟的0.35微米的CMOS工艺就可以达到1080P的清晰度,而CMOS目前可以轻松做到0.15微米。这也是LCOS最大的优势,未来HDTV的大量出现,其他三种投影方式都不能很好对应,惟独LCOS游刃有余。

  LCOS的制作过程一半是半导体的CMOS工艺,一半是LCD工艺。半导体的CMOS工艺和一般的SRAM或DRAM制造工艺基本没有区别,因为目前主流是720P清晰度的电视信号,因此LCOS没有必要制作太多的像素,因此其制作难度相对于SRAM要低得多。而LCD工艺方面也简单。只有定向、封盒、灌装、模块等最简单的工艺。不过将两者贴合起来就具备非常高的技术门槛。在不到1英寸的面板上,将上百万个像素精确贴合在一起,硅基板表面的铝合金层必须高度平整,像素间隙都保持数微米且绝对一致,其难度非常高。因此导致次品率很高。价格目前还很高。

  LCOS的缺点是山头林立,标准不统一,鉴于LCOS广阔的成长空间,众多厂家都想建立LCOS的标准,CPU巨人英特尔、消费类电子巨人飞利浦、索尼、半导体晶圆大厂联电都想建立标准。而LCOS领域进入门槛很低,LCOS面板对与资金规模不到100万美元的小型IC设计公司都可以进入,这导致大量厂家进入此领域,面对那些巨人级别的电子厂家,这些小型公司都不甘心受人控制,标准的建立非常困难。

  LCOS暂无用武之处 ,目前的电视信号高也不过是720p或1080i,而LCOS轻松做到1080p,目前还没有大量推广这种信号。而如果制作清晰度720p或1080i的LCOS面板则显不出LCOS的特长。再加上标准不统一,成本反而比DLP、LCD背投高。

  60英寸以上是LCOS背投最大的市场,只有60英寸才能显示出LCOS的非凡清晰度,同样尺寸的显示设备都无法与之相抗衡。将来一旦LCOS面板和光机标准统一,或者贴合工艺有重大突破,或者HDTV大量推广,LCOS背投必将大放光彩,将DLP、LCD、CRT背投全部征服。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PDP

  尽管受到媒体中那些所谓专家的攻击,PDP依然风光依旧,抛开价格,PDP是目前图象质量最好,工艺与电路最成熟,厚度最薄,体积最小的显示设备。PDP的40英寸以上最佳图象质量短期内不会被打破,LCD-TV在色彩上无法和PDP相提并论,LCD-TV依靠彩色滤光片颜料光阻制造色彩的方法永远无法和PDP依靠三原色荧光粉制造色彩相比,PDP已经能够达到50亿色,而LCD-TV全部都是1677万色,饱和度还没有超过NTSC的78%。响应速度上,PDP是微秒级别,而LCD-TV是毫秒级别,整整一个数量级数千倍的差别。而LCD分子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响应速度永远都不会低于1毫秒。对比度方面,PDP可以轻松达到3000:1,LCD-TV连1000:1都做不到。因为LCD-TV本身的灰度级别就不如荧光粉发光的PDP。亮度也是LCD-TV望尘莫及的,CCFL灯管的发光面积和效率无法和PDP的荧光粉相比。LCD-TV唯一优势的地方是分辨率,可以做到很高。不过分辨率只是图象质量参数中的一个,即使分辨率再高,少了足够的对比度和亮度,那些多出来的像素还是看不到或者看不清。

  PDP有一些算不上缺点的缺点,被竞争对手拿来大肆攻击。PDP的耗电多,不过同样尺寸的电视耗电都不低,最低的LCD-TV,如果要达到PDP 30%的对比度,50%的亮度,其耗电程度要达到PDP耗电的70%,如果要和PDP一样的亮度,那么耗电至少有PDP的85%。PDP的寿命至少在2万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平均每天看5小时,可以看将近11年。PDP最大的缺点是价格。不过对高端彩电来说这不算太大的缺点。虽然面对来自LCD-TV和背投电视压力以及无赖式的攻击,PDP依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在未来数年内,PDP依然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全世界大型PDP面板工厂都在展开一场产能竞争。


  日本厂家在经历了半导体泡沫和LCD泡沫之后对产能的扩充非常谨慎,有两倍的市场空间最多扩充一倍的产能。韩国厂家则在LCD-TV领域具备超强的实力,如果PDP对LCD-TV构不成威胁的话,完全没必要在PDP上投资。

  PDP的最佳尺寸是42、46英寸,实际PDP在任何尺寸的市场都有竞争力,原因很简单:任何尺寸中PDP的图象质量都是无敌的。高端市场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当低。42、46英寸是PDP性价比最高的尺寸。42、46英寸PDP比同尺寸的背投价格高出最多10000元,是高收入阶层完全能够接受的价格带。而50英寸以上则要比同尺寸的背投高出25000-30000元,这是高收入阶层都要考虑的差距。未来随着PDP产能的加大和华映福州厂的投产,必然会使价格有所下降,使PDP在此尺寸带竞争力更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LCD-TV

  LCD-TV是最有前途的电视类型。仅次于PDP的图象质量,比较低的功率消耗,比PDP还薄的厚度,与电脑信号的充分兼容,加上足够的降价空间,注定LCD-TV要成为明日之星。不过短期内LCD-TV仍然处于不利局面。

  LCD-TV具备足够的降价空间,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电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未来LCD-TV不会仅仅局限于高端市场,中端市场的份额也会相当高。不过低端还是以CRT电视为主。


LCD-TV面板价格与LCD-TV面板生产线之间关系图

  上图是LCD-TV面板价格与LCD-TV面板生产线之间的关系。6代线足以让32英寸LCD-TV面板达到700美元,而32英寸LCD-TV的零售价格可以控制在1100美元。也就是人民币10000元左右。台湾奇美的5.5代线是针对30英寸设计的,产能高达12万片/月,全球第一。如果奇美的5.5代线产能全开,30英寸LCD-TV面板可以跌到500美元甚至更低,30英寸LCD-TV零售价格可以控制在800美元,也就是人民币7000元以下。这个价格已经是所有高收入阶层可以接受的价格。而7代线主打的37-42英寸,足以让42英寸的LCD-TV零售价格达到1400美元,37英寸LCD-TV达到1100美元。这样的价格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是完全能够轻松接受的,必然带来大量的更新换代。

  但是LCD-TV现在遇到了麻烦,LCD-TV的上游原材料严重短缺。玻璃基板、驱动IC、彩色滤光片都严重短缺。

  根据台湾PIDA预测,整个2004年和2005年玻璃基板都将短缺,在2004年年底短缺因为康宁扩产缩小,但是2005年1季度奇美的5.5代线和友达的6代线都投产,在3季度其产能必定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导致缺口最大,高达16.7%,因为玻璃基板长期短缺,导致玻璃基板涨价并且对厂家的产能提升不利,虽然玻璃基板涨价对整个面板价格来说上涨幅度轻微,但是产能利用率低会导致面板价格上涨比较多。

  虽然厂家积极扩产,但是彩色滤光片和玻璃基板一样短缺,缺口高达20%。第一个原因是玻璃基板的短缺,因为彩色滤光片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和TFT-LCD使用的一样。第二个原因是台湾彩色滤光片企业目前没有直接对应5代线的产品,必须采用大片贴合或小片贴合的方式,生产效率低,次品率高。目前只有大日本印刷和凸版印刷有能力直接制造出对应5代线的彩色滤光片。LCD-TV需要使用IPS、MVA等广视角技术,一般面板是上下加电压,但IPS广视角则为横向加电压、MVA则是垂直配向,因此IPS、MVA搭配用之彩色滤光片做法也不一样,再则IPS、MVA用CF的制程多两道光罩,良率会降低,成本高于一般CF约15% ,也只有日本厂家能够制造。

  预计直到2005年年底,彩色滤光片也一直短缺。

  TFT-LCD所需要驱动IC集成程度非常之高,一般需要8英寸以上晶圆厂来配合,不过因为消费类电子和手机销量大增,其使用的半导体产品消耗了晶圆厂大量产能,而晶圆厂受到前两年经济不景气影响,产能扩展很少,根本无法对应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各大晶圆厂产能满载都无法及时交货。驱动IC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而晶圆厂产能扩展缓慢,2005年TFT-LCD面板产能又大增。驱动IC将来必然会更紧张。

  不仅晶圆供应不及,后段的封测供应缺口更大,缺口高达20%。全球驱动IC封测月产量约1.2亿颗,但市场实际封测需求却为1.5亿~1.6亿颗,严重短缺,而封测均掌握半导体大厂中,受到半导体景气的影响,各家产能都严重不足。最重要的是扩展产能的设备生产缓慢,连结IC与软板所采用内引脚封装机(ILB)制造厂家不超过10家,大多是日本厂家,其交货周期在半年以上。加上调试安装,1年左右才能使产能提升。预测整个2004年和2005年,驱动IC都会短缺。IC封测厂家认为整个2004年驱动IC都会持续保持涨价。

  另外偏光板和背光模组的关键元件——CCFL灯管也有轻微的供不应求。

  上游原材料的紧缺导致LCD-TV面板居高不下,并且没有关系绝对拿不到货。国内厂家纷纷以电脑显示器面板代替LCD-TV面板,虽然效果差点,但是好卖。不过即使上游原材料紧张,6代线和7代线也足以让30、32、37、42英寸LCD-TV面板大幅度降价,一旦供应充足,价格会接着降,必然会刺激市场。

  现阶段LCD-TV的最佳尺寸还是15英寸,其次是20英寸。15英寸LCD-TV多是高收入阶层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视,这个市场仍然具备广阔的空间。15英寸也是性价比最高的LCD-TV。虽然面板紧缺,富士通和三洋的多功能显示器也是一个好选择。20英寸主要针对单身贵族,不过这个市场不大。